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敬思 《天中学刊》2010,25(4):25-28
法治所要回应的是社会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的司法政策是遵循市场经济原则的决策。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在执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在司法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刑事司法政策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注意区分不同的适用主体,贯彻轻缓精神,避免不当逮捕现象,设立暂缓起诉制度,建立刑事司法和解制度,完善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建立社区矫正制度,并处理好从重与合法程序的关系,注重实体法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其与量刑情节适用的关系,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正确适用量刑情节,是司法实践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对此进行系统地探讨,以引起审判人员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视,树立政策意识,正确理解和发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背后的蕴涵,将有利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有效构建及其保护和保障双重功能的实现,同时促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基本政策,对刑事法治的发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严打”政策相比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执行主体、对象和手段方面都发生了转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出发点是有效率、有效益地防止犯罪;目标是实现法治国原则;得以实现的具体原则是比例原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以人权保障为政策界限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表现为刑事政策的法制化和刑事法的刑事政策化。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对此,我们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准确定位,正确解读其深刻内涵,充分理解其内容和精神实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观念层面要充分发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巨大作用,转变观念是前提;在立法层面应调整完善刑罚结构,扩大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在司法层面应实行刑事和解制度,大力推行社区矫正,完善假释制度,以加快我国刑事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提出,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为了进一步论证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该文通过刑事和解制度在检察工作中的实践,探索其在和谐社会建设环境下的功用,提出完善之构想,以裨益于司法实务.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刑事政策,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必须正确认识和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和统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标准,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刑事司法工作的根本政治主张,是我国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的灵魂.该政策的提出与贯彻实施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但是,在我国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还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文章拟从诉讼程序上对司法机关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以期对刑事司法机关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认识与贯彻实施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出台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指导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的基本制度规定。本文在对该政策剖析理解的基础上对实践中的司法适用作了一定的探讨,希望对审判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对实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剖析,论证其只是有关刑法的政策,并进一步分析实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刑事司法产生的影响,在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法律化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法律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唯一路径的观点,并就其法律化路径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刑事司法的必然要求。要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时代含义,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设置刑事简易程序的目的在于提高诉讼效率的同时保障司法公正。完善我国刑事简易程序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适当扩大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增设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明确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转换的条件,加强被告人辩护权的保护,改变公诉人不出庭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简易程序自1996年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办案效率,减少了当事人的讼累。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该程序在制度设计和司法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因此,对之进行完善不仅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还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A perennial challenge for criminal justice educators is deciding which reform movements in criminal justice are worthy of coverage. Restorative justice is one such new movement that has made significant inroads in both criminal justice policy and practice. In this article, we argue that there are numerous benefits to including coverage of restorative justice in a criminal justice curriculum. We also offer a number of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helping students learn about this radically different approach to dealing with crime.  相似文献   

14.
刑事政策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提供指导。刑事政策主体、对象、手段、载体以及目标等构成反恐怖主义犯罪刑事政策的基本要素。反恐怖主义犯罪应在联合国的统一领导下来制定和实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政策,应以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人作为其研究和调整的对象,应以规范手段的调整为主,非规范性的调整为辅,体现反恐怖主义犯罪目的的正义性,反恐行动的合法性、合作性。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的价值在于正义的实现。这种正义既表现为实体正义也表现为程序正义。前者是指刑事诉讼在实现刑事实体法规定方面所具有的有效性 ,而后者是指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立于诉讼结果的善和理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刑事诉讼制度背景下的程序性裁判可分为“法定的程序性裁判”和“选择的程序性裁判”。“法定的程序性裁判”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权而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承担的一项最基本的义务;“选择的程序性裁判”对于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实现更具有意义。我国刑事程序中缺失“法定的程序性裁判”,而对于“选择的程序性裁判”来说,裁判对象范围狭小、机制残缺应是它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展开了一系列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实践,但在犯罪认定、刑罚裁量、恐怖组织认定和刑事司法合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中国应完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立法;在刑事司法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恐怖组织认定机制;加强反恐领域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18.
“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刑事政策,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就是要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实行区别对待,坚持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区别对待、注重效果。在立法上,应当在限制死刑、完善自由刑等刑罚体系方面作修改。  相似文献   

19.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utilization has exploded in criminal justice over the last decade, but there is scant mention of pedagogical model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Education, with a content analysis revealing just one GIS-based article published since 2001. This work proposes a GIS-based pedagogical model to move the discussion beyond crime mapping to applying, integrating, and enhancing learning across the criminal justice curriculum. Four pertinent data sources from New York City are integrated to provide an example framework for studying NYPD stop and frisk policy in upper level undergraduate-level criminal justice courses. Using ArcGIS specifically, the model incorporates sociology, criminological theory, corrections, diversity/multiculturalism, research methods, statistics, policing, and policy knowledge to coalesce prior student learning, while enhancing spati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 relative to an important social policy. Example maps, assignments, and approaches are included, as are the limitations of such a pedagogical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