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股股东因其持股数量超过其他任何股东而对公司的运营决策直接或间接地具有实质控制权,其在行使控制权时,有着只注重自身利益,而忽视公司利益、少数股东利益的天然倾向,因而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控制股东科以诚信义务是西方国家保护公司和少数股东利益的重要手段。笔者论述了控制股东履行诚信义务的内容、理论基础与救济制度,并探讨了我国制度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控制股东出于资本多数决而对公司享有控制权,因而在公司决策中处于特殊的优势地位。控制股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在行使控制权时侵犯公司利益以及少数股东的利益,控制股东滥权现象在我国股份公司中十分严重。对控制股东科以法律上的义务,平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护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权利,不仅具备着广泛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是进一步完善公司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控制股东是对公司具有控制权的股东。控制股东极易滥用控制权损害公司和第三人权益。为防止控制股东控制权之滥用,须对控制股东课以法律义务。控制股东之注意义务即为其处理公司事务时应尽善良管理人之谨慎义务。控制股东违反注意义务,给公司和第三人造成损失的,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4.
公司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由此引起的弊端众多,因此,确立、强化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防止控制权之滥用成为各国公司法上的重大课题之一。它关乎到广大中小股东及公司利益的维护和大众对资本市场信心的维系。本文就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作了剖析,针对我国新《公司法》的不足,提出了以强化控股股东诚信义务为重心的制度构建设想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大量控股股东通过截流、挪用等行为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和利用非公允关联交易、操纵公司重大决定等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本文从控股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出发,对控股股东侵权行为的法理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控股股东侵权行为进行简要列举,在借鉴两大法系对控股股东义务和责任规制的基础上,对我国在加强控股股东义务和责任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代公司发展过程中,小股东利益维护不仅是公司立法的要求之一,也是维护公司股东权益平衡的本质要求。由于我国公司制度设计和公司立法的不完善,对公司具有控制权的控制股东,往往滥用权力,以牺牲公司、小股东利益来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导致小股东利益受侵害的现象不断发生。因此,我们应以公司决策原则上小股东利益受到的侵害为基点,结合我国《公司法》对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展开论述,指出相关制度的不足并给出建议,实现制度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公司控制权问题不仅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资本市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制度补充,拥有控制权的股东往往运用手中的控制权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公司控制权实际是从股东权中派生出来的一种经济性权利,公司控制权实现的途径是股东表决权,建议对公司控制权进行进一步法律调整,以期达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公司法认为,股东和公司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人格,他不同于公司董事,对公司、其他股东、债权人等人不负义务,股东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行使股东权.然而,控制股东转让控制权时导致中小股东和债权人权益受损事件日益增多,传统的公司法理论越来越受到质疑.本文从控制股东的强大支配力入手,着重分析了控制权转让中控制股东承担的诚信义务.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典型的股权集中特征,研究控股股东行为对于改善我国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控制权收益是控股股东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载体。现实决策中,控股股东往往需要权衡公共收益和私人收益哪一个更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文章从法律保护角度出发,以控制权收益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研究控股股东行为的分析框架。结合我国控股股东的实际情况,将该框架进一步具体化,用来解释我国国有控股公司与民营控股公司的绩效差异之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终极控制权理论,选取2005—2011年7年间851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结合单因素分析及门限面板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终极控制权性质、控制权对我国上市公司"掏空"行为的影响。发现终极控制权性质能够显著影响资金占用水平,控制权与利益掏空行为关联性存在显著的区间效应。控制权性质不同对资金占用影响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利益掏空倾向上,在控制权结构性变化中也存在明显差异。固定效用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随着控制权水平的提高,终极股东的私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趋于相同,"利益协同效应"解释了控制权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外部监管部门应该根据上市公司控制权水平,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加大对私人控制以及两权分离度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股东自我约束力,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1.
论股东表决权信托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表决权信托是股东表决权的行使与信托原理相结合的产物,其本质是利用信托的方式对股东表决权进行重新安排.以实现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从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公司整体利益的维护和债权人利益的担保三方面探讨了股东表决权信托的社会功能,希望股东表决权信托能真正进入我国的现实生活,使其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最终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回顾国内外学者关于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相关文献,选取200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所有大宗股权交易为研究总量,探讨了在计量控制权私利中的各种干扰因素,重点关注了样本选择的限制条件,并尝试寻找更好的测量控制权溢价的办法,希望能对探索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有所助力.  相似文献   

13.
控制权是各利益方之间经常争夺的权力,控制权是有价值的,即控制权溢价。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大都掌握在少数非流通股股东手中,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不够充分,非流通股溢价对其定价的影响就更为突出。可见,对控制权溢价的研究,必将对我国非流通股定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董事是公司控制权的掌控人,他们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元素,控制股东可能退出公司的许多事务管理的场合,而任由董事会掌控和运营公司,公司的中小股东本来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实际介入公司的管理,但他们对董事们寄予合理的期望,并把自己的投资交付给董事打理,由此董事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董事的制约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随之产生.  相似文献   

15.
蒋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2):109-110,120
所有者控制型公司的控制权矛盾表明:公司财务治理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股权集中情形下控制型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犯.而在所有者控制型公司的目标型实现中,"委托代理链的延伸"、"资本的纯化"、公司控制权的"增值效应"与现行会计信息不够客观之间的矛盾性是控制型股东实现掠夺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财务治理目标是通过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公司制度改革、企业业绩评价及剩余权益请求权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建设,瓦解所有者掠夺的必要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6.
信义义务制度在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冲突关系的平衡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制度内涵伴随着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实际需求不断演化:义务范围从忠实义务发展到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并重;履行义务的判断标准因经营判断规则的确立而更加符合实际需求;义务主体由董事逐渐延伸至控制股东,相应的权利方也在向小股东和公司债权人方面扩展.相比之下,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存在以下缺陷:忠实义务与注意义务的规定明显失衡;忽视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忽视董事对公司债权人的信义义务;忽视商业判断规则的引入和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司法救济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影响了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公司法必须规定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规定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不仅有其坚实的公司法理论基础,而且有着夯实的法哲学和民法学理论基础。深入研究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的法理基础,对于我国及时规定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限制和纠正资本多数决的滥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公司的法律人格,保障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等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规范控制股东关联交易,防止控制权滥用,保护债权人及相关人利益已成为公司法研究的重要课题.明确控制股东诚信义务,完善法人格否认制度,确立控制股东债权劣后受偿制度,为控制股东关联交易中的债权人提供全面的救济,是完善公司法律规制体系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伯利和米恩斯意义上的股权分散的公司已不是现代公司最常见的组织形态,对股权集中型公司进行研究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对所有权与控制权等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说明,对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控股公司)当前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配置现状作了详实分析。并从控制权配置的角度对如何解决内部人控制、如何实现控股股东和小股东各自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统一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公司因某种原因怠于向公司利益的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赔偿责任,股东基于其股份所有人的地位,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的制度。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公司法上的完善,有赖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制度的完善以及经营判断准则制度的引入。这些规则能够在公司治理中起到日常性的规范作用,并在发生股东代表诉讼时成为裁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