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红蕾  张钰婷 《教师》2020,(11):17-18
2001年以来,我国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采取的政策为"撤点并校",在施行过程中,政策的优势和问题都直观地呈现出来。文章通过整理"撤点并校"中出现的问题及研究解决对策方面的文献,发现陕西省富平县小学"撤点并校"存在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利和教师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学生心理辅导与关怀、注重学生道德培养等对策,以期打破和走出富平县小学的现实困境,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
李安国 《教育文汇》2013,(12):14-15
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进行了调整,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撤点并校”。十多年来,“撤点并校”产生了明显的效益,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队伍的优化和办学质量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撤点并校”也引出了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农村寄宿制学校不足、一些城镇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那么,在“后布局调整时代”,面对“撤点并校”引发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本文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3.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12,(9):2
《民生周刊》撤点并校问题在农村地区早已十分突出。在农村小学已经减少一半的现实下,再来谈撤点并校问题,已属"亡羊补牢"。没有居民参与论证、决策的学校布局设点和撤点并校,2012年第31期熊丙奇:撤点并校决定权要交给村民  相似文献   

4.
正农村教育有了可喜变化,却无法掩盖禁锢农村教育发展的种种。笔者现结合工作实际和研修,谈谈我对农村教育现状的分析及改进对策。一、发展现状(一)新时期教育发展中滋生出新的问题1."撤点并校"带来的后遗症。近些年"撤点并校"后,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师资短缺问题,但也产生了新的教育发展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远离家园,出行十分不便,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很大困扰。2.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引发的择校问题。当  相似文献   

5.
<正>一、"撤点并校"的背景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被称为"撤点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撤点并校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促进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但是,撤点并校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此政策在实施10年之后,被国务院紧急叫停。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行为,办好村小学和教学  相似文献   

6.
对"撤点并校"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撤点并校"在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健康第一"等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提出"撤点并校"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在场地器材、师资队伍、课堂教学、领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对解决"撤点并校"政策实施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东教育》2012,(25):63-64
新闻背景转眼,"撤点并校"已有十年。日前,在一个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研讨会上,专家建议调整"撤点并校"政策,因为统计显示,调整十年,农村小学数量减少了一半。有学者指出,撤校后学生上学距离平均变远4公里,安全隐患增加;住宿生的平均年花费为1000多元,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2012年5月21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对提高办学效益、推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布局调整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学校发展缺乏后续配套资金;班额不合理问题突出;学生上学成本增加,家长教育负担加重;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差距仍然较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学校办学规模、服务人口和服务范围三个方面出发,确立"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整体目标,制订中小学合理布局的具体标准,形成重心由"撤点并校"转移到"后续建设"上,硬件、软件双管齐下的布局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9.
何永国 《教育》2012,(24):8
最近教育部发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大多数人认为,撤点并校是地方政府为了节省开支。有人看到撤点并校以后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诸多不便利和经济上的负担,认为撤点并校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还有人认为撤点并校造成原来学校财产闲置、资源浪费。但是,如果接触到  相似文献   

10.
高海明 《教育》2013,(34):23-24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农村"撤点并校"在所难免。而且,撤销那些不具备办学资质的农村学校,集中力量办好少部分基础较好的学校,有利于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和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一件好事。然而,这样做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在交通不便地区",撤点并校"带来了不少问题: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交通安全隐患增多;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应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加大。低年龄的小学生寄宿在学校,他们既不能很好地自理生活,又产生大量的心理问题。这些都导致了辍学人数的增多。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后并非都像当初所设想的那样能优化配制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撤点并校后,出现了学生辍学,学生安全隐患增加;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家长的经济负担加重;教学质量并非都得到提高;农村文化萧条等现象。为此,重新思考并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进行"撤点并校"的十二年来,农村小学布局的调整在带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等益处的同时也引发出农村小学生上学难、辍学增多、公共安全事故频繁、学生出现不良的心理反映等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对当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现状的调查,通过对该政策的实施利弊进行思考,对如何更好地完善贯彻"撤点并校"这一政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宋亮 《教育》2013,(34):19-20
2012年7月23日,教育部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着力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路远难行、交通隐患等问题。已实行10年的撤点并校政策暴露出大量问题:随着撤点并校的进行,低龄寄宿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家校距离较远的农村小学生不得不到学校寄宿,父母只能定期探看。这些寄宿小学生年龄过小,不能自理,还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现在,撤点并校已经减速,低龄寄宿小学生的问题应引起注意。有专家表示,低龄寄宿正在批量制造"体制孤儿"。起因于撤点并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金牙瑶族乡  相似文献   

14.
在撤点并校背景下,从交通安全与辍学率增多、所在学校日常管理面临众多难题、心理健康与教育更加严峻,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所在学校经费与教师编制严重短缺、亲情断裂和乡土认同迷失等方面,分析农村"双重留守儿童"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政府应重新审订并调整撤点并校的政策、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投入并改革管理办法、应设置专职的心理和生活教师岗位,实行家校联系制度和家长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已历十余载,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也存在着因盲目"撤点并校"带来的一些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议。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动因在于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追求规模效益,同时方便教育管理并缓解财政压力。在学龄人口客观减少、城镇化及"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体制下,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措施将趋于理性与合理。  相似文献   

16.
十多年来.“撤点并校”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效益,比如,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队伍的优化和办学质量的提高等。但同时,“撤点并校”也导致了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捐加重.并带来农村寄宿制学校不足、一些城镇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如今,进入后布局调整时代,面对“撤点并校”引发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加以解决呢?  相似文献   

17.
<正>在撤点并校的过程中,大量的村小和教学点被撤,学校数量骤减。现在,国家从政策上停止了撤点并校,但其后遗症和惯性依然在农村发展。撤并后乡镇以下村小的命运如何?集中办学后如何管理、如何评价?农村的教育均衡问题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带着上述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美丽中国"首席教育官"康健和他的助手于2016年5月进行了一次乡村教育考察,自南向北,穿越滇、川、甘三省,历时20余天,走访学校24所。用康健的话说,此行一路大山大河,小村小校,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关键在农村,而农村要想发展好城镇化,其中发展农村教育必不可少。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村教育,本文试从我国开始撤点并校为出发点,分析撤点并校的背景以及因此带来的一些问题,找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国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禁止撤点并校后,我们应怎样通过采用"合村并局"、"校车接送"以及"教育联盟"等模式,为我国发展农村教育提供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9.
张燕 《教育评论》2013,(2):30-32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有利有弊,人们对其毁誉参半。撤点并校有利于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降低生均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但随之而来的校车安全、农村学生上学难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错在于其导致教育不公凸显、教育责任转嫁、学生发展受损、教育资源浪费、乡土文化断裂等问题。对这些错误认真反思并进行理性纠正,是保证撤点并校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增多和农村中小学的撤点并校,留守儿童和寄宿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成为摆在农村中小学校面前的两大课题。2004年9月起,铁罗小学在留守儿童和寄宿生中开展创建"爱心家庭"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1"爱心家庭"活动的萌芽撤点并校后,全校仅铁罗小学一所完小有寄宿生,由于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一时难以适应寄宿生生活等种种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