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价值观的取向内容和取向层次进行调查研究,并依据社会学原理对居民体育价值观的取向形成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乌鲁木齐市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有效地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信息。  相似文献   

2.
特区居民体育价值观现状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了特区居民体育价值观取向的主要内容、层次及不同群体体育价值观取向的特点,并依社会学的原理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其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部门提供了理论信息。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居民体育价值观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的辩证关系入手,通过对大连市居民体育价值观现状的调查,研究大连市居民体育价值的取向内容和取向层次,了解大连市居民体育价值观的现状。并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找出其产生原因,为决策部门制定群众体育方针、政策、措施、计划等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安徽省小岗村、小井庄和落儿岭3个普通村落为个案,在一个特定的村落社区里分析村落农民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取向的结构体系、取向选择差异以及不同农村社会阶层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取向特点;并依据社会学理论对农村社会各阶层体育价值取向差异和原因进行较为系统的阐释.提出村落农民体育发展要正视农村社会分层的事实,从民生的意义上去探求体育对农民生活的价值,政策落实中要以中下层为主,要重视中层居民在村落体育发展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体育目的是体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点问题,对于体育其他问题的探讨,往往要回归到对体育目的的反思和重构上来。在体育对人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身体养护之后,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正发生着积极的范式转变。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目的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为了更好地揭示这种内在联系,以自组织理论为指导,对我国当代体育价值取向进行深入探析,其根本目的在于构建一种能够更好地彰显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观系统的自组织模式,为转型时期体育目的的确定提供价值取向引导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时期职工在体育价值观精神层面与体育行为物质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以课程整合平台、课程网络平台、课程资源平台、课程教学平台、课程实践平台和课程评价平台为主要内容体系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其根本任务是培养本科体育专业人才掌握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增强社会适应性,提升专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现代体育的迅速发展与扩张是体育社会学诞生的前提;社会学的发展及其向体育领域的渗透;是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条件;体育界与社会学界学者携手合作,以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体育社会现象,构成了体育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而大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学术机构的建立,为体育社会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对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过程的回顾,分析其学科特点和社会价值,为新世纪中国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的目标构建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的目的是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的创新性,包括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与评价创新,其中以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的基础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创新为主导。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建设离不开课程的支撑,课程平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同时课程平台建设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体育人文社会学已初步形成课程群,课程群…  相似文献   

10.
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取向进行研究,在掌握江苏省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取向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取向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有8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对农民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活动特征的研究,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课題。本文取材于江苏省农村体育的实际,对江苏农民体育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其形成的诸因素、体育活动项目价值取向、体育活动的特征以及开展农民体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建构论的意义上,在梳理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对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学理基础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透视在历史脉络中体育社会学研究所体现的两种目标取向,提出了体育社会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关怀和自觉的学科边界意识等问题.最后,对有关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若干探讨,从而对其可能被认知的体育社会学视域做出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西方身体社会学对体育现象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强调的是身体与心理经验在个体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育是身体的展演,身体社会学对于体育现象有一定的解释性,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身体社会学的理论梳理以及西方身体社会学对体育现象的解析,使我国体育学者对身体社会学有完整的了解,为解释体育现象提供一种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会学视野下体育与城市研究历经文化→空间→生活的研究转向,其历史脉络、应用发展与理论局限对于本土研究具有借鉴与反思意义。通过对城市社会学理论流派整合及体育与城市研究议题梳理发现:文化中的体育与城市研究受芝加哥学派方法与视野双重作用,涉及阶层、种族、性别、亚文化与体育参与的交互影响;空间中的体育与城市研究沿袭新城市社会学空间生产理论,旨在揭露、批判资本特定特征对城市中人与体育空间的异化;生活中的体育与城市研究扬弃新城市社会学以理论为重的研究取向,倡导复归日常生活、重建城市权利的人本主义规划思想。未来,本土体育与城市研究应从对象与方法入手,延展体育与城市研究既有边界;以本土实践为核心,指导体育与城市研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西职工体育取向层面的新积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时期广西职工在体育行为与体育价值观层面产生适应性取向变化的集中趋势与深层动因.结果表明:1、职工体育行为的内容选择存在年龄差异,时间付出趋向业余化,空间利用表现为多样化,活动方式突出随意性、个体化。2、形成职工体育主体需要与主导价值取向新积淀的集中趋势主要表现在身体娱乐、竞争意识、社会交往、运动健身与调节精神这五种体育观取向层次上。3、导致职工体育取向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直接动力是体育环境因子,制约条件是商品经济因子,触发媒介是文化宣传因子,其物质基础则是生活水平因子。根据这些取向变化特征,提出今后广西职工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大背景下重新构筑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分析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论文《体育社会学计划》为切入点,探讨法国体育社会学与法国结构主义社会学理论之间的传承、反思关系以及它对特定的社会状况的折射和它所提供的新研究维度。并结合中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实际,对体育概念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体育社会学视域与学科范畴、特点与贡献、机遇与困境、创新与“反哺”等问题的讨论,初步探索体育社会学创新与变革的内生动力和路径。认为,体育社会学改变了早期主流学界对体育的看法以及体育作为“自然科学”的单一属性,为全面描述和理解体育提供了“想象力”、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也促进了体育知识的公共化。体育社会学的敏锐性、包容性、综合性、反思性、前瞻性与实践性等学科特质为其发展创造了机遇。然而,体育社会学也面临着学科内外的发展困局。为了应对外在挑战,突破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的局限,体育社会学需紧紧围绕体育的独特性——“身体在场”,从“社会透视”和“理论观照”2条路径激发新视角、新方法、新知识的拓展与生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为研究、制定我国体育社会指标兼为体育社会学研究提供参考货料。由于体育社会指标与社会指标在基本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联系, 加之体育社会指标研究文献甚少, 为了给制定我国体育社会指标及体育社会学研究提供较为广阔的背景材料, 本文对社会指标文献也一并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19.
体育价值观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支配人们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的认识基础及精神支柱。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从概念界定、演变过程、影响因素、形成过程、价值取向等方面对体育价值观进行了归纳性总结研究,旨在为今后的体育价值观研究起到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运用课程论、社会学、历史地理学等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西北地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内容、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旨在为西北地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