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审美系统,是人文的沉淀,是美的升华.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对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中学语文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育资源。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但语文课文只是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应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通过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从而提高审美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人文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的意义。美感的心理功能包括:感受和直觉、知觉和表象、想象与联想、情感、理解等…  相似文献   

6.
闫桂霞 《考试周刊》2015,(12):30-31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涵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小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多媒体呈现的视听感受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语文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美的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美学系统。语文教材汇集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我们可以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上审美教育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围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课文朗读和作文教学等各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安文学受到历代读者、论者的推重,皆以"建安风骨"标示建安文学的独特品格。它经历了"风骨"、"建安风力"、"汉魏风骨"、"建安风骨"的进程。由于论者生活时代不同,其审美理想、审美情趣不同,赋予它不同时代风格的内涵。这些概念,既有相近的内涵,也有各自的内容,呈现出多义性特点,明显地展示出论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审美情趣,既表现为人们审美活动中的志向,也表现为审美活动中的意趣。因此,某一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既表现出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理想,又通过一定的具体可感的境界而体现出来。 和明初重节尚义的价值观念与朴厚节俭的社会风尚相一致,明代初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基本上是传统儒家的审美情趣。不过它不是早期儒家“尚志”说的完全照搬,而是融“尚志”与“缘情”于一炉,表现出崇尚真情的基本特征。由于明初社会状况极其复杂,上述“尚情”的美学情趣在不同的文人士子身上表现也不相同。明初士子的审美情趣,大致可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如果教育理论不包括审美教育的研究,则是不完整的理论。语文是一种充满美丽的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不同结构体系的美学。教育的中国主题教育如果缺少美,则将是一个糟糕的教育。仅仅拿教材来说,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我们可以依靠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帮助和指导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准确地创造美。这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多结构的美学系统。小学语文教材集中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在朗读中充分感受美1.增强美的感受。教师范读不但可以再现课文的情趣,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教师因势利导,就会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朱建兵 《教育》2012,(31):47
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语文课要少一些理解,多一些情趣。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表明,学生的审美情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美的欣  相似文献   

16.
在新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两次提到"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一改旧大纲只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而轻视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与情趣培养的做法,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切实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呢? 一、教点美学知识 美的世界缤纷多彩,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相似文献   

17.
"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念。了解新课程对学生审美情趣的要求,摸索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教师自身审美素养的提高已成了实施新课程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语文美育有两个最基本的任务:一是审美情趣的培养,二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要以审美情趣为基础。所谓情趣,是指人的性情志趣及其在生活、审美和人生中的情调趣味。在西方,作为美学概念的"情趣"  相似文献   

19.
王维在其山水田园诗创作中,开创了盛唐诗坛上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即追求一种"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这种审美情趣主要表现为虚明澄净的禅宗境界、含蓄的感情表达方式和恬淡的色彩基调等方面。禅宗的信仰、人生哲学和酷爱自然、崇尚隐逸的生活情趣,以及受道教"守静去欲"、"安心坐忘"思想影响,是其山水田园诗创作审美情趣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在这种审美情趣的作用下,王维才妙笔生花,写出了他人没有写出来的山水田园的内蕴美,从而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黄菊辉 《中小学电教》2008,(12):131-131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应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