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家长的生育观、指家长生养、教育子女的动机,即家长为什么要生养和教育孩子。生育观对家长的教养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家长教育子女的动机很多,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为国教子”型、“为孩子发展”型、“实惠”型和“家长自己”型。从家长为孩子择业求职的动机,我们就可以看出其生育观。如有的家长为孩子选择某种职业,是因为这种职业“国家特别需要”和“对社会贡献大。”这是典型的“为国教子”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是从未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另有一种家长,在为孩子择业作考虑时,更加重视是否“有利于孩子施展才能”和“符合孩子的兴趣,”他们是从孩子本人将来的幸福考虑的。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客观上是与  相似文献   

2.
现代城市幼儿家长教子观初探卢承业,祁晓蓉,江秀菊,张秀汝为了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促进我国儿童健康成长”的要求,我们就家长对子女的成长期望、教子态度、教子方法,对待孩子的要求和对幼儿园的建议与希望等项设计问卷进...  相似文献   

3.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实际上是家庭教育的目标。怡当的期望,可以成沟子女的动力,因为它是一种日标激励。但是,片面的高期望往往会带来两个主要的弊端:一是使子女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有意无意地扼杀了他们的个性,阻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二是家长对留力成就酌高期望容易使他们忽视对子女独立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据调查,约有40%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而不愿让孩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已是必然的趋势,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首先是当代家庭结构的变化。据统计,1988年我国独生子女人数已达3500万,家庭结构基本上是父母和一个子女的“二对一”,或两代人和一个子女的“四对一”。当这“一”还处于幼儿期时,那“二”或“四”大多是各条战线上的主力军或带头人。这种家庭结构冲击了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的教养方式,并为科学育儿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诸如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孩子没有小伙伴并很少有社会交往,以及家长和孩子朝离夕处,只有在节假日和不班以后才能和孩子相聚等等。家长渴望了解孩子、认识孩子,迫切希望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需求和应采取的教育方法,但又极少有时间和孩子相处并作相应研究。  相似文献   

5.
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什么样人的认识和期望。我国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有知识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创造性和普通型等。家长的人才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教养重点,即家长在教育当中,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投入。如有的家长,他们往往把教养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或技能技巧的训练上,而对孩子自理能力、个性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不够重视。与其他家长相比,他们在子女教育上显得比较紧张和有压力,总要抽出大量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或花钱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生怕孩子学得太少,会落在别的孩子后面。这类属于知识型或技能型人才观的家长,他们的人才标准是,要么知识渊博,  相似文献   

6.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意识普遍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家长文化程度有限,思想落后教育意识淡薄。这也是农村幼儿园教育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和配合。家长教育观念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农村幼儿的家长家庭教育有如下特点家长教育意识不高.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缺乏与孩子和幼儿园的有效沟通,不注重孩子的培养,耽误了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带来了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能否运用开家长会、举办讲座、开展亲子活动、家园开放日活动、家教宣传活动等有效方法转变幼儿家教观念是幼儿园对农村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孩子成长路上最主要的陪伴者和监护人,其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念对其子女的大学专业选择和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回收424位不同专业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分析家长对子女专业的了解、关注和指导情况,家长对子女选择就业时关注的因素,家长就业观念对子女就业选择的实际影响,家长对子女就业类型的期望,并通过交叉分析与卡方检验的方式从家长的文化程度的差异、家庭经济情况的差异、不同区域的家长、不同性别的家长、家长职业的差异五个方面分析其各自与子女就业选择的关系,最后提出应该更新家长的就业观念,促进家校合作育人,增强学生的自主职业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还是一个已有两岁女儿的母亲。我常在想:假如女儿上幼儿园了,作为一名幼儿家长,我将有什么想法,怎么做呢?我会有两个期望,一个乐意。一是期望老师能把我女儿培养成一个体智德美全能的人才,二是期望老师能及时与我交换孩子在园的情况,一个乐意即很乐意接受老师分配的一些“配合工作”。  相似文献   

9.
解瑞佳  赵越 《林区教学》2022,(1):109-112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调查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合生涯发展理论探讨家长参与的三个维度:家庭交流、家庭监督、家长期望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子女教育期望一定程度上受家长教育期望的影响,子女教育期望高于家长,相应的子女学习成绩也会越高;家长教育期望高于子女则会显著负向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家庭交流维度上,家长同子女经常交流对子女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监督维度上,指导功课与检查作业均对子女学业成绩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说:“家长的行业是教养子女。”确实,不论您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有了孩子,教养子女便成为您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有了孩子并不意味着您就是一名合格的家长了。怎样才能获得当家长的“合格证”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相似文献   

11.
所谓“心罚”,是指一些家长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与嘲讽。这对孩子稚嫩的心灵有极大的伤害。一般来说,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不管家长训斥与嘲讽的出发点多么善良,理由多么实在,但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性格的养成,是从小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祖国的明日栋梁。随着独生子女队伍的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不惜“倾囊投入”,渴望将来“子成龙,女威凤”。许多家长在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叮嘱孩子好好学习,多识字,多背诗。有的幼儿园为了应付某些家长,把“拼音写字”,外加“百以内的算术题”,更有甚者“小九九”、“乘除法”也作为对幼儿的“强化”内容,  相似文献   

13.
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希望都压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当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父母总是拿一个理想的目标来套不断成长的孩子,可是孩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感情的人。不顾及孩子成长的时间表,孩子的个性特点,用各种方法催促孩子奔向那个目标。现在孩子的许多问题,实际上就一句话:父母不满意。我们的家长非常注重子女取得好成绩和获得良好的学历教育。我们常听家长抱怨,孩子学习虽好,但没有某家的孩子好;孩子考了90分,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掌心的宝贝,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成长水平直接反映了家长的育儿水平,瞧,“全能宝宝”大赛——  相似文献   

15.
就听力问题对幼儿家长所做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幼儿家长对孩子听力情况的了解程度,本文作者自编了一份包括14个问题的问卷,在西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对幼儿家长做了一次调查。结果警示:家长对孩子的听力健康关心不够,不少家长对诸多问题作出“不知道”的回答。结果同时表明,在普通幼儿园的正常孩子中也有一些孩子存在着听力方面的异常情况,应该引起广大家长、幼教工作者和特教工作者的关注。此外,本次调查还反映出一个情况,为幼儿听力检查提供服务的机构太少。最后,调查证实,噪声污染对孩子的听力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在育儿教子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也会不断带给我们新的体会。父母影响着子女,子女也同样影响着父母,这需要家长长期不懈的努力与坚持,让我们给孩子多一点自由选择的空间,留一点玩的时间,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收获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关颖 《家庭教育》2010,(11):14-15
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家长一点儿也不比孩子轻松。社会竞争催生的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常常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低或片面,进而转化为对自身评价的扭曲。我们对1054位孩子家长进行了调查,当问到“您觉得自己是怎样的家长”时,分别有68.1%和1.1%的被访者说自己是“失败的家长”和“不称职的家长”,  相似文献   

18.
给家长唱点“反调”靳雷所有的家长都望子成龙,但是方式却不尽相同。有的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极为严厉、苛刻,也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自由”地成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少,甚至没有期望。前一种观点近些年不太为家长所接受了,但后者却在“正确观念”的幌子下...  相似文献   

19.
<正> 素养,即平时的修养.家长的素养是指家长平时在教育子女、对待子女的态度上所表现出来的在思想品德、能力、学识及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有人说,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而父母则是艺术家.“艺术家”素养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效果,甚至影响未来人才的质量.因此现代家长必须正确认识自身素养的构成和自身素养的高低,了解家长知识素养、教育素养、品德素养等对子女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为子女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期望是一个人对事物或目标的寄托或希望。期望的力度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认识和思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深厚的,真挚的,充满爱的成份,一直追随着子女,陪伴着父母的一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有层次的。生理性的期望,是父母的一种本能,比如希望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等。社会性的期望,就是父母希望孩子能立足于社会,同时也能被社会所承认,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那么,父母怎样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