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十运会蹦床项目女子网上个人决赛的技术分析认为从本届全运会所体现出来的我国女子蹦床运动技术水平已有了质的提高,与世界先进水平日渐接近,展望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指出了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难度储备还没有形成集团性优势,同当今世界的高水平运动员还有一定的差距,14.00~14.60分是目前世界女子优秀蹦床运动员高水平完成成套动作的难度区间,我国只有一名选手具备这种能力。纵轴翻转难度分平均少于外国选手0.4分以上;难度价值较低动作的使用,使整套蹦床动作难度至少受到0.2分的影响;我国运动员在难度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的核心内容。以运动技能迁移机制的分析为切入点,研究了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技术链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结合专项体能训练实践,探寻了难度动作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的融合关系以及专项运动素质的形成路径,丰富了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3.
平衡木     
(一)与三届全运会和21届奥运会对比,可以看出:一、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勇于创新,在难度发展上初步形成了我国的技术特色从1972年开始,我国一批少年运动员不仅掌握了当时国际上的最高难度动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二十年来我国男子体操一组难度动作的发展情况,指出无论在难度动作的数量、完成的质量、组织编排以及落地稳定性方面,进步速度都是很快的,并曾达到过世界水平。第二部分总结了发展一组难度动作的主要经验是: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搞群众运动,攀登技术高峰;二、难度动作的发展要符合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低到高的客观规律,并要考虑到发展的不平衡性;三、要辩证地处理好一组难度动作与其他因素(稳定性、质量、创新和编排)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第15届亚运会中国、日本两队花样游泳比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在亚运会上获胜的主要原因是双人和集体技术自选必做动作同步的完成情况比日本队出色;双人和集体自由自选同步情况和完成质量稍占优势;集体自由自选单个动作难度、创新动作难度及难度组合总体上超越日本队;双人和集体自由自选项目的音乐选择和编排设计比较成功,艺术印象分是战胜日本队的关键因素。存在问题是技术自选和自由自选动作的水位质量不如日本队;自由自选占优势的技术动作中难度价值不如日本队,如转体和旋转的最高周数及出现次数、双手在上踩水时间、双人项目托举的难度、全套出现星级难度的次数等。建议中国队要提高必做动作和各类技术动作的水位质量;在技术自选的编排中充分考虑附加内容的难度价值;双人和集体自由自选要尽快攻克技术弱项,提高难度动作的全面性,总体难度还须再上台阶。  相似文献   

6.
器械难度是艺术体操个人项目难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高抛后接的器械难度动作,能充分体现艺术体操个人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与创新理念,因此合理选用结合高抛后接的器械难度动作是增加成套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022—2024评分规则器械难度部分,新增0.50分值;结合高抛后接的器械难度动作已被国内外运动员广泛运用,有效提升了成套动作的多样性、创新性和艺术性;器械基础部分,国外运动员倾向选用0.20分;国内运动员倾向选用0.40分;身体动作类型方面,国内外以近似技巧动作作为首选,国内运动员多选用平衡难度类型,国外运动员多选用跳/跃难度类型;国内外运动员身体动作技术不正确地运用、屈肘和不正确的姿态,器械技术错误为抛物线不准确,运动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本技术的规范性,减少扣分。  相似文献   

7.
杨梅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38-41,50
对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跳跃类身体难度动作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运动员在跳跃类身体难度动作使用的数据上与国外选手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所选择的跳跃类身体难度动作的类型、动作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转体类和平衡类难度动作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我国运动员跳跃类难度动作选择和使用的依赖性,也暴露出我国艺术体操对难度动作的类型的选择、表现形式和连接方式等方面缺乏多样性和变化运用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法,重点对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2010版和2013-2016年新版规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从分析新规则的重要变化特点中探索深层启示。结果显示:新规则将评分板块分为难度和完成两大块,身体难度删除了波浪柔韧组,难度数量和难度级别大幅度减少;难度技术更加注重身体、器械和艺术的均衡运用,突出难度技术组合的艺术化编排。  相似文献   

9.
跨栏运动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专项技术校复杂的田径运动,因此训练难度亦大。近几年在总结杨先军训练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结合专项的特点,进行全面训练》的训练方法,在王冰、隋小兵、刘永巍、杨铁峰的训练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技巧单人项目的动作繁多,根据难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笔者选择了“后空翻三周”和;直体旋”作为典型的难度动作进行分析。一、"后空翻"和"直体旋"的技术分析空翻动作过程可分成起跳、腾空、落地三个阶段. (一)腾空阶段腾空是空翻动  相似文献   

11.
对第11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预赛中,女子南拳、太极拳、长拳的运动员难度动作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三项女子拳术类难度动作失误率分别是南拳15%、长拳12%、太极拳17%.研究表明,三项女子拳术类难度动作有差别,难度动作已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关键;高旋转难度动作的完成具有不稳定性;动+动+静的难度动作前后动作的顺势衔接与利用惯性是动作完成的重要环节;难度动作的支撑,下肢以复合杠杆的工作形式完成动作,对腿部肌肉力量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2.
武术自选套路比赛中难度动作的展现,进一步诠释了“高、难、美、新”的规格指导,自选太极剑属于自选太极类项目之一,其风格特点源自于太极风格,套路里的难度动作在发展有相似而求异的特点。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解析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其难度动作的技术特点。结论认为:从最初的“指定”难度动作到“自选”难度动作,从难度动作编排位置集中化逐步趋于全盘化;从“静态平衡”难度逐步到“动态平衡”难度,使得自选太极剑难度技术更加丰富,同时也应注意平衡难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体操先进技术的动作难度和稳定性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体操先进技术、动作难度、动作稳定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先进技术对发展更高级难度动作起着直接的作用,但在促进成套动作稳定性的同时,也会留下一些隐性的负面影响;发展动作难度必须有动作技术、动作技能、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等4个主要因素支持;形式多样化的训练是促进成套动作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基础训练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蹦床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两个方面对蹦床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稳定性、难度动作的发展、姿态错误的扣分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合理有效地进行基本动作、基本技术训练能够提高成套动作的稳定性;基本动作的训练水平决定了难度动作的发展水平;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是减少由于动作技术错误而导致的姿态错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的竞技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出台了难度动作,对运动队的教学与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掌握难度动作防止运动损伤成为运动队教学和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现场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难度动作的教学步骤和方法,以期为广大教练员提供借鉴,促进青少年儿童武术科学训练方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鞍马环上双腿全旋节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前言双腿全旋是鞍马练习中的主要内容,其中环上双腿全旋是最基本的动作,也是提高鞍马技术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难度动作。全旋是经两臂交替支撑、双腿做一周的绕旋式动作,技术结构形成了有规律的变速运动。其节奏是指完成该动作时,动作各部分通过各预定距离和所用时间相互关系上的规律性。由于全旋是节奏性强、韵律性强的动作,所以,掌握好动作的节奏便成了直接影响动作的完成与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项目前8名成套难度动作进行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难度动作得分是影响最后得分的主要因素。各个国家在比赛中难度动作选择的分值、组别、类别差异不显著;从A、B、C、D四组难度动作在整套操中的分布来看,D组难度大都分布在一套操的后半部分。中国队健美操混双项目整体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艺术性较差、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挺身式跳远的“分解逆教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挺身式跳远是一项技术复杂、难度大、要求高的高中体育教材,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我在近几年教学中,采用了“分解逆教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分解逆教法”即把教材技术内容按顺序分成若干环节,每个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对2007“好运北京”艺术体操国际邀请赛集体项目的10套动作技术价值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集体项目技术价值的编排偏低;交换难度的数量及价值具有一定的优势;跳步、转体、平衡及混合类难度是薄弱环节;柔韧类难度动作有一定优势。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一、化抽象为具体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心中仅能对动作建立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头脑中形成动作表象。教师通过制作微课视频可使技术动作由抽象变具体,由模糊变清晰,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难度,继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以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微视频制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