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分离手段在中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简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原理、流程、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并探讨了影响中药超临界CO2萃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锌冶炼回收金属铟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高军  王振峰  段智勇 《大众科技》2013,(8):56-57,47
探讨“一步协同萃取-选择性反萃铟、锗法”综合回收铟锗技术,流程的突破点是含铟锗的混合溶液一步协同萃取再分别进行选择性反萃,进行铟、锗分离,得到的富铟水相和富锗水相再分别进行铟、锗的生产,将两次萃取减少为一次萃取。  相似文献   

3.
针对蛋白质复性这一基因工程蛋白质生产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着重介绍了一些蛋白质分离技术如超滤、反胶团萃取和凝胶萃取等在蛋白质复性及分离方面的集成化应用,并逐一分析了各自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共性及不同点,希望能够借鉴于相对成熟的蛋白质分离技术,促进蛋白质复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萃取精馏分离技术和进展进行了简单评述后,对萃取精馏分离乙酸乙酯—乙醇共沸体系的溶剂选择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晓  李杨华  甘歆 《大众科技》2007,(7):107-109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茶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罗氏制药公司始创于1896年,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在制药和诊断领域是世界领先的以研发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的健康医疗公司之一。公司成立伊始,就因在甲状腺萃取物中发现了碘,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是国外上世纪8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项物质精制分离高新技术。它是利用超临界CO_2流体(即温度在临界温度31.2℃、压力在临界压力7.3Mpa以上的CO_2流体)特有的溶解能力,有选择地萃取待分离物质的有效成份,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压力、时间、流量等办法来改变超临界CO_2流体的溶解能力,从而使被萃取物完全或基本析出,达到分离目的。  相似文献   

10.
液相微萃取技术在药物样品检测中应用广泛,其技术的具体应用操作技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液相微萃取技术的种类及相关应用,并详细研究了其中较为实用的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旨在能够通过研究和分析对液相微萃取技术在药品检测中应用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环境监测中如何利用萃取法技术问题,利用了萃取法技术,对污水中的苯酚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进行了萃取法的实验测定.探讨了在萃取过程中对萃取剂的选取、络合剂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油水比对萃取率的影响、污水的pH值对萃取率的影响和混合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叶中咖啡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了茶叶中咖啡因的萃取分离试验。用半流动法考察了压力,预浸润时间和萃取时间(或溶剂量)对绿茶中咖啡因萃取的影响,提出了一个简化的萃取动力学模型,用于估计萃取收率,用流动法考察茶末的萃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成果简介:本发明以甲基三烷基铵的碳酸盐为萃取剂直接从含钨物料苏打浸出液中萃取钨,杂质磷、砷、硅等留在萃余液中而与钨分离,负钨有机相经洗涤剂洗涤后用碳酸氢铵和碳酸铵的混合溶液反萃取获得纯度较高的钨酸铵溶液,反萃取后的有机相采用含有氢氧化钠的溶液再生,再生后的有机相返回萃取,萃取、反萃取操作均在离心萃取器中进行。本发明在实  相似文献   

14.
稀土溶剂萃取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作者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在稀土溶剂萃取领域的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新进展。主要内容有:(1)串级萃取理论及其在稀土最优化分离工艺设计中的应用,(2)多组分稀土萃取分离中的三出口新工艺的设计和应用,(3)稀土萃取分离工艺的自控软件和专家系统的研究,(4)各类萃取体系的萃合物结构和萃取机理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用反相纸层析法研究了N,N’-二羧甲基联苯胺在盐酸和高氯酸体系中对11种稀土元素的萃取和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固定相在高氯酸体系中的萃取能力较盐酸体系中强。由此,根据Rf值的大小不同,选择适当酸度的展开剂,可对某些混合稀土离子溶液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萃取植物油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和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详细地阐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萃取植物油脂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展望了超临界萃取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溶剂精馏分离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讨论了萃取精馏溶剂的选择,接着分析了双溶剂萃取精馏分离碳九芳烃、萃取剂作用机理分析、复合萃取剂的研究进展,最后研究了NFM-COS复合溶剂.因此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油页岩中有机质组成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晴  宋静丽 《科技风》2012,(13):235
油页岩因其特殊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它许多可供综合利用的潜在前途.本文从油页岩的形成、岩石学特征方面入手,综述了油页岩有机质组成研究中的分离方法:索氏萃取、添加剂辅助溶剂萃取、微波辅助溶剂萃取及超临界萃取;油页岩有机质结构组成分析方法,主要针对其中烃类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进行分离与分析.现阶段,油页岩的综合利用还很受限制,只有在对其物化性质、有机质组成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才能高效利用油页岩资源.  相似文献   

19.
采用萃取精馏对甲醇和丙酮体系进行分离模拟和试验。采用HYSYS 2.2软件对以水作溶剂分离甲醇和丙酮混合物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模拟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对以水为溶剂萃取精馏分离甲醇和丙酮混合物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和模拟计算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萃取精馏对甲醇和丙酮体系进行分离模拟和试验。采用HYSYS 2.2软件对以水作溶剂分离甲醇和丙酮混合物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模拟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对以水为溶剂萃取精馏分离甲醇和丙酮混合物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和模拟计算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