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电力高校的450名2010级新生进行大学生适应性问卷调查,了解到电力高校新生适应情况主要表现为现实生活与期望值落差较大,学习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影响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目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2.
目前,"90后"大学新生已成为高校的主力军,"90后"新生适应不良问题也逐渐凸显,如何面对和解决新生适应问题已经成为了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90后"大学新生由于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以及心理这些方面的改变,导致了一些列的新生适应问题。因此,本文提出通过认真建立适应困难学生数据库、积极开展入学教育活动、加强班干部、心理委员、舍长队伍建设和充分发挥朋辈辅导员作用这些措施,使"90后"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新生活。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每一所高校教育学生的第一步。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众多大学生要尽快找到新的支撑点,要对新生全方位进行校情、校史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重新确定新的奋斗目标;要开展新的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增强新的学习动力,把握专业课程学习的新特点,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等。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新生从中学校园进入大学校门后,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大学新生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这一系列问题面前,有不少大学新生感到紧张、不安。为此,大学新生要积极面对这些变化,认识大学校园的生活方式,了解大学教育的活动规律,把握大学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进行自我调整,尽快适应新环境。  相似文献   

5.
金冶  严寒雪 《教书育人》2012,(36):12-13
新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事关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是否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问题,而且影响到大学生后期的发展。为此,高校会在新生入学后的一定时期内对他们进行指导、教育的活动,即"新生教育",通常包括接待、注册、校园介绍、专业介绍等一些列内容,是帮助学生从中等教育顺利过渡到高等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新生教育一定要尊重新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高校新生教育的现状(一)内容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新生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分为:校史校情教育,主要是让大一新生参观学校档案馆、校史馆,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了解学校的历史及发展情况,加深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专业教育介绍,主要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学新生荒野体验项目是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荒野环境中进行各种历险活动,达到帮助新生成功转型、成长发展的目标。大学新生荒野体验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效人际关系,提升自我效能感,培养信任、互助、合作、关爱、宽容、负责等优良品质,对我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对大一新生人际关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人际交往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但是只有极少数大学新生困扰比较严重。男女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对于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文科生人际交往上的困扰多于理科生。城市的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状况不如农村大学新生。在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困扰高。  相似文献   

8.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及辅导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学时,有一部分大学新生在心理健康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般来说情绪、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比较突出。其中人际关系状况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择业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了解并改善新生的人际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新生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新生,入校后往往存在强烈的失落感、生活方式不适应、心理矛盾、追求目标变化、学习方式不适宜等心理障碍。新形势下的大学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新生管理工作;抓好班主任工作;建立新生班集体;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扬起理想的风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编制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对H大学2013级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的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水平最好,学习适应水平、人际关系适应水平次之,心理适应水平最低;不同性别在四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别在"学习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新生在"生活适应性"和"人际关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CCSAS)对云南省四所高校的1917名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发现:云南省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没有差异,但群体间存在一定差异。男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择业适应和情绪适应显著好于女大学新生;汉族大学新生的自我适应显著好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显著好于独生子女,但在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情绪适应、自我适应、自我满意度以及总体适应上均不如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最好,但人际关系适应最差,来自大城市大学新生的情绪适应较好,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入学后,随着生活环境、理想目标、学习内容、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在适应期上容易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适应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交往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构建和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处理好大学生尤其新生的人际关系,对实现健康、稳定的校园环境及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一要引导学生更新交往观念,调整交往心态;二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逐渐完善自我;三要让新生学会适应,积极面对新环境和新生活;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和促进新生之间的人际联系。  相似文献   

14.
毛青松 《文教资料》2010,(13):224-225
在后现代主义时代,后现代主义破坏人们公认的思维方式、经验方式和审美惯性。后现代性所倡导的平等原则.边缘化立场,对差异、个性的尊重,对权威的否定等特征明显地影响到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因此,大学新生人际关系日趋多元化,并且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大学新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能促进大学新生的发展。克服其认识的偏差。本文分析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交往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解决措施,旨在促进大学新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5.
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从构建良好人际关系重要性出发,结合大学新生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类型及特点,介绍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遵循原则、使用技巧和方法,用于指导大学新生妥善处理现实人际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方案,对农村实验组和城镇实验组大学新生分别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采用SCL-90量表验证效果。干预完成后,农村和城镇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等7项因子中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该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改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对大学适应期新生控制和管理自身情绪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适应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在与环境、人际关系和自我有关的适应问题,认识到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主要是由应试教育、社会角色、理想目标、学习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造成的.针对这些心理适应问题的适应教育应该从正确引导学生的认识、开展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教育、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教育、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进行调控等方面入手,促使大学新生能有良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入校后,面对的是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要努力适应生活从一切有人代劳到一切靠自己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新生会因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而在学习、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大学中的成长。实践证明,大学新生对大学环境适应越快,适应得越好,那么他在大学里就能够有更多机会,更好地去提升并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28.21%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性别和实践经验对新生的人际适应有一定的影响;报考满意度和家庭氛围对新生的人际适应影响显著.针对这些结果,文章对大学新生的人际适应指导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分析大学新生与环境、人际关系和自我有关的适应问题入手,说明当代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已成为普遍问题。提出要重视个体的自我调适,并辅之以教育者的必要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