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辉英 《文教资料》2014,(13):150-152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学业倦怠状况,探讨大学生学业倦怠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得出大学生学业倦怠总体情况并不严重,在情绪衰竭、讥诮态度和个人学业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中,个人学业成就感维度最低;男生的学业倦怠情况明显高于女生,年级对学业倦怠没有影响;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减轻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提供对策。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1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尊水平普遍比较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倦怠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倦怠存在在显著的性别及城乡间的差异;大学生自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两个维度成显著正相关,与学习倦怠及其三个维度成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总分及其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两个维度成显著负相关,但与情绪低落这一维度相关不显著;自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自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很好地预测学习倦怠,可以通过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培养高自尊的方式来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学习倦怠的关系,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帮助大学生摆脱倦怠现状。采用了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山西大同大学42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在学习倦怠方面,男女大学生在情绪低落因子差异比较显著,大学生是否健康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两因子差异显著;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因子差异比较显著;(2)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总体呈正相关;(3)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学习倦怠。因此,(1)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易感到情绪低落;(2)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习倦怠程度越低;应对方式越积极,学习倦怠程度越低;(3)大学生学业自效能感对学习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状况是反映大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重要的评价指标。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情况总体良好,但是学习倦怠状况不容乐观。性别、政治面貌、是否获过奖学金、是否挂科、第一志愿录取情况等因素对大学生专业承诺状况及学业倦怠状况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高校应通过加强招生专业宣传,强化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5.
应用心理弹性量表和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科技学院245名学生进行测查。目的是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业倦怠的总体状况,探索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对学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不过预测力不强。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学业倦怠是高等教育高速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深层次揭示了大学生学习信念不足、学习动机缺失和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问题。大学生学业倦怠主要表现为认知偏差、情绪消极、意志薄弱和行为懈怠,其原因可以归纳为认知不足、情绪刺激不良、自我效能感不强和行为强化不合理。破解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改善家庭教育模式,积极推行发展性评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3):139-142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大学生手机使用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总体良好,但部分学生有过度使用的倾向;手机过度使用总分、强迫性、戒断性和冲突性都和学业倦怠总分、情绪低落、行为不当等因子呈正相关,强迫性可以预测学业倦怠状况;在学业倦怠总分及其各因子上,手机使用高分组和低分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使用尚处于正常水平,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的意志力和行为控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636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学业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支持不仅直接导致学习倦怠,而且还通过学业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倦怠,学业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之间起着中介变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新余学院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和探讨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习倦怠和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心理资本在学习倦怠与学业成就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心理资本及五个因子对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及五个因子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性预测效应;学习倦怠对学业成就有显著的负性影响;心理资本在学习倦怠对学业成就中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西北内陆地区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自尊与学习倦怠及各因子在.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总分及成就感低因子在.0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情绪低落因子在.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学业外在归因与学习倦怠总分及行为不当,情绪低落两因子在.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学业外在归因、自尊、学业成功归因、自我效能感单独对学习倦怠的解释率分别达到13.3%、5.1%、1.9%和0.9%。学业外在归因、自尊、学业成功归因、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高校683名本科生为被试对象,采用问卷法考察其学业求助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与学习倦怠及其各维度正相关,工具性求助与学习倦怠及其各维度为负相关。进一步阶层回归分析显示,学业求助中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唐民 《文教资料》2009,(31):227-228
当前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业倦怠现象,这给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带来危害。学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行为退缩、成就感低,它主要由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造成,我们要从这三方面入手,采取措施,预防大学生学业倦怠的产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学习倦怠是当代大学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该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来探讨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学习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研究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了解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为提高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目前大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学习倦怠现象,从学业情绪的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学业情绪在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中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大学生专业教育的质量,本文进一步论述了在大学生的培养中,高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入手,增强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并提出了若干培养专业自豪感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学生干部的学习心理,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和Tuckman拖延量表对193名大学生学生干部进行了学业拖延与学习倦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干部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尤以行为不当较为严重,年级、性别和干部级别的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专科学生在学习倦怠方面高于本科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业延迟满足方面的表现低于本科生.无论本科还是专科,女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业延迟满足方面的表现优于男生,并且在学习倦怠方面低于男生.学习动机、学习倦怠与学业延迟满足,三者环环相扣,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756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学习适应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男女被试在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和学业疏离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学习适应各维度与学习倦怠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习适应对学习倦怠具有预测作用;通过进一步分析,性别在学习适应和学习倦怠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概况,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几点帮学建议,旨在有效解决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业倦怠量表、自尊与自我效能量表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学业倦怠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业倦怠贯穿于整个大学时期,专业承诺中的情感承诺维度和自尊维度都可作为学业倦怠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