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刘云  谭龙  李正风  程旖婕  刘立 《科学学研究》2015,33(9):1324-1339
系统梳理了国家创新体系及其国际化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在前人有关国家创新体系"结构-主体"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首次从系统和动态演进的视角,研究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要素-制度-功能-阶段"四维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参鉴国际权威创新评价报告的基础指标及数据,研究构建了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综合水平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显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综合水平得分最高,中国的得分在所有发达国家之后,但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制度维度。最后,本文从三个维度提出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发展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典型国家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经验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美国、日本、荷兰、以色列四个现代农业化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建设做法进行全面阐述,分析四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不同特点,提出值得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借鉴的六条经验。  相似文献   

3.
当前,系统失灵和转型失灵成为制约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重要因素,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为解决两类失灵问题、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供了应对思路。本文通过构建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分析框架,总结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的国际典型经验,剖析国内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首先,从理论上阐释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机理与路径。其次,总结美国战略需求导向和欧盟使命导向的科技创新治理布局与实践。最后,梳理制约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挑战,并提出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的基本思路。研究发现: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有助于解决制约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系统失灵和转型失灵问题。实践层面,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已经嵌入美国和欧盟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中,而我国需求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需求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尚不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尚不成熟成为制约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迫切需要统筹国家创新体系能力、效率和方向建设,建设和完善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由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复杂系统,政府通过科技创新政策解决系统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问题,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协调性。首先,给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定义,分析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及其协调性的内涵;其次,在讨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协调性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创新体系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协调性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协调性两个方面分析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的需求;最后,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12,(14):24-27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实践:知识创新工程(1998-2010年)评估报告》是中国科学院落实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要求,组织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实践:知识创新工程(1998-2010年)评估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取得的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改革开放更是中国整体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所经历的多次重大的体制机制改革从广度和深度来看不亚于中国改革的任何其它领域,是中国改革开放全过程中波澜壮阔的一章。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转型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和国家间竞争的制高点的今天,对中国科技创新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与反思尤其重要。本文对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历程分阶段进行了回顾,对科技体制创新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给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命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全球科技发展的佼佼者.其国家创新体系就是带动整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百年间.美国逐步创建了一个以政府、高校、私营企业和非营利科研机构这四大元素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其体系在每个主体各具特色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了主体间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多变性、开放性和制度化。适时地了解美国国家创新体系演进及其特征的概况,对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由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复杂系统,政府通过科技创新政策解决系统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问题,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协调性。本文首先给出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定义,分析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及其协调性的内涵;其次,在讨论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协调性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创新体系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协调性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协调性两方面分析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的需求;最后,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内容。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空业科技创新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美国航空业科技创新的组织设置、计划体系、人才保障、经费投入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论述,对美国航空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特别对美国航空业重大科技创新体系NextGen作了详尽的分析,美国航空业之所以能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有完整的航空运输业科技创新体系,这对我国民航科技创新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美国家创新体系"来源-执行"组织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研究与发展经费指标对中国和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就中美两国的创新组织要素和来源执行结构问题提出了几点讨论,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结构优化目标设计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在创新系统理论基础上,基于国家创新体系总体框架,围绕医学科技行业特征,提出包括核心主体层、发展条件层和系统目标层3层级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框架结构,并从创新主体簇、创新体系功能、创新体系动力要素、创新体系环境4方面对其内涵进行分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是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贯穿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现实推动力量。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高校的创新功能,使之逐步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骨干和中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有必要认真研究和切实加强当代中国高校创新体系的建设。基于上述考虑,笔者在文中针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是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贯穿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现实推动力量。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高校的创新功能,使之逐步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骨干和中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有必要认真研究和切实加强当代中国高校创新体系的建设。基于上述考虑,笔者在文中针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创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就是要实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对接,如何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对科研活动实现有效的引导和调控,是创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任务,对策研究主要包括,如何加强科研平台、创新团队、产业化平台和评估体系等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12月23日,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讨,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言献策。根据与会专家学者的报告,本文从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三方面对专家报告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构建中国自主创新体系,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发展,增强国际科技竞争力的需要,系统分析和研究美国、日本和德国等高科技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和主要特征,并结合中国创新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自主创新体系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美国创客运动在短时间内引领世界众创风潮,然而目前学界缺乏从科技创新视角对其价值与功用的探讨,为此,运用科技创新相关理论,系统分析美国创客运动的历史流变与功能演绎,揭示其蕴藏的价值潜能、解构其宣扬众创的国家隐喻,为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启示。分析表明,美国创客运动历经车库DIY、黑客创新和“草根”创新3个发展阶段,蕴含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再到全面众创的演化路径,开创了具有“草根”特色的创新范式;通过嵌入国家创新战略,构建开源生态重塑创新价值体系,拓展区域创新网络共生边界,赋能科学与工程劳动力开发,为国家创新生态系统打造创新民众引擎,已然超出全社会众创行动的范畴,更承载着推进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使命。借鉴美国创客运动的发展经验,可以从培植开源创新生态系统、加强众创空间建设、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等三方面加快中国“双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必然涉及到众多新的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科技决策必须坚持科学化和民主化原则。科技政策学在美国的兴起,是美国追求科技政策科学化的必然结果。科技政策学是交叉学科研究,具有多种研究进路。科技政策学已经引进到中国,并已出现了中国特色的科技政策学研究成果。中国特色的科技政策学研究,一方面要为科技体制改革、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选取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7个创新型国家高校和中国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对高校知识创新投入水平和产出能力相关的9项指标进行赋权和评分,从而量化各国高校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差异。得出结论:(1)美国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最强,在知识创新体系中地位最突出;(2)韩国和中国高校的知识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最弱,但知识创新投入产出效率高于加拿大和德国高校;(3)中国高校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性尚未完全体现,但与其他创新型国家高校在知识创新体系中地位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4)高校研发投入、诺贝尔得奖数、研究生毕业数是影响高校知识创新能力及其在知识创新体系中地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聚焦汽车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首先从组织架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三方面剖析了中国原有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针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从优化组织架构、设计创新链条、建立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国汽车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顶层设计和机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