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我国1981~2015年的经济数据,通过构建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和技术溢出模型,对我国R&D支出、FDI、OFDI的产出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支出的产出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均有所减弱,其技术进步效应甚至转为负向;2003年之后,FDI渠道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产出和技术进步并没有单独的正向效应,而OFDI渠道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产出和技术进步始终有显著的正向效应;FDI和OFDI正向的产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的显现需要国内R&D的承接吸收.  相似文献   

2.
吴晓波  黄娟 《科研管理》2007,28(5):18-24,51
本文从技术体制这个新的视角,分析了影响FDI行业内溢出效应以及FDI技术扩散的因素。基于对我国28个制造行业1999年到2002年面板数据的计量统计分析,得到结论:对于FDI总的溢出效应,行业技术机会越少、知识基础越倾向于应用科学、行业的技术轨道流动性越弱,FDI溢出效应越容易发挥;当地企业的吸收能力对FDI溢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创新独占性和外部知识可获得性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在本文的统计结果中并不显著。而技术体制对FDI技术扩散的作用则略有不同:技术机会、创新独占性和技术轨道流动性的反向作用在统计结果中十分显著,其他技术体制因素对FDI技术扩散的影响在本文的统计分析中没有得到体现。这一结论对我国的引资和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追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10年省域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GMM分析方法对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市场化进程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成功消化吸收了FDI带来的全部先进技术,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创新;东部地区接受的FDI技术外溢远远高于全国整体水平,中西部地区没能完全消化吸收;全国整体和东部地区FDI技术溢出效应与市场化程度存在倒U型关系,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弱的正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阐述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概念,从竞争效应、合作效应、人力资本流动和产业关联效应四个方面系统分析FDI技术溢出的产生机制,发现FDI主体特征、溢出渠道、国内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和金融支持水平对FDI技术溢出效应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最终提出FDI技术溢出效应提升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4-2005年面板数据,从FDI企业角度全面实证中国汽车产业FDI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企业的确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正的溢出效应,当然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FDI也不是理想的,其具有挤出效应的一面.同时,FDI企业的溢出效应与技术缺口有较大的关系,FDI企业对技术缺口较大的改装制造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对技术缺口适中的整车制造业有正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对技术缺口最小的零件制造业的技术产生挤出效应.本文认为"市场换技术"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的且不可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8,(5)
借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国际研发知识溢出理论,将外商直接投资(FDI)环境技术效应分为技术自主创新和技术外溢;就污染与FDI之间构建EKC以代表技术自主创新的环境效应;嵌入国际研发知识溢出变量以代表技术外溢的环境效应;基于污染和技术空间扩散,对模型空间扩容。以中国大陆31省份1985~2014年面板数据的检验显示:(1)技术自主创新的环境效应具有空间二分性。工业废气与所在区域及毗邻区域FDI同时构成倒U型曲线,多数省份FDI规模未逾越双倒U型曲线拐点,无法激发清洁技术自主创新。(2)技术外溢的环境效应具有空间属性。FDI技术局域和广域溢出分别降低了所在地区和毗邻地区工业废气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14个大国与18个小国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以新增长理论的内生创新努力为基准,实证分析国际技术溢出与本土技术溢出对一国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技术溢出中,FDI对大国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明显,而对小国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进口贸易无论对大国还是小国技术溢出效应皆不明显;本土技术溢出中,产学研合作对大国与小国创新产出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是影响一国国际技术溢出与本土技术溢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构建开放条件下三部门内生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发现伴随产业集聚度增加,FDI技术溢出效应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利用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20个产业数据和系统GMM回归方法实证验证了该理论结论,结果表明:产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促进了FDI技术溢出,而通过劳动力禀赋和研发投入水平增长对技术溢出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不同集聚度产业FDI技术溢出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FDI隐性知识在东道国内陆区域间的二次溢出效应,本文将线性框架下的国际研发知识溢出 模型扩展成为非线性结构的空间Durbin模型.基于中国1992——2011年31省面板数据的检验结果显示:FDI资 本投资及其货物进口所带来的知识物化型资本品无助于当地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但FDI资本投资所带来的 非物化型隐性知识却在中国省域间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升了毗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率。 建议引资政策应重视FDI隐性知识在中国内陆区域间的扩散,而非FDI实体资本品投资'  相似文献   

10.
FDI技术溢出的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业务关联、人才流动、示范与竞争;分析了影响FDI技术溢出的一般因素,及影响我国技术溢出的特殊因素.最后,针对特殊影响因素,提出有效提高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前瞻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问题备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忽略了投资二元边际结构特征的影响。本文借鉴并扩展了LP(2001)的研发溢出测算模型,将ODI获得的总技术溢出效应分解成往期ODI溢出效应和新增ODI溢出效应,新增ODI溢出效应又进一步分解成集约边际溢出效应和扩展边际溢出效应。同时,对不同阶段、不同方式的ODI对母国技术的影响机制进行甄别和阐述,并利用2007-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且往期ODI和新增ODI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均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提升作用,新增ODI中仅扩展边际的投资扩张方式能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而集约边际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集约边际;扩展边际;逆向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12.
田泽永  江可申  江宏 《科研管理》2009,30(1):121-128
摘要:本文利用1999-2006年江苏省分行业面板数据,考察了FDI技术溢出对江苏制造业产出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水平溢出效应由负转正,由不显著到显著,说明FDI具有“挤出效应”的说法并不成立。FDI前向关联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后向关联溢出为正且显著,后向关联溢出是比水平溢出更重要的溢出途径。资本和劳动都是促进江苏产出增长的重要因素,资本对产出增长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当年引致的投资需求上。  相似文献   

13.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是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可忽视。以1999—2012年我国37个工业行业为样本,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FDI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直接效应和产业内技术溢出效应,并划分高耗能产业组和低耗能产业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高耗能产业组下降幅度较为显著;FDI对碳排放强度降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低耗能产业组相比,高耗能产业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更大;在技术溢出路径上,FDI主要是通过降低工业行业能源强度从而对碳排放强度发挥作用,但能源结构这一渠道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李勃昕  韩先锋  李辉 《科研管理》2021,42(8):122-130
以“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共生视角,采用面板回归方法系统研究中国资本流动的交互创新溢出影响,结果发现:FDI对区域创新具有动态抑制性影响,而OFDI的创新溢出呈现出“U”型三重门槛特征,较高强度的OFDI才能促进区域创新提升;“引进来”与“走出去”存在显著的交互创新溢出,高强度的OFDI有助于扭转FDI创新溢出瓶颈,而适度的FDI 有利于撬动OFDI创新溢出最大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中国资本双向流动的交互创新溢出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高强度的OFDI有利于扭转东部地区FDI创新溢出瓶颈,但并未改变其他地区FDI的创新抑制影响;东部地区FDI能够正向调节OFDI创新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过高强度的FDI会弱化甚至抑制OFDI创新溢出。因而要分层次科学协调“引进来”和“走出去”,系统激励资本流动的创新溢出红利。  相似文献   

15.
郑展鹏 《科研管理》2014,35(4):18-25
文章借鉴国际经典技术溢出模型,构建包含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国际技术溢出渠道的国际RD溢出模型,利用2003-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比较而言,对外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还与技术本身所属的创新层次有关,但总体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FDI影响我国内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统计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挤出效应和溢出效应角度分析FDI对我国内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FDI对我国内资高新技术产业的挤出效应与溢出效应同时存在,总体上溢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FDI对内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外资部门时内资部门的市场挤占不容忽视,产业内外资利用的技术结构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7.
首先阐述了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正相关关系,然后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结构不平衡、人力资本贬损、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三方面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通过建立人才吸引和保留机制、加强人力资本投入等策略,来加速FDI技术溢出的正效应,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系统对FDI进入及溢出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58本文运用2000-2006年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若干因子对于FDI资本投入和创新投入的吸引及影响,并分析了FDI对内资企业生产效率以及创新绩效的溢出作用。结论表明区域创新系统若干因子对跨国公司FDI资本投入及创新投入有正向影响,来自西方国家的资本投入比较于来自港澳的资本投入对内资企业的生产效率溢出效应短期内为负,而以西方跨国公司科技研发投入为主的FDI创新投入对内资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林进智  郑伟民 《科研管理》2013,34(11):27-35
实证分析FDI于1996—2008年在我国信息通信行业的溢出效应,证明FDI促进了内资的技术创新,而FDI和内资的技术创新都提高了内资的生产效率。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内资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显著,即FDI对内资效率的溢出效应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促进内资技术创新实现的。FDI不同参与形态对内资技术创新和内资效率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刘和东 《科研管理》2013,34(1):28-36
收集产学研合作、FDI及创新相关数据,运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考察了1998-2008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域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内溢、FDI外溢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空间溢出效应中,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区域创新溢出效应都有显著正的影响,地理特征的影响更大;在地理特征中,地理距离比空间邻接的影响更显著;社会经济特征中,信息传播比人力资本的影响更显著。FDI技术外溢效应为正,在短期中显著,长期中则不显著。产学研合作内溢效应在短期和长期中不显著甚至显著为负。外在环境对创新溢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