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在长盛不衰的当代中国书法运动当中 ,年届 90而使人们日渐读出新意的卫俊秀先生 ,他坎坷而豪放的人生经历 ,他饱满的学养和深湛的造诣 ,他不泯的童心和盎然的意趣 ,真可以使我们循着他的笔致墨线 ,考察书法艺术怎样作为一种人生形态的寄托和抒发 ,在岁月的变幻衍延中拓展成生命的壮歌。1 993年冬初 ,我在武汉拜访吴丈蜀先生 ,谈起陕西书法界人物 ,吴老翘起大拇指说 :“卫俊秀好 !”吴老是一个坚定的“书家人品学问为先”论者 ,谈到卫俊秀先生 ,他的激赞中很显出些“惺惺相惜”的意味。卫俊秀早年出版过一册《鲁迅“野草”探索》的专著 ,被李…  相似文献   

2.
我的恩师杨卫玉先生,是著名教育家、民主人士,是“一位对职业陶冶常识经验俱富的专家”(邹韬奋语),我们尊称他“卫老”。卫老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和敬业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回想当年,作为黄任老(黄炎培)的忠诚战友和得力助手,卫老与其并肩携手,在黑暗中走出了一条艰险曲折的职教之路,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贡献了一生。1943年,卫老开始负责在重庆筹建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抗战胜利后,中华工商专科学校随职教社迁回上海,我就是上海中华工商专科学校第一届的学生。那时,卫老除了担任校董外,还担任过…  相似文献   

3.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载何解定老师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几个问题》,是针对卫兴华老师文章中的一些观点而提出的质疑。何老师文章首段有“请教卫老”之语,又以“恳请卫老批评指正”作结。笔者估计卫老难得见到此文,见到此文也未必动笔作答。笔者不揣冒昧,试代答如下。一、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问题*何老师首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还是指“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何老师回答得十分明确:“我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市场经济的明确定…  相似文献   

4.
徐丽洁 《辅导员》2009,(7):9-10
同学们都接触过书法训练,知道学习书法有从描红”“临帖”到“自成风格”这三个阶段。其实,创新学习与学书法有着相通之处,也需要循序渐进,经历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5.
亿以内数的读写,读法是难点。因为写法只要掌握了数位顺序表,从高位到低位,依次写出每个数字,(包括0在内),但读法中关于“0”的规定,有时不管连续有几个“0”,一个“0”也不读,有时不管连续有几个“0”只读一个零。如何搞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呢?下面结合我们试教情况,谈几点体会,供参考。 一、深入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结构,注意知识迁移、类推。  相似文献   

6.
读了卫兴华老师在《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发表的《究竟怎样正确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一文,很受启发,受益非浅。但也有一些问题仍不明白,特提出来请教卫老。 1.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还是指“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卫老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而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我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市场经济的明确定性。大家知道,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的一…  相似文献   

7.
卫之祥先生倾注了几十年心血的美学专著——《美因三论》即将正式出版。据悉,这是他揭示“美是什么”这一美学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人类理论之谜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是卫老毕生求索之最高成就。带着七分神往与三分困惑,笔者走访了卫老,请其作了些诠释和导引。其精彩的内容、独特的见解,令我耳目一新。现特将对话记录整理出来,以飨同好,一供赏析,再供思辨,三供争鸣。  相似文献   

8.
“无意于佳乃佳”是苏轼提出的极为重要的书法美学观点,其中蕴含了颇为丰富的文化含义及价值。本文紧紧扣住“无意”与“佳”加以阐发,并结合苏轼的书法创作加以分析,从而找到苏轼的书法思想与其创作的契合点。这也应该成为今天书法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9.
“无意于佳乃佳”是苏轼提出的极为重要的书法美学观点,其中蕴含了颇为丰富的文化含义及价值。本文紧紧扣住“无意”与“佳”加以阐发,并结合苏轼的书法创作加以分析,从而找到苏轼的书法思想与其创作的契合点。这也应该成为今天书法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0.
陕西风情     
西安真热 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热”。首先是这天气,让我想起了烘烤,墨镜已无法挡住如此耀眼的阳光,看着本不白皙的皮肤,我满含歉意地叹道:委屈你们了。一出火车站,远远望见“古城欢迎您”的招牌装饰得大红大绿,倒也让人倍感温暖。西安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们一般对美国的“嬉皮士”有所了解。近年来文化界也逐渐了解“雅皮士”了。实际上,美国不止这两个“皮士”,还有好些“皮士”,’在美国(及说英语的国家里)很流行,已经成为了美国的一个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条规律的作用下,我国文艺创作界和理论界这几年各种“热”次递不断:从“人道主义热”到“方法论热”,从“方法论热”到“弗洛依德热”,从“弗洛依德热”到“尼采热”,从“尼采热”到“文化热”.这些“热”的出现,既标志着我国政治生活的逐步正常,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意识形态的嬗变,又表现了文艺工作者对社会、对民族自身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发展到唐朝时出现了繁荣,这与初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思想解放,重视文化艺术发展。掀起“书法热”有密切关系。由于他的亲自带动,初唐书坛出现了欧、虞、褚、薛四大名家。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作基础才将盛唐颜楷推向顶峰。  相似文献   

14.
“胸次”一词的使用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但作为书法批评词语的使用,主要是在北宋。书法批评之中延用了“胸次”在审美体验获得的过程当中,所强调的人的修养、学识、道德品质的作用这一涵义。北宋科举考试中废除书判取仕之后,书坛凋敝。在学当时人书法的功利书风背景下,“胸次”在书法批评中的提出,并作为一种审美价值判断,其涵义与“书卷气”、“韵”等批评词语的相联系,使书法批评中对伦理道德、学养天资等非艺术成分更加关注,形成以人心直接对应宋代及其以后书法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15.
春天,去参观济南千佛山万 佛洞。正在看外面的文字说明,忽 然听到旁边祖孙二人的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孙:爷爷,这万佛洞的“萬”怎么踉我学的 不一样啊? 爷:这是写的繁体字,是一位著名书法家 题的。这叫“书法无错字”。 孙:“书法无错字”?我们的初中写字教材 硬笔字中有好多字不规范。有繁体,有异体, 还有错字。“璧”字下面是“玉”,书上却写作 “王”。老师也解释说“书法无错字”。  相似文献   

16.
书法中的“功”和“性”与“意象”,从书法创作的整体意义上说,是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它们是一个融合贯通的整体。就里论述的“功”是特指书法中的用笔功力;“性”则指作者在书法创作中所流露的学识修养。书法“意象”,是作者创作中主观之“意”和作者情感所依托的客观形象即艺术之“象”的和谐统一。功”和“性”蕴涵在“意象”中并贯穿于书法创作的全过程,它的强弱影响到书法作品最终的艺术品质。如果说“意象”是书法创作前行为的思想动力和艺术形态的显现,那“功”和“性”则是书法“意象”之美在艺术表现上的强化和升华:是技巧和情感在作品中的再现和流露。  相似文献   

17.
“尚法”是唐代书法突出的时代特征。唐帝国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切都逐渐走上了正轨 ,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生活在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书法家 ,必然要顺应时代的需求 ,寻找法则、建立法式 ,并以此来指导书法创作。这应该是唐书“尚法”的最基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贾卫平 《河北教育》2004,(10):12-13
书法与绘画艺术讲求“留白”的技法。一处运用得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作品的意境也会因此得到无尽的拓展,这就是“留白”的魅力。最近.在教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教育更需要“留白”。  相似文献   

19.
姚瑶 《江苏教育》2022,(53):25-28
“双减”背景下的暑假,学生们有了更多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也为书法学习提供了好时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针对“葑溪娃”的暑假书法学习进行探索与实践,精心开发书法课程,积极引进线上平台,线上线下携手并行;智慧引导家长参与,家校共育落实“双减”;积极采用多元评价,激发学生习字兴趣。  相似文献   

20.
孙蓓  尉钰 《少年月刊》2014,(10):7-8
转眼间,激动又好玩的夏令营在大家依依不舍的话别中结束了。那么,同学们都收获了些什么?都有什么感受呢?为了得到答案,我们采访到了来自西藏、吉林和内蒙古团队中的几位同学,和他们一起聊聊这次难忘的夏令营。 西安初体验 夏令营中的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来西安,那么,西安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来自吉林省的同学们抢先说道:“我叫金耿旭,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热’!记得我们来的那天,气温都到40℃了。我想,这温度一定是西安小朋友们的热情升高的。”“哈哈……”金耿旭的几句话,逗得现场的同学们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