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在我国,因社会语境的变迁,家庭伦理剧的更新换代也刻上了时代的烙印.1990年,《渴望》揭开了我国家庭伦理剧发展的序幕,经过成型期、发展期、繁荣期的发展,家庭伦理剧正处于理性反思和回归个体对家庭责任和义务的成熟期.基于女性受众的定位,家庭伦理剧大多着眼于女性形象的塑造,随着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建构,我国家庭伦理剧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对传统价值坚守到现代多元回归的流变.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共同体,家庭既是一种关系也包含着空间结构。家庭关系是个体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家庭空间是个体走向社会前最早接触的传播空间,家庭与传播有着天然的勾连。传播是日常生活实践的主要内容,它贯穿了家庭从建构到消解的全过程。但就家庭成员个体而言,发生在家庭中的传播活动是个体走向社会化的预演,对个体的社会生存至关重要。研究家庭传播是研究家庭的新路径,也拓展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董蕾 《大观周刊》2011,(30):30-30,10
被称为“福利国家之父”的贝弗里奇提出了三种保障方法,其中的国民救助用于未被社会保险覆盖的所有保障需求。由此引发了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考,文中对我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做了阐述,并指出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前景和对贝弗里奇报告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议题,5月12日起,"wannacry"勒索病毒开始在全球传播,再次敲响了互联网信息安全的警钟。在此次事件应对过程中,个体网民、民间技术精英、主流媒体、政府机构和专业安全公司五种力量的协同与联动,使得勒索病毒在国内扩散得到有效抑制,主流媒体在其间发挥了整合与联动作用。现代社会需要现代传媒,在网络信息安全治理过程中,主流媒体承担着传播风险知识、建构风险意识、开展风险教育和达成风险共识的重要职能。在现有的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中,主流媒体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且自身报道行为需要规范,报道能力也亟需提升。  相似文献   

5.
马东顺 《青年记者》2009,(21):20-21
记者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在实现其个人价值的过程中,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福祉鼓与呼。但记者毕竟也是一个个现实中的人,在记者节来临之际,为记者的福利保障呼吁一下,笔者认为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过渡礼仪重要部分的"成人礼",是青少年进入成年的通过仪式,存在于世界上大多数文化群落中,但在历史更迭中多有失落,现代成人礼的重建过程体现了传统仪礼资源现代转型的一个缩影。湖南卫视于2009年以来,率先探索"电视成人礼",以期实现成人礼在媒介文化逻辑中的复归与再建构;电视成人礼的意义生产也为趋于同质化的电视文艺开辟了新的突围路向,凸显出隐性德育、身份赋权、国家在社会中、社会整合等系列命题,体现了电视传媒在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自觉,也提供了透视国家、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具体途径与媒介样本。  相似文献   

7.
记者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在实现其个人价值的过程中,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福祉鼓与呼。但记者毕竟也是一个个现实中的人,在记者节来临之际,为记者的福利保障呼吁一下,笔者认为也是很有必要的。作为现实中的人,记者也必然有其在物质方面、精神方面甚至社  相似文献   

8.
社会角色理论与现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形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角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定的社会位置,具有一定社会规范的法律个体及其行为模式,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彼此结成一定的相互关系,发生行为上的互动,社会角色可以说是社会互动中的个体及其在互动行为和相互关系中的规范要求,社会学研究社会角色理论,包括角色期望,角色实践,角色失调等内容,能够分析社会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帮助个人认识其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明确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权力 ,义务和规范,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分析现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形角有助于认识现代社会中图书馆员的作用与地位,使图书馆工作者加强社会观念,更好地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过渡礼仪重要部分的“成人礼”,是青少年进入成年的通过仪式,存在于世界上大多数文化群落中,但在历史更迭中多有失落,现代成人礼的重建过程体现了传统仪礼资源现代转型的一个缩影.湖南卫视于2009年以来,率先探索“电视成人礼”,以期实现成人礼在媒介文化逻辑中的复归与再建构;电视成人礼的意义生产也为趋于同质化的电视文艺开辟了新的突围路向,凸显出隐性德育、身份赋权、国家在社会中、社会整合等系列命题,体现了电视传媒在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自觉,也提供了透视国家、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具体途径与媒介样本.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从业者更加看重的是一些个体的发展机会和个体的利益,即所在媒体的发展前景、实现个人理想的发挥空间、福利和薪水水平、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等。也就是说,在市场的驱动下,从业者对于职业的考量因素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农民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变迁与命运起伏,近年来得到学术各界的持续关注。农民的价值世界可分本体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前者关涉农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安身立命的人生根本意义,后者要处理的是人与人以及入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由于现代性因素的持续冲击,既有的在“土地里长出来”的伦理、价值体系在缺乏保障、流动性大、风险性高的社会现实面前失去效用,农村社会的快速理性化在个体、家庭关系和村庄三个层面全面呈现,农民传统的以“传宗接代”作为基本追求的本体性价值体系日益松动,个体享乐、消费主义盛行,村庄的社会性价值体系随之异化。  相似文献   

12.
当越来越多的媒体及作家将目光聚集在华尔街的亿万富翁和硅谷里迅速崛起的新富阶层时,"贫困"在这个富庶的国度里似乎无迹可寻。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美国的福利改革政策将140万家庭妇女和更多的依靠福利保障的民众推往就业市场之后,他们能否,又是如何靠低得可怜的薪水维持生存?本书作者芭芭拉·埃伦赖克带着1000美元的启动资金、一部汽车、一台用于记录的笔记本电脑以及她作为记者的锐利眼光,开始了一段长达3个月的底层生存体验。本文摘自该书的引言。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国家有不少的国有企业。英、法、意、日本国有企业很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了国有企业。其原因是,政府为了调节社会经济、政治的需要,政府要掌握主要的经济命脉;私人资本没有能力或不愿意投资,需要由国家投资。例如钢铁工业、交通运输以及一些尖端科技、航天工业等,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单个资本投资风险大,能否盈利把握不大。在这样情况下,私人资本不愿投资。一些国家为社会提出一定的优惠或福利。例如战后英国铁路客运服务价只收成本,其亏损由国家补贴。战后意大利国有企业勃起,钢铁、能源、邮电与银行等,都掌握在国家手里。意大利为保证化肥的供给,国有化肥厂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15—20%。  相似文献   

14.
杨静 《东南传播》2021,(2):101-103
在风险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个体对风险的认知受到了自身心理因素、社会多方参与机构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导致个体对风险的整体认知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行为。本文以G高校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知路径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从多个方面分析研究艾滋病这样风险信息传播的路径构成,并尝试性地提出高校艾滋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21)
贝克在《风险社会》中所指出,风险社会不是现代性的终结,而是一种超越了古典工业社会的现代性。与前现代或原始社会中的风险相比,现代社会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在一个媒介化的的社会,无论何种形式的风险,都最终指向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对信息的认知。本文以风险社会下大众媒介信息生产为分析的视角,分析了传媒在整个风险社会信息生产中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与风险、价值选择与拟态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归因及传媒对风险社会所做出的建构性回应。  相似文献   

16.
吴飞认为当代中国家庭是个体生命价值和公平正义的聚集之地,正是家庭政治和亲密关系的斗争和互不妥协导致了自杀,可以说点中了中国式自杀发生的要害。如何重建家庭伦理关系,保障个体价值的稳固安放,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7.
家庭档案作为档案与社会实践活动联系最为紧密的档案形式,它不仅是社会主体在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更是维护和推动社会文化稳定和发展的个体文化集合体。本文运用档案双元价值理论对家庭档案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了解读,并提出家庭档案的文化记录、教育、传承与传播功能,并从档案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两个层面阐述了其文化功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邵慧 《今传媒》2011,19(3):68-70
由于个体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价值观、家庭状况、教育水平、个人特点及技能、接触媒体传播内容等的差异综合形成的动漫市场及受众群体差异一直被政府及从业人员所忽略。本文从传播人种学视角出发,梳理我国动漫产业中的受众特征,分析我国动漫产业生态链与受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06,(48):I0015-I0015
从《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中的国家信用风险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代表风险水平较高的深颜色集中于非洲地区。随着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走出去”步伐的加快.非洲作为一个政治环境错综复杂、人文社会环境与中国迥异的古老神秘大陆.在为中国企业提供广阔市场和投资机会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东>作为贾樟柯近年的"艺术家系列"电影之一,用绘画和影像语言交织构筑了一幅现代风险社会中的东方影像.本文追溯"盲人寓言"的艺术母题,分析影片中的"身体"文本意涵以及绘画与电影的异质同构关系,试图揭示艺术家面对当下个体生存状态之悲悯与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