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与情报学研究范式的转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内涵以及情报学后现代主义的体现,从认知观、意义建构、语义学、知识主导、信息经济学、人文、阐释学方面论述了研究方法范式的转向,并对情报学研究中后现代主义思潮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
熊丽 《新闻世界》2010,(9):184-185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的电影艺术深受其影响。我国2010年3月18日上映的《越光宝盒》熟练运用拼贴和戏仿的手法尽显后现代主义风格。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越光宝盒》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并对以《越光宝盒》为典型代表的中国后现代主义电影表现出的形式主义符号多于深刻内涵的现象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3.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东西文化交流的扩大,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强烈影响。文章分析了后现代大学生的阅读"危机",提出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阅读影响的措施,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质、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东西文化交流的扩大,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强烈影响。文章分析了后现代大学生的阅读危机,提出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阅读影响的措施,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质、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情报学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隐性影响和显性影响.显性影响体现在波普尔现代本体论思想、库恩科学历史主义以及社会建构主义的科学哲学在情报学理论中的显性引入与启发.隐性影响是指在新解释学和社会建构主义两种取向下的作者、读者与文本三者关系的后现代解读方法对情报学认知观和领域分析等基础理论的影响,从而情报学研究中形成一套关于作者、读者与文本关系的后现代解读体系.对20世纪中叶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情报学基础理论发展的种种影响进行系统梳理,为情报学界对于本学科基础理论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档案记忆观的提出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思潮为档案记忆观提供了哲学和方法论指导,社会记忆理论为档案记忆观提供了社会学的理论基石,后保管时代档案理论为档案记忆观提供了档案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思潮与当代新闻观念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新闻观念是人们关于新闻传播的看法、思想,是人们关于新闻传播行为、现象、新闻媒介及新闻作品等进行思维活动的结果。新闻观念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集群概念,它包括媒体性质观、新闻价值观以及舆论观、受众观等。社会思潮对新闻观念变迁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笔认为,对当代社会思潮与新闻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揭示了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后精神意识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以批判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冲击着人类研究的各个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渐渗透到我国当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产生活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西方社会现代性文化危机的一种理论反思、批判、解构与颠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化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兴起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对当代的文学艺术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与任何影响较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冷凇 《声屏世界》2012,(3):17-19
面对人口十几亿、电视台千余家、经济飞速发展的泱泱电视大国,梳理中国电视文化时便不能不顾及新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而自圆自说,要清醒地认识到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电视审美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无论在电视还是其他文化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具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思潮之一,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指文学和艺术领域的反传统、反权威、强调个性与非理性的浪潮。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否定性、去中心化、破坏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碎片化、拼贴、复制、解构、  相似文献   

12.
黑色的诱惑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崛起,在绘画领域,各种流派应运而生,各种艺术主张标新立异,竞相提出,其中,后现代主义画家们主张美术创作完全取消文学和感情联想,只剩下色彩本身的对比、和谐、冲突、呼应等纯视觉效果。受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潮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新潮美术、摄影、时装设计、广告设计诸领域,黑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广泛应用。在书籍装帧设计领域,与我国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东邻日本,对黑色的运用取得了辉煌的  相似文献   

13.
孔怡 《新闻窗》2014,(1):62-62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20世纪60年代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其以消解一切权力和去中心化为指导思想。电子媒体,尤其是个人化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后现代主义在大众传媒中的实践步伐。西方学者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书中揭示了后现代主义的六个特征: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概念。本文谨就这六个特征,结合传播实例,描述后现代主义思潮下出现的新型大众传媒图景。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广告创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广告创意作为广告活动的核心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处理好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文化,国情、及广告创意之间的关系,会使广告创意呈现出多元化色彩,对促进广告的效果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其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影响到了哲学、文学、建筑、艺术、电影等领域,私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可避免地充当了传播后现代主义的载体,在它的影响下呈现出主体解读的多元化、关注自我的个人化、深层意义的消解化、结构特征的零散化等特征。但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虚无主义、娱乐主义的负面特性也开始在私纪录片中有所体现。作为视觉文化的一部分,私纪录片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开始出现过度暴露隐私、炫耀不幸和社会伦理失范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争议,由此带来了私纪录片价值观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泛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本身是漠视阶层的划分和对立的,也对传统的价值观念、等级观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彰显了极大的个性与自由.而作为后现代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解构主义也是反对形而上学和逻各斯中心,乃至一切封闭僵硬的体系,凸显了对传统与权威的挑战.在高雅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方面,后现代艺术在弥合现代主义时期二者的鸿沟的同时,也改变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对立关系,而发展成为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并逐步地将高雅文化解构,使之融人大众文化、进入广大受众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7.
《报刊之友》2008,(4):65-65
艺术是民族意识的反映,又能反过来影响民族意识。多少年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学人们,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传承民族文化艺术薪火辛勤耕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晓阳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国内美术教育现状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剖析了现阶段中国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于1995年大胆提出了《关于建设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体系的构想》的目标,并在数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将中国美术教育的特色总结为“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三个方面,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里刊登杨晓阳先生的调查研究成果,以飨读者。本刊开设“西部学子”栏目的主旨,在于宏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砖添瓦。希望业界和学界的同仁们关注这个栏目,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8.
艺术是民族意识的反映,又能反过来影响民族意识。多少年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学人们,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传承民族文化艺术薪火辛勤耕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晓阳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国内美术教育现状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剖析了现阶段中国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于1995年大胆提出了《关于建设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体系的构想》的目标,并在数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将中国美术教育的特色总结为“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三个方面,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里刊登杨晓阳先生的调查研究成果,以飨读者。本刊开设“西部学子”栏目的主旨,在于宏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砖添瓦。希望业界和学界的同仁们关注这个栏目,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引领了20世纪初年中国启蒙思潮,对近代戏曲改良在推进策略、思想内容及艺术形式诸方面影响深远。传统戏曲分流和改良定位逐步明晰,除了政治家思想家呼吁的新民理想,更本质在于戏曲观念和形态体制上的深刻改变。戏曲戏剧化与话剧的戏曲化构成了中国近代戏剧最基本特征,二者能否找到平衡点决定了中国戏剧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文化交往空间,在出现的那一刻就与美术、美术展览、美术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在近代中国同时出现,并一起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美术观念发生变化的今天,美术学院、博物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但观念的变化使二者功能上更加接近,因此也提供了美术学院和博物馆新的合作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