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病梅馆记》的授课过程中,张莲同学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文中多次提到残梅病梅的系列行为,每次出现的先后顺序却不一样。开篇先说有的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审美标准,接着写‘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则与前文‘正’与‘密’的顺序相左,接下来所说的‘梅之欹之疏之曲’,也与开篇‘曲—欹—疏’的顺序不同,最后‘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一句,与上文的顺序皆不相同。大家之笔讲究前后一致,句式比…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教学《病梅馆记》时,感慨颇多。文中写江宁、苏州和杭州都盛产梅。文人画士有他们独特的审美趣味:“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些君子却托人暗示卖梅者,要“斫其(梅)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联想到当下中学生  相似文献   

3.
病梅馆记     
<正>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  相似文献   

4.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是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听抨击的某些文人画士(隐指封建统治者)的品梅标准。对这个标准中的“以”字,不少高等院校和省市教育部门编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都把它解作“认为”、“以为”或“把”、“拿”。上述两种解释,都是“以”的常用义。不仅在古代汉语中屡见不鲜,而且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之  相似文献   

5.
一、记叙文为什么应该有“转折” 1.“转折”起波澜。文人画士有一种审梅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写记叙文和文人画士养梅一样,忌太笔直,忌太端正,有时也忌太稠密。总之,记叙文喜欢的是一种波澜,形成波澜最好的办法就是转折。这正如一张尺牍有限的山水画卷.如果里面只画着一座平顶山,山...  相似文献   

6.
本文谈谈对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美,美的哪里?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说:“或日‘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龚自珍在这里批评的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实在是文人画士对梅的审美观。他们认为梅这欹之疏之曲才是美。而龚自珍却以此为丑“誓疗之:纵之顺之……”必复之全之”,恢复梅的自然生态才是美。这是龚自珍的审美观。 大自然的绿色该是人见人爱的了吧。然而朱自清却在《绿》中写到:“我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  相似文献   

7.
对《病梅馆记》文中“固也”一语,新、旧高二册《语文》课本均注曰:“本来是这样。”笔者认为,此注殊不可解。兹质疑如下: 原文是这样:“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注释表明,作者是赞同“或曰”之见的。照此,对下文作者的相关言行则有诸多不可解之点:1.作者既已赞同“或曰”之  相似文献   

8.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是一篇影射时弊的文章。一般认为此文反对文人画士偏爱梅花的病态,所托之意不难辨明。但是也该看到,在龚自珍的托意之外,梅花的美仍然有她的特点。龚自珍对“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些话,没有下“谬矣”的结论,而认为是“固也”,就是固然不错的意思。教学中,对这两个字不可忽略。梅  相似文献   

9.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10.
看山与赏,人们有一种共同的审美需求——不喜平。为什么?“平”则“直”,“直”则“板”,“板”则”无惊无喜、无趣无味”。所以,游山为之赏心悦目的是峰峦起伏,为之惊心动魄的是悬崖飞瀑;赏喜欢的是旋绕于作笔下的匠心独运、曲径通幽、富于变化,即有波澜、有跌宕、有意蕴的章。那么,叙事时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呢?下面向大家介绍常用的八种方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美国梭罗博物馆在互联网上搞了这么一个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为了便于不同语种的人识别和点击,他们在题目的下面贴出16面国旗。到5月6日(梭罗逝世纪念日),共有467432人参加了测试,其结果是这样的:92.3%的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点击了“不清楚”。这一结果出来之后,非常出乎主办者的预料。大家都知道,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成为明星,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那儿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  相似文献   

12.
《病梅馆记》(亦题作《疗梅说》)是龚自珍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比较突出地反映了龚自珍的美学思想的一个方面.龚自珍在文章中,要求解除对"病梅"的束缚,明确反对那种"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娇揉造作的审美趣味和风尚,并对摧正就曲、蔑视社会中"正"、"直"的美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无情批判和揭露,斥责了"文人画士"们病态的审美主张.他指  相似文献   

13.
苏轼密州遗迹考宋惠国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和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苏轼曾先后两莅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的密州。第一次是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州治在今诸城市)达二年有余;第二次则夏朝奉郎起知登州(州治在今蓬莱市)途经密州作短暂逗留。宋代之密州,...  相似文献   

14.
吴森权 《广东教育》2004,(12):59-59
在校园里看到植物被修理得整整齐齐的,丝毫没有个性的枝桠,我总会想象一个园丁,走在花园中,见到参差不齐的枝桠就拿出剪刀,刷刷的没几下,就是高矮一般了。这也令我想起《病梅馆记》所述,人们“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相似文献   

15.
1.HuMing,couldyouhelpme?Pleasegivethesenewbookstoyourclassmates.(L.65)(胡明,帮我一下好吗?请把这些新书给你的同学们。)“Couldyou...?”句式在口语里表示“请求对方做某事”。could也可换用can,但语气不如用could显得委婉。当对方用这句话礼貌地向你提出请求时,你若愿意,通常用certainly,OK或sure来作肯定回答;若不愿意或因某种原因做不到时,通常用sorry来作否定回答。例如:“Couldyoubuymeaneraser,please?”(请你给我买块橡皮好吗?)“Certainly./Sorry,Ihavenomoney.”(当然可以。/对不…  相似文献   

16.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谙熟音律,巧于词作,长于词论,其词现存70多首。不但在宋代女词人中首屈一指,就是同当时许多著名的男性诗词家的词作比较,也毫不逊色。明代词评家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代词评家李调元也曾这样评李清照:“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吴文英)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周邦彦)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历代词评家都从李词的风格气度着眼,以精当的语言称赞了清照在词作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古代井田制所衍生的几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井田制度图1中国周期时代,官府为了征收田产税,曾实行井田制.其方法,乃将一块长方形之稻田用“井”字形分割为9个全等形之块状,规定其中心一块之收获上缴给官府,其余8块上之收获,则归耕农自己所有(见图1).图2此法颇类似于近代各国政府的“所得税”制度,19≈11-1%,是相当公平之税法.但不是每个耕农的田地都是长方形的,如果是其他的形状,则如何处理?如果耕地为平行四边形,则问题不大,只要把每边分成三等份,捉对连接起来(见图2),则不难证明这9块小平行四边形,也都是全等形.因此中心一块与四周8块…  相似文献   

18.
1.Howmanymenarethere?(L.45)(有多少个男人?)疑问词howmany意为“多少”,其后跟可数名词,通常用来询问可数名词的数量。回答以howmany开头的特殊疑问句有以下几种方法:1)若“只有一个”,可用onlyone回答;2)若数目确定,可直接用基数词回答;3)若数目不能确定,可用some回答;4)若“没有”,可用notany回答。例如:“Howmanykitesarethereinthesky?”(天空中有多少个风筝?)“Thereisonlyone.”(只有一个。)2.Thereisaboatontheriver.(L.46)(河上面有一条小船。)ontheriver与intheriver的意思不…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们都听说过纽约这个城市的名称吧?组约市是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都会区之所在。纽约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艺术、传媒之都.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市还是众多世界级博物馆、画廊和演艺比赛场地的所在地.使其成为西半球的文化及娱乐中心之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个城市常常被亲切地称呼为“大苹果”(the Big Apple)。你们想知道这个“the Big Apple”的来历吗?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与眼界     
南岐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