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出场是在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总结和评价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宏观探讨、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归宿不同而进行范式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范式等几个方面。但从整体上看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传统教育学范式”为蓝本、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非此即彼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的阐释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以深化其范式研究,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内在逻辑及其具体演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内涵,贯穿主线、问题域以及境界层次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新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问题的缘起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式 ,是人们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活动。就活动本身而言 ,它又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存在 ,而对这种社会实践方式及其效果进行研究、经验总结和理论抽象的学科 ,就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由此 ,“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些年来 ,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理解可说是众说纷纭。一些学者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就是政治教育 ;而有些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统一 ;也有的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思想教育中侧重于政治内…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加强“业大”成人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一点浅见。一、提高认识,突出理论武装,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地位。对于“业大”成人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许多年来存在着如下模糊认识。一是“无用论”,认为成人学员相对于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年龄较大,大多数有一定的社会经历,人生观、世界观基本成形,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出发点,以“理解”理论为切入点和支撑点,着重探讨了高校理解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并对高校理解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体间交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交往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应从“主体-客体”生产实践观走向“主体-客体-主体”交往实践观,从根本上使以“物的世界”中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主-客-主”交往实践关系的“人对人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的发生和主体间关系的处理,形成一个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场域,指向教育者“价值引领”与受教育者“主动建构”的有机结合,促进主体间心灵对话、道德体验、理解共识的不断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中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实现的前提与基础,其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研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内涵与论域界定上存在混淆,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特征未能完整地揭示出来,缺少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介逻辑结构的考察,未能释放出思想政治教育"内中介"的研究空间,总体上思想政治教育中介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研究应该实现从"外中介"到"内中介"转向,更加关注内中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稳定的思想结构。它系统反映时代所赋予的教育目标和使命,而以某种既定观念和思维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所作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是面向将要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所先行具备的思想要素、预存立场和期待图景的总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提基础和依据,它规约着思想政治教育何所依、何所向、何所为。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对思想政治教育方略的制定、更新和实施给以必要的理论准备.有利于在实践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在“对象实践观”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一直被诠释为“主体—客体”关系。这种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导致了“人的失落”。以“交往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和方法论,就要求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出富有创新性的“解构”和建设性的“建构”。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就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扬弃与超越,旨在从重“理论、规范”的灌输转向以“人”为本;从对象化活动到交往活动;从单一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9.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中外历史考查和理论界观点论述进行系统诠释的基础上,引入系统论的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述界定,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思想教育合力模式。对于如何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各自在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又密切配合,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如何增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概念的基本内涵及特点。只有从理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特征进行清晰的梳理,才能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理论界的关注,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之一的文化育人,虽在经验层面有了一定的探索,但学理层面的论证尚有不足。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出发,论证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可能性,以期在理论层面上为文化育人寻求学理支撑。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入手,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身具备的文化属性进行剖析,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展开研究,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的深入阐释其文化性。最后,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文化性需要从文化资源、文化载体和文化方法等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2.
博物思政是旨在运用博物馆、博物资源、博物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理念和形态。新时代深入开展博物思政,应不断深化对博物思政内涵要义、价值意蕴、实践理路的认识与理解。在内涵要义上,应根据“博物”与“博物学”的原初意蕴,厘清博物思政作为“有形”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料”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学问”的思想政治教育三重意涵。在价值意蕴上,应以博物馆之“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博物资源之“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博物学之“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在实践理路上,应坚持实践体验与价值引领齐头并进、资源运用与人才培养同向发力、学科发展与文明交融相得益彰,以博物馆、博物资源与博物学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博物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的“教育”的内涵有极其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厘清这一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和起点。本文对教育学意义上的教育本质及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的教育内涵研究现状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是一种突显政治功用的以特定教育内容形式表现出来的实践活动,对其内核关系、双向性、超越性和针对性和内容的意识形态性进行了强调和解读。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是一种传播过程。因而传播学理论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以下策略:苦练“内功”,提升素质;研究对象,开发“需要”;双向“主体”,平等交流;更新载体,讲究技巧。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中"修身"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现时性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修养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身”思想在长期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在新时期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时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实现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应该充分吸收传统“修身”思想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从思想认识、自主意识、修养途径等方面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功效。  相似文献   

16.
论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梳理了“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这一提法的由来,分析了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的必然性,阐述了对“首要责任人”内涵的理解,并对如何帮助和促进导师发挥“首要责任人”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引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客体的更加丰富的科学界定,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内涵更加丰富明晰,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更具针对性,构成有利的外部环境。在实践中应采取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重视教育客体个性、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尊重德育的实践本性,尊重教育的主体自律性。这种自律依赖于学生在实践中发挥和彰显其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重新理解“实践”,扩大对实践内涵的理解。直接的实践性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是课时有限,  相似文献   

19.
“术”“道”“学”是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发展形态的重要维度。“术”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与方法论之维,它经历了从“感性之术”到“理性之术”再到“作为方法论之术”的演进与发展过程。“道”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依循与方向性之维,它具有“道理”“道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涵。“学”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与科学化之维,它具有“学术”“学科”“科学”三重含义。从“术”经由“道”再到“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方式从经验形态到理论形态再到学科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方式从工具思维到理性思维再到科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三者之间又存在着交叉融合、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成为可能.相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方面将有革命性的变化.作为新生事物,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尚处于不断探索中,其在信息掌握、教育模式、教育主客体、教育介体、教育方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我国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存在四大焦点问题:"数据化生存"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产生影响、数据滥用导致伦理困境、现有文化、制度、人才配置需要优化,遭遇技术瓶颈难题等待攻克.当前,理论界对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形势及趋势基本达成共识,而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属性的研究需要跟上现实发展,研究范式与方法亟待革命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