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陆冲断带的运动、变形特征受多种因素控制,如区域应力场、古构造、岩石物性等,其中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是区域应力场。从喜马拉雅期区域构造背景看,中国西部前陆冲断带的形成与走滑和挤压应力场的共同作用有关。大地构造背景决定了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具明显的走滑特征。本文从平面及剖面上对走滑特征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羊拉铜矿地处金沙江结合带东缘,西侧与古特提斯构造带的昌都—兰坪—思茅陆块相邻,以东为扬子地台西缘之中咱陆块。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矿床受岩浆岩、地层、构造及岩性控制明显。结合控矿因素的综合研究,找矿应注意北东向二级断裂构造,特别是构造交汇和转换部位、构造破碎带或层间裂隙带,岩体内、外接触带(强蚀变带中的矽卡岩带)、岩体内北东向构造破碎带(裂隙带),泥盆系江边组(D1j)、里农组(D2+3l)碎屑岩—碳酸盐不同岩性面,此外特别注意与中酸性岩体接触产生矽卡岩化的地段,是寻找Cu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3.
韩颖 《内江科技》2012,(6):57-58,73
针对前陆冲断带的特殊构造位置及沉积特征的复杂性,在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缘乌夏前陆冲断带的沉降史与和沉积响应特征,并得出了以下认识:海西运动晚期准噶尔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一系列冲断推覆构造,前缘发育前陆盆地;印支期进入陆内坳陷继承性挤压活动阶段,前陆冲断带再次逆冲,哈拉阿拉特山急剧抬升,后缘和什托洛盖盆地形成;燕山运动期为陆内坳陷的填充消亡阶段。冲断带的幕式构造活动,导致盆地沉降也发生幕式变化,并伴随相应的沉积体系,直接控制沉积充填特征。  相似文献   

4.
南天山西段前陆褶皱冲断带平衡剖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基于几何守恒原理的应用于造山带和盆地结构恢复的方法.本文以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南天山西段前陆褶皱冲断带为例,对其典型二维地震剖面进行变形分析和平衡剖面恢复.结果表明,从平面上可将该冲断带划分为多排近似平行、东西走向的背斜带,由南往北依次为喀什、阿图什、托帕一康西维尔和喀拉伯克托尔一温古尔背斜带:从剖面上可以将该冲断带划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推覆构造系统:浅层为大规模叠瓦式冲断系统;深层为原地隐伏双重冲断构造系统.对重点剖面进行平衡剖面分析,得出自上新世以来研究区南北构造缩短量为49.1 km,缩短率为50.51%.地壳平均缩短速率为13.72 mm/a.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与中朝、塔里木地台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The Trans-Asian Tectonic Mega-Belt:TATMB).按其发育历史和构造位置,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可大体分为:(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和(3)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等三个大的构造带.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以中央蒙古构造线为南界,以叶尼塞-穆亚断裂、贝加尔断裂及斯塔诺夫南缘断裂为北界,与西伯利亚地台毗邻.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位于中央蒙古构造线以南;其南界的西段为尼古拉耶夫线及南天山北缘断裂,东段以中-朝地台北缘逆冲断层与中-朝地台直接相连.这一构造带又可分为南、北两大亚带,即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亚带和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亚带.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从中国新疆境内西延经中亚地区直达乌拉尔.夹持该巨型构造带的南、北两大陆决,都发育有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和中元古代开始的沉积盖层,并在中元古代早期陆块的边缘都出现过裂解事件.然而位于这两大陆块之间的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地区却未见有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盖层直接不整合覆盖在古老的结晶地块之上,也未见有地壳裂解的直接证据.在一些地区寒武纪地层与新元古代晚期地层是连续的.古生代时,该区以发育各类成分的海底喷发火山岩系为特征,其中包括被动陆缘火山岩、岛弧火山岩和洋壳上的喷发物等.整个构造带大致表现为西伯利亚地台和中朝、塔里木地台南、北两大陆块的相向运动和相向增生过程.其发育时间大致始于新元古代,主要为古生代,止于中生代.从晚三叠世开始,该带进入西太平洋边缘活动阶段.从区域成矿作用的角度来看,该区可分出相应的构造-成矿单元:(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成矿带,包括1)阿尔泰-萨彦带和2)蒙古-鄂霍茨克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成矿带,包括1)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带和2)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带;(3)南天山构造-成矿带.主要矿种有金、铀、银、铜、钼、铅锌、钨、锡、稀有金属、铁、镍、云母、宝石、萤石、石墨、菱镁矿和沸石等.区内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古生代的岩浆作用和热液活动有关;但在蒙古-鄂霍茨克带主要发生在中生代.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米仓-大巴山地区由于受到多个构造域多期构造叠加作用,形成了现今独特的构造形态,研究米仓-大巴地区的构造变形时间对该地区油气成藏、保存、运移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该区区域不整合面、矿物裂变径迹、K-Ar以及ESR测年的研究,认为米仓山-大巴山构造交接区两期褶皱发育的时间应为K_2-E_2,从山前到盆内,隆升时间逐渐变新,背斜隆升时间早于向斜隆升时间,米仓山穹隆隆升时间为中白垩世(K_2),米仓山、大巴山前缘构造带变形时间为晚白垩世始新世(K_3-E_2),米仓山变形时间略早于大巴山变形时间,在晚喜山期的构造活动中,南大巴NW逆冲推覆构造扩展到通南巴构造带。  相似文献   

7.
重磁异常揭示的浙江构造体系及岩石圈脱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地处古新板块先后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却缺乏对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细致的构造体系研究,本文基于最新的重磁异常资料,对浙江地区进行了系统的构造解析。磁力异常揭示出浙江具有典型的北东分带、北西分块的棋盘网格状特征,反映地面地质的构造走向;重力异常展现出包容早期北东向的主体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的北西向构造并在深部与北北东向构造复合,进而揭示浙江现今深部构造与浅部地壳脱耦,深部莫霍面及岩石密度变化的重力梯度带与航磁异常并不同源。联系浙江及华南的地质现象,浙江为重磁异常构造为兼备北西向调节构造并被发育于燕山-喜山期的北北东向构造所改造的主体北东向构造;产生定型于基底的东西向构造在后期构造中活化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昆仑南缝合带北侧,布喀达坂峰-阿尼玛卿山华力西期铜、钴、金(锑)、煤、蛇纹岩Ⅲ级成矿带上,属秦祁昆地层区的东昆仑南坡分区。研究区出露的地层总体北部广布第四系,南西部分布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沱沱河组地层,中西部以二叠系上统布青山群马尔争组为主;受昆南深大断裂的影响,区域内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发育,构造以北西西向断裂为主;岩浆岩主要为华力西期晚期基性-超基性、中酸性侵入岩多分布于研究区中东部,多呈岩株、岩基、岩脉状产出。研究区内圈定MCu1—MCu6六条铜矿化带,MAu1、MAu2两条金矿化带,其中MCu2、MCu3铜矿化带和MAu1、MAu2金矿化带规模及品位较好。通过对已有地质信息与典型矿床对比分析成矿条件,确定找矿类型、找矿方向和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6,(5):74-75
在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四个典型构造带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与周缘三大构造带进行了对比,认为北西向右旋走滑是北东或近东西向左旋走滑系统的一部分,其形成机制是祁连造山带的强烈挤压作用下,各构造单元收差异缩量,导致了北东向左旋走滑,走滑是挤压系统的伴生构造。  相似文献   

10.
张昊  桑林翔  王丽滢 《内江科技》2013,34(5):84+150
乌36井区区域构造处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西端乌尔禾断鼻构造中部。乌尔禾—风城大型背斜构造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乌夏断裂带西部,为北东向展布的大型背斜—断鼻构造。在构造轴部附近被近北东走向的逆断裂切割而形成一系列断鼻构造。  相似文献   

11.
敦密断裂属于幔源深断裂,形成于侏罗纪早期,走向北东,略向西北倾,位于佳木斯隆起南部陆缘增生带的边缘,在虎林——宁安段控制和影响着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形成。早期具扭性特征,晚期具张性特征。构造活动的多期性不仅复活了早期断裂构造,而且产生了新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不仅控制了含煤盆地,也控制了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更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通过对成矿时期、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有利条件的分析,从成矿理论依据和找矿标志上初步阐述了敦密断裂西北侧虎林——宁安段金、铜矿的有利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琥珀沟锡钼多金属矿区域上处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南部,黄岗梁—白音诺北北东构造带与东西向新林镇—天山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大部分北东向断裂被花岗岩和石英斑岩充填,这些构造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该期的岩浆活动和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通过地表和深部工程验证,认为矿体均产于板什吐岩体花岗闪长岩舌前峰的石英斑岩内外接触带的构造裂隙中,其分布与石英斑岩极其密切,这对深部盲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竹 《科技风》2016,(5):55
本文以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为主题,探讨前陆盆地名词的引用问题,重点在于反思中国石油构造学的发展问题。首先结合国外的前陆盆地名词演变沿革、特征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前陆盆地的特征进行了说明,最后以讨论的方式,探讨了中国中西部前陆地定名问题、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形成动力学机制问题,以及对发展中国石油构造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前陆冲断带勘探技术和生烃史恢复等方法,从区域构造分析入手,通过典型油气藏成藏条件分析,探讨了酒泉盆地南缘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和油气富集特征,提出了南缘山前冲断带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逆冲推覆山前带的油气成藏关键因素。结果认为:酒泉盆地南缘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勘探潜力大,有效烃源岩分布、沉积相类型和构造变形差异是本区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大樱桃沟金矿床赋存于大巴—瓦子峪—后三角山韧性剪切带的北东端,严格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脆性断裂控制。金矿体产于太古代的二云(或黑云)长英质超糜棱岩和白云母糜棱片岩内,并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具有矿体形态复杂,矿石类型和结构、构造多样,矿物成分和金的赋存状态简单,含金品位相对较高的特点。围岩蚀变表现为面型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根据控矿因素分析,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阶段、多期次的成矿作用,构造活动导致花岗质岩体侵入并形成变质热流体,萃取矿源层(太古宙变质岩)中的金元素,沿剪切带上升至韧性向脆性转变的深度位置上沉淀下来,并在韧性剪切作用过程的晚期形成金矿体。因此,大樱桃沟金矿床属太古宙绿岩建造中的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铁马库龙铁矿的地质特征,即:铁马库龙铁矿体赋存于奥陶纪闪长岩中,闪长岩是矿体的直接围岩,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总体看矿体与围岩界线模糊,为渐变接触关系;矿体沿走向、倾向较稳定,变化不大;该超贫磁铁矿成因类型属热液型矿床,区内于阴山—天山构造带南侧,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构造有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提出该区内仅有一条北东向构造,构造的存在为后期的成矿提供了存储空间,这对形成热液接触交代型矿产具备了有利条件,因此在该地段寻找铁矿产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沙北油田由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两组断裂相交形成众多特征相似的断块圈闭,目前该油田生产区块有沙19断块、沙20井区西断块(S202井区),生产层位为侏罗系西山窑组,储层特征有非均质性强、中孔、低-中渗透性的均质油层。沙19井区位由沙15井北断裂、沙19井东断裂两条断裂相交遮挡形成,沙20井西断裂两条正断层相交形成的断块构造圈闭为S202井区,井区由三条断层形成的封闭油藏。  相似文献   

18.
冷家堡油田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的中北段,即中央隆起的西翼与西部凹陷深陷带之间的部位,处在台安-大洼断裂带中北部。该区是由于新生代块断运动,断块体翘倾活动而形成的陡坡带,为一北东向展布的狭长断阶带,前第三系基底由太古界、中生界地层组成,控制了该带的构造格局及沉积体系的展布。台安-大洼断裂带的演化与西部凹陷是同步的,都是受断裂活动、基底结构和差异压实三种因素控制,其中断裂活动是古近纪断陷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的中国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主要由3条北东—南西向的平行断裂构成,主震发生在其中央断裂即映秀—北川断裂,属单向破裂。余震在3条断裂上皆有发生,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推移。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灾害,主要为滚石、崩塌、滑坡、堰塞湖和泥石流,其中,滚石、崩塌、滑坡成为阻断交通的主要灾害。堰塞湖不仅对上游造成淹没,而且对下游形成巨大的洪水威胁。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形成灾害链,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或泥石流。次生灾害沿破裂带及两侧密集分布,并随距破裂带的距离增大而急剧减少。震后次生灾害将进入活跃期,崩塌滑坡的活跃期将持续5—10年,泥石流的活跃期将持续10—20年。文章根据次生灾害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震后次生灾害的应急减灾措施和恢复重建中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胡欣  何冰  薛东 《内江科技》2012,(6):21+51
川西北地区下侏罗统珍珠冲组是重要的含气层。珍珠冲组储层砂岩以长石砾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沉积相分异。根据研究区地层砾石最大扁平面走向对珍珠冲组岩层古水流综合分析表明,古水流方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次为北西-南东向;根据沉积地层特征对珍珠;中组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物源方向。据此,认为研究区珍珠≯中组储层砂岩具有多物源的特征,既有来自西部龙门山的物源,也有来自北部米仓山-大巴山的物源,主物源方向为米仓山-大巴山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