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志瑛 《教师》2019,(18):121-122
乡土文化渗透于教育教学一直是教师研究的热点话题。教师需要选择幼儿身边的地域文化资源,以回归幼儿生活世界为价值引领,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充分运用客家文化资源优势,在大班主题活动中渗透乡土文化。文章尝试着把福建省连城县的雕版印刷与大班主题活动结合在一起,采用丰富的活动形式,在主题中引导幼儿把对家乡文化资源的感知在一日生活中表现出来,从而实现客家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是园本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园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基于地域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在宏观上要重视地域文化的筛选和整合;微观上要将幼儿园的主题活动、领域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相融合,使地域文化更深入地进入幼儿园课程,形成富有特色的幼儿园园本课程。  相似文献   

3.
民间剪纸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主要通过剪纸活动与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相结合,各种教育融合贯通,为幼儿提供了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使幼儿了解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加深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该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艺术欣赏水平,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园所文化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幼儿主题学习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之一。本研究梳理了我园"和"文化与幼儿主题学习活动的内容架构,分别从创新策略、渗透策略、行动策略和评价策略等角度探讨推进"和"文化在幼儿主题学习活动中的实施策略,从而实现园所"和"文化与幼儿主题学习活动的有效融合,促进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发展的提...  相似文献   

5.
<正>节气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时间的标记,而且承载着吃穿住行等生活文化意义,这些优秀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有序传承和大力弘扬。我们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立足幼儿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并结合地域民俗习惯、乡土文化、自然气候等特点,将节气文化融入幼儿生活化主题活动,让传统文化浸润滋养幼儿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谢小妹 《海南教育》2014,(22):74-75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要在幼儿园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活动,必须为幼儿准备丰富的资源,为幼儿的全面发展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和创作欲的需要。一、以家乡的文化资源,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幼儿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而日常生活则是文化的浮现。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个地域所特有的风俗民情,  相似文献   

7.
本土资源是指所在地方当地的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地域所特有的乡土文化、人文景观、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等无形的资源。这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资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是他们最熟悉的。挖掘和利用独特地域特色的优势资源,开展幼儿园审美教育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也使幼儿感性经验和认知情感得到更好的发展,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8.
本土资源作为地域特色的优势资源,具有独特的特点及价值,是农村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通过阐述如何充分发掘本土资源的优势,利用乡土文化、民风民俗、自然景物等开展生趣盎然的游戏活动,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幼儿对家乡、家乡人民、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实现幼儿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土资源作为地域特色的优势资源,具有独特的特点及价值,是农村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通过阐述如何充分发掘本土资源的优势,利用乡土文化、民风民俗、自然景物等开展生趣盎然的游戏活动,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幼儿对家乡、家乡人民、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实现幼儿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幼儿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能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与丰富,能够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充分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民族自豪感。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幼儿主题活动中开展传统艺术教育的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笔者观摩了甲乙两个大班的同一主题活动——我爱家乡。这两个班幼儿的水平相当,主题活动的程序安排及内容也相同:组织幼儿外出游览,帮助幼儿了解家乡;通过谈话、绘画、建筑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但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两个班的老师所采用的方法却不同:甲班幼儿外出游览时,老师一个劲地讲,要求幼儿记住各种建筑物的名称;在常识作业中,要求幼儿必须记住家乡的名胜古迹、土特产:在教幼儿编“我爱家乡”的儿歌  相似文献   

12.
正弘扬家乡文化,让幼儿走进家乡的本土文化,对家乡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本土文化,是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最喜爱、最基本的活动之一。长汀拥有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环境的作用,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家乡的丰富文化。莆田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幼儿园可根据莆仙地域特点,挖掘莆仙本土资源,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利用幼儿园室内外的活动空间,创设具有浓郁莆仙文化气息的活动区游戏环境,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活动区游戏策略的引领,让幼儿在感受、体验中领悟本土文化精髓,在创造、游戏中享受成长快乐。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园主题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优化教育资源,彰显办园特色,提升内涵发展。为此,幼儿园应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利用本土资源,多措并举,以环境创设、育人活动等为载体,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和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培养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有效教育模式是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依据对幼儿人格结构科学的划分,确定培养目标;依据幼儿人格的发展特点,确定教育因子;依据幼儿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选择主题游戏活动作为最佳载体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教育现场实验表明,幼儿健全人格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是有效的,主题游戏活动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性成长,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幼儿园可以实施民间儿童游戏课程。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还需要相应实施路径。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可以通过综合主题教育活动、各领域教育活动、区角活动、幼儿自由活动等途径来实施。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研究在实验班通过主题活动的途径,围绕幼儿自我认识活动、同伴交往活动、行为规范教育和爱家乡教育等内容展开系列化研究。有效增强了幼儿的自我认识,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课题研究发挥了教师作为德育主题活动指导者和探索者的作用,提升了教师开发、设计和实施德育课程改革的专业能力;同时也使幼儿成为德育主题活动的受益者和推动者,促进了幼儿道德品质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元宵节舞"板凳龙"是福建尤溪县老少皆知的文化习俗。为促进幼儿对家乡"板凳龙"文化的了解与喜爱,教师通过寻访民间艺人、挖掘家庭资源、创设文化环境、开展主题区域等多元活动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板凳龙"的文化内涵,学习制作简单的"板凳龙",体验舞板凳龙的乐趣,从而感受并热爱家乡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的意义及问题的提出“传承地域文化、弘扬民族艺术、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先进文化教育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忽视了对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教育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碰撞,引发了我们的深入思考:现代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应当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如何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科学地制定教育活动目标,引导幼儿从身边的人、事、物中亲自体验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感受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并提高幼儿生活活动的能力、学习能力及探究知识的能力,使优秀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这既是…  相似文献   

20.
方朦 《教师》2020,(3):124-125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代代传承发展、创新沉淀与累积的区域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是闽南人民的智慧结晶。根据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第一中心幼儿园的地域特点,将闽南文化引进幼儿园,让幼儿从小接受闽南文化的熏陶,不仅能够让幼儿萌发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心智发展,还有助于闽南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文章作者所在幼儿园以闽南文化为蓝本,充分挖掘并把握闽南文化的精髓与教育价值,对闽南文化融入幼儿课程建设、环境创设以及组织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幼儿在学习闽南文化过程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