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某种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应.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悲伤,热爱或厌恶等态度体验.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根据本人的实践教学经验,就化学教学活动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作简单的阐述,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2.
安琴 《陕西教育》2011,(9):52-5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愤怒、憎恨等。情感总是一定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3.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该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人就表现肯定的态度,产生满意、愉快、赞赏等内心体验;反之,就表现否定的态度,产生憎恨、不满等内心体验。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情感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动力和进攻  相似文献   

4.
车俊伟 《课外阅读》2010,(12):102-102
情绪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如喜、怒、哀、乐,易随情境变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一、数学学习中情感障碍的特征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如愉快、憎恶、热爱、仇恨等.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就会引起人的消极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些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并非无动于衷,常常会产生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热爱或厌恶,欣赏或遗憾等态度体验。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在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当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持肯定态度时.他就会感到愉快、满意和热爱等,持否定态度时,就会感到厌烦、愤怒和憎恨等。心里学研究表明,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和客体属性有关,人的主观情感是可以适时调整的。本所论说的情感分配是指情感主体由于其社会性需要和客体属性之间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情感投射的差异现象.如当客体满足了情感主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时.主体就会对它投射贬斥、厌恶和冷落等情感。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求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们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李成金 《新疆教育》2012,(11):123-12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能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与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的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与个体的需要密切相联的。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也就会形成不同的情感。凡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快、满意、喜爱等肯定性情感体验。反之,则会产生厌恶、愤怒、憎恨等否定性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绪、情感的产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人在认识事物的同时,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与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态度。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尊敬、自豪等态度,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教学中,情感兴趣和教学三者之间都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一节体育课中,教师和学生都能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课定会上的生动活泼、十分成功。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的情感表现和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一、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感的一般概述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切身体验或反映。一个人当前面临的事物,常与自己形成的思想意识(包括需要、态度、观念、信念等)之间发生关系,引起这种心理过程,就是情感过程。当人们对某种事物持欢迎态度时,就会在接触这些事物的过程中体验到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态度;否则反之。人的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情感是人的态度的体验,情感与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对于各种事物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常常决定于该事物是否与人们需要相适应。 体育教师的情感与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凡是教师带有积极肯定的情绪进行教学,课堂上就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兴致勃勃、精神焕发地从事教学工作,就容易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牛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倒啤酒的学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的关系,它与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情感起什么作用及如何培养、发挥和挖掘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应探讨的课题。一、情感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体育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与学的一对矛盾体。因此,课堂上不仅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更需要有一颗爱心。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上好体育课。课堂教学实践表明,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有如下作用。1.行动调节作用这是指情感作为行为的动力,具有引导和维持行动以及…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与认知活动是密切相联的。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求、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只要满足学生的愿望和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他们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故其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刺激学生情感的源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知识水平等,从学科特点出发,合情合理的进行情感教育。以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激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促使其自觉自愿的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