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致远 《知识窗》2008,(11):52-5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在华人圈内堪称家喻户晓,然而没有人知道,这是李白的千古伤心之诗。  相似文献   

2.
月光永相随     
正"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代诗人张若虚一曲《春江花月夜》穿越千年,至今仍为世人吟诵。在张若虚眼里,月光唯美恬静、不染纤尘。于他,月是分隔两地的恋人寄托的相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仙李白眼里的月光是洁白的、冰冷的,是酒里的冷霜,是泪里的冰凉,是低头时无限的忧伤。于他,月是游子对故乡牵连不断的思念。  相似文献   

3.
诗眼往往指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古代诗人读诗、写诗,都非常重视语言艺术,讲究用字艺术。我们阅读、鉴赏及仿写古代诗歌,不能不注意诗眼这个关键之处。对其所选词进行了分析。指出炼“眼”的关键是炼“意”。  相似文献   

4.
钟宏 《科学与文化》2005,(11):53-53
曾经有一度,我的情绪糟糕到了极点,对“工作着是美丽的”这句话深恶痛绝。那时“郁闷”、“萎靡”是我的形象代名词。后来才知道,当时我患上了一种职场中“白骨精”们才会患的时尚病——职业枯竭。  相似文献   

5.
看到题目,千万别以为是无聊的炒作。其实这一观点是根据李白的传世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得来的。有兴趣的朋友可找全诗参详。现将诗中疑点一一给大家分析。  相似文献   

6.
黄小玉 《科教文汇》2009,(9):213-213,233
清风、明月、良辰、美酒,是最能触动诗人灵感的事物。对“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而言,明月与美酒是其多数诗篇的灵魂。“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美酒是李白诗歌创作的源泉;而皎洁的明月是李白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不同题材诗中出现的明月,共同构成了李白的精神追求,是李白崇高人格的象征体。也是诗人情感流露的媒介物。  相似文献   

7.
“三味”常用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佛教用语,指心专注于一境。这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另一个是指事物的诀窍或精义。例如:“个中三味”、“文学创作三味”、“得其三味”中的“三味”都是“诀窍”或“精义”的意思。“人生三味”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深刻道理”、“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8.
王楚鸿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1):200-202,209
专利技术的“可用性”是指专利技术能够被实际应用的特性。本文重点探讨了专利技术“可用性”的法律保障、“可用性”缺陷的具体表现与原因以及“可用性”缺陷的危害,并就防止专利技术“可用性”缺陷及其危害提出几点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第一天到内科报到时,总医师正在护理站写着纪录。“我是这个月的实习医师。”我毕恭毕敬地告诉他。“唉,”他叹了一口气,正眼都不看我一眼,“又是一群菜鸟。”他自顾自写着自己的纪录,脸上没有一点表情。“我不是菜鸟。”我很正经地告诉他。“你会什么呢?”他总算抬头看了我一眼,满脸不屑。“我已经当了3个月的实习医师,很多事我都会做,写病历,追检验结果,借X光片,抽血,打点滴,量血压……”我不服气地表示。“那你去量第三床病人的血压,量好之后来向我报告。”他低着头写他自己的那份报告,彷佛全世界再没有比那更重要的事。岂有此理。第…  相似文献   

10.
“他是李白,否则围绕他的奇迹,将没有一个合理解释。”此话出自五月天的阿信之口,那位被誉为李白的“他”便是台湾著名词作家方文山。或许你对方文山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你一定知道周杰伦。当你从他口中听到“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  相似文献   

11.
“英雄”一词天下皆知,其中“英”指杰出的人物,“雄”指杰出的或是强有力的人物,此义由“雄”本义借喻而来。(辞海上海出版社1989年缩印版)另有《简明古汉语词典》(云南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指出:“聪明秀出称英,胆力过人称雄。”因此,“英雄”的结构类型为联合型,且为名 名格式。从“英雄”中的构成要件“雄”来看,古人在造这个词的时候带有一定的性别特指意图,即特指男性杰出人物。因为我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只有男性才可堪称“英雄”。即便在后来出现女性英豪也多是与男性共用“英雄”一词,只不过在“英雄”前另加“女”或“巾帼”…  相似文献   

12.
随着“饭圈”文化的兴起,“饭圈”消费乱象丛生。以资本增殖为价值导向的资本的消费逻辑对“饭圈”的宰制是其消费乱象产生的内生动因,资本的欲望逻辑取代粉丝消费的需求逻辑。资本对“饭圈”消费逻辑的控制主要以显隐两条逻辑主线展开,一是通过非强制的诱导消费、非理性的娱乐消费以及无限度的消费欲望鼓吹引导粉丝虚假消费,从而实现显性控制;二是以消费的符号崇拜和泛化的商品意识削弱人的主体性,从而在“饭圈”消费意识形态层面实施隐性控制。“饭圈”消费乱象亟待破除,必须正确认识并克服资本对“饭圈”消费逻辑的宰制,打破消费的符号崇拜,鼓励“饭圈”个性的发展,促进“饭圈”消费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现场报道又称“镜前报道”,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但是,在每天的新闻报道中,真正的现场报道上至中央台、下到县级台都寥若晨星。为什么?主要是因为现场报道对出现场的记者(包括摄像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突出的要求是要记者将采、编、播、评集于一身。如何做好“现场报道”,这是各级新闻单位正积极探索的课题。本文提出现场报道的“八项注意”,给广大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电视记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中,有一个黄风怪,他有两大法宝:“干热风”和“黄沙”,十分厉害。后来孙悟空得到灵吉菩萨的“定风丹”和“飞龙宝杖”,才战胜黄风怪。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的一个愿望:希望能有一种神奇的物质,一种方法,能有效地避免由于狂风造成“沙漠化”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陈淑华 《知识窗》2013,(24):23-23
一、“度”的把握 实验教学中的“度”是指教学尺度,讲究的是适度,追求的是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把握教学、调控教学。生物教学中的“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打破常规     
我从小就喜欢打破常规,是一位爱动、爱问、爱观察、爱实验、爱拆卸家里物品的调皮孩子,只要有想做的事情,我就坚持做下去。我的第一项发明是“长高床”,那时我才四岁,由于我的个子长的比同龄人都矮,每天上下床都得等妈妈抱,由于妈妈在单位忙,在家里也得大包大揽干家务,我看着瘦小的妈妈心理很难过。为了不让妈妈抱我上床,就踩着凳子上床,可有时候踩不好,我和凳子一起摔倒了。每当我从一楼走到四楼时,一直在想,每天回家上四楼我都能上去,这么矮的床我却上不去,不就是因为楼有台阶吗,我哭着闹着让妈妈帮我在床前钉上像楼台阶…  相似文献   

17.
“鸳鸯”一直是夫妻恩爱的代名词。以鸳鸯比作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一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崔豹的《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魁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鸳鸯最有趣的习性是“止则相偶,飞则成双”,在鸳鸯或双成对、形影不离的“爱情组照”中,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人们对腰围变粗或胖人常恭称:“您发福了”。此“福”指享口福,胖成了温饱享福和富人的象征。现在人们健康意识强了,知道胖不代表幸福和富贵,胖是不能以理智控制食欲的表现,胖和体重超标(偏胖)会滋生“富贵病”。膳食过多造成的“富贵病”有高血压、高血脂、高粘血症、糖尿病、痛风和肥胖。  相似文献   

19.
何谓“夜明珠”?指传说中夜间能熠熠放光的宝珠。又名“隋侯珠”、“灵蛇珠”、“明月珠”、“夜光珠”等等。“夜明珠”,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战国策》·《楚》记载:“(楚王)乃遣使献鸡骇之犀、夜光璧于秦王。”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八八《西域传·大秦》记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西汉东方朔著《神异经·西北荒注》记载:“西北荒中,有二金阙,高百丈……上有明月珠,径三丈,光照千里。”晋王嘉著《拾遗记》二《夏禹》记载:“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  相似文献   

20.
张兴华 《科教文汇》2007,(9X):189-190
在对“诗”与“画”的同一性与差异性问题的探讨中,苏轼和莱辛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苏轼的“诗画同律”说与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对诗与画的关系做出了迥然不同的分析,这与中西方在艺术实践、理论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有密切关系。中西方在艺术实践、理论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是苏轼与莱辛诗画关系论迥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