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中介语问题进行探讨。中介语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对二语习得有很大的影响,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及时纠正习得中的错误对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A5):66-68
<正>中介语僵化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和现象。所谓中介语就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使用的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体系。它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它是由第二语言习得者自己创造的、动态的语言体系。所谓中介语僵化现象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及"次系统"的发展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语言输入量的增大也不能改变中介语停滞不前的状态"。本文在国外语言学家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介语也叫过渡语,是一种介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变体语言,它 是一种发展中的语言系统;中介语产生的手段、特点及具体形式都 反映了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的心理过程;本文通过对中介 语的研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应使学习者尽快减少母语干扰,缩短 中介语与目的语的距离,以便准确、快速地掌握目的语。  相似文献   

4.
中介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中介语作为一种过渡性语言,是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同时中介语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中介语,是教师教学和学习者学习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体系。中介语的研究是从一种崭新的角度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指示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过程的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启示和依据。本文简要分析中介语的概念和特点,提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建设性建议,以期在互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帮助第二语言习得者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孙彩光 《考试周刊》2009,(34):121-122
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中介语的研究有助于探索二语习得者语言系统的本质,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本文对中介语理论的产生根源和发展阶段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且结合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探讨了该理论对中学英语教学的作用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中介语理论及其意义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中介语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语言状况;第二层意思是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开始不断向目的语靠近的渐变过程,也就是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轨迹,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即“共时”和“历时”的统一。此后,他注意到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会自觉地建立一个既依赖母语、却又不同于母语和目…  相似文献   

8.
中介语理论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语理论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对于学习者语言系统的重视,对第二语言教学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中介语理论的起源、发展过程、中介语的特征,以及中介语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自己创造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言系统,山东籍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语音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这种中介语现象。山东学生受其母语——山东方言的影响,在其普通话语音习得过程中,在声母、韵母、声调及语流音变诸环节中都会不同程度受到中介语的影响,产生一定的阻碍甚至偏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中介语理论中关于语言习得、对比分析及偏误分析的相关论述,帮助学生克服中介语影响,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0.
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与目的语的中间状态。中介语与教学语言不同,它具有可渗透性、动态性、系统性及可变性。研究中介语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自己创造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言系统,山东籍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语间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这种中介语现象。山东学生受其母语——山东方言的影响,在其普通话语音习得过程中,在声母、韵母、声调及语流音变诸环节中都会不同程度受到中介语的影响,产生一定的阻碍甚至偏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中介语理论中关于语言习得、对比分析及偏误分析的相关论述,帮助学生克服中介语影响,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有争议的论题,它对二语习得和教学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文章简要概述了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中关于语言迁移研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贡献,分别指出其理论基础和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希望借此整理外语教师在二语习得理论上的思路,为二语习得教学和学习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把母语语言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并且运用母语语言规则简化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的产物,它反映学习发生一种新的认知,中介语认知的发生与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心理,社会和中介语系统等因素相关,中介语认知的系统发生形成中介语认知图式,指导和管辖第二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4.
中介语理论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语理论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对于学习者语言系统的重视,对第二语言教学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中介语理论研究发展过程及基本内容,并结合外语教学的实际提出中介语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二语习得的最终目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建立起了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介语,而母语的文化迁移和文化定型也使得二语学习者构建起一套中介文化体系.中介语及中介文化的研究对于目的语文化习得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韩芸 《华章》2013,(27)
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动态认知过程。二语习得者一方面依照母语语言规则建立目标语形式下的中介系统,同时又通过不断获得的二语知识来不断修正这个中介系统,使其不断的接近目标语语言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母语迁移不仅是必然的,也是习得者习得二语所必需的。习得二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习得者不断检验并完善中介语系统使其接近目标语系统的过程。如何阻止中介语系统倒退,促进和推动其向着目标语系统前进是目前二语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多媒体教学的多模态教学思维为此提供了条件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间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城的关注。不仅因为它具有普遍性及特殊性,同时也是外语学习者中介语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外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非连续性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的石化是第二语言习得区别于母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在对中介语及石化现象的概念与特征进行概述后,并对其成因和如何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在教学中的出现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介语是第二外语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构建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在结构上处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间状态。文章试对中介语的产生、特点及成因进行阐述,就大学外语教学中如何应对中介语现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中介语理论及其意义   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中介语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语言状况;第二层意思是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开始不断向目的语靠近的渐变过程,也就是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轨迹,这个过程是动态的.  相似文献   

20.
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非连续性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区别于母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特征。关于石化现象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城的关注。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二语学习者应明确外语学习目的,注重学习策略的选择,从而减少或防止中介语的石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