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缄默知识理论观照下知识与学习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雪飞 《教育导刊》2006,(11):4-6,16
本文探讨波兰尼缄默知识理论引发的对知识结构、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以及缄默知识论观照下的知识与学习的重构,以期为当前知识与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全新的视野,促使缄默知识的研究更快地从理论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2.
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具有情境依附性、非逻辑性和非公共性.其知识学习分为接受性学习和感受性学习.与之对应,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讲授性教学和感受性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缄默知识的生成,主要通过情景体验、互动体验、朗读体验、想象体验、实践体验等几种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主要是接受性学习,缄默知识只能通过实践体验,进行感受性学习。所以缄默知识学习与课堂情景十分相关,课堂情景创设是缄默知识教学以及缄默知识显性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从内隐认知理论和缄默知识理论角度看,语感有三维内涵的概念:一指的是学习主体在进行言语活动时对语言知识和言语知识的内隐学习;二指的是学习主体内隐学习的结果,是关于语言和言语的缄默知识;三指的是言语主体凭借内隐记忆,对处于潜意识中的语文知识的无意识运用.培养语感应注意实践感受与调控指导相结合,读听理解与说写表达相结合,感性积累与理性分析相结合,语感培养与人格塑造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缄默知识理论打破了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哲学观对人类知识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的迷信,为新型知识观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对于重构教学与学习的理念以及方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思想教育的经验和技巧是教育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缄默知识和缄默认知模式的显性表达,它们较理论与权威显得更有实效;科学对待教师权威,带领学生将思想教育向生活实践回归,有利于缄默知识显性化,这是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课程知识实践在诸多层面表现出其特有的缄默性。课程实践中,可以通过激活教师缄默知识与范本知识相向的张力来实现缄默知识的融通;通过鼓励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实现缄默知识的自我协调与控制;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来促进教师缄默知识的和谐与均衡,进而真正实现课程知识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缄默知识对高职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洁莹 《职教论坛》2004,(36):47-49
缄默知识指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缄默知识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实践教学具有双重作用.笔者认为,为提高高职实践性教学质量,一要重新审视"实践性教学的价值";二要实现教师观、学生观的转变;三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缄默知识显性化;四要在教学评价中重视学生相关的缄默知识的评价.本文从缄默知识的理论出发,试图探讨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教学中,处理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既从知性上理解理论,也从感性上觉悟理论,从而把握理论知识的深刻内涵;有助于学生获得对于成功践行理论知识十分重要却隐含在具体情境中的,尚未为人所知、尚未为人所言或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缄默知识",形成完整知识;有助于学生通过多元理论的学习和多样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方式,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层次和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不仅要关注显性教育教学知识的传递、掌握和应用,更应该重视缄默知识的流动、共享与转化。教师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缄默知识的共享与转化搭建了平台。教师教育共同体不仅是一种新型人际联系,更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与学习方式,它分为课堂师生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和网络学习共同体。基于缄默知识的认识与运作机理,不同类型的教师教育学习共同体内缄默知识的共享与转化路径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岳定权 《天中学刊》2012,27(2):88-90
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需要关注学生在生活中所获得的丰富的缄默知识。学生缄默知识的发展经历了获得与丰富、显性化、融合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自主反思与学习实践是学生缄默知识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需要采用联系生活、鼓励自主反思与合作学习、回归生活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缄默知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缄默知识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有两种知识即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缄默知识及其作用普遍贬低与忽视,但缄默知识却是认识的重要来源。教师专业发展依赖于教师的实践知识,实践知识中绝大部分是教师的缄默知识,教师的缄默知识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李翠泉 《高教论坛》2012,(1):37-39,88
实践能力是小学教育本科生的一项重要素质,重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小学本科教育普遍的价值诉求。基于学生的缄默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分析了学生缄默知识的获得机制,进而提出了缄默知识视域下小学教育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的四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
默会知识视阈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教师知识结构中,默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类型,它与显性知识一样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但由于这类知识是内隐的、难以言明,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实践证明,默会知识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促使教师默会知识的显性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教师教育只注重显性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存在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大量默会性知识。这些默会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从默会性知识的概念、生成、获得来分析默会性知识的有关特征,并阐明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最后指出默会性知识生成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15.
缄默知识是教师的一种日用而不知的内隐观念,使教师无法真正获得教育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并使他们的日常教育行为因循守旧。本文试图指出隐藏在教育行为后的这类缄默知识,并分析它们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默会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知识.它具有非公共性、非批判性和鲜明的层次性等特点.教师的认知过程在本质上不仅是一个默然的认识过程,或者说是一个默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且是一个延拓教师开放的心灵,恢复教师认知的敏锐,扩展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智慧生成过程.促进教师智慧的生成,需要尊重默会知识,唤醒沉睡的教育热情;体验默会知识,坚守人类理性的价值;实践默会知识,实现两种知识的融通.  相似文献   

17.
隐性知识视野下的大学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隐性知识的视角审视当前的大学创业教育。从创业活动中隐性知识的作用入手,分析隐性知识与创业教育的关系,认为创业教育是实践的学科和活动的领域,隐性知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并基于隐性知识提出了有关大学创业教育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需要关注学生在生活中所获得的丰富的缄默知识。学生缄默知识的发展经历了获得与丰富、显性化、融合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自主反思与学习实践是学生缄默知识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需要采用联系生活、鼓励自主反思与合作学习、回归生活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缄默知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需要关注学生在生活中所获得的丰富的缄默知识。学生缄默知识的发展经历了获得与丰富、显性化、融合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自主反思与学习实践是学生缄默知识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需要采用联系生活、鼓励自主反思与合作学习、回归生活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缄默知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中榜样示范存在着诸多误区,促进榜样教师的缄默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并获得共享是实现教师榜样的效能的重要途径,具体策略有:鼓励反思榜样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来唤醒重视榜样教师个人缄默知识的意识;通过引导榜样教师运用教育叙事策略来明晰自己的缄默知识;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加强榜样教师缄默知识的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