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举世瞩目的京九铁路全线胜利铺通,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的一页。“要致富,先修路”。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对促进我国东部和中部交通不发达、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现在,京九沿线地区普遍都抓住这条铁路带来的机会,拓展自己经济发展的空间,南北几千公里的地带涌动起壮观的发展热潮。  相似文献   

2.
1909年修建的京张铁路是我国使用自己资金和技术人员完成的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在修建京张铁路初期,因为修建铁路的经费主要来自清政府从英国借款所建京奉铁路的营业盈余,所以打算由英国人担任修建铁路的总工程司.但是,沙皇俄国驻北京公使却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声称在长城外修筑任何铁路都涉及所谓俄国势力范围,如用中国的经费和人才,俄方当不加干涉.沙俄以此来刁难满清政府修筑铁路.  相似文献   

3.
没错,在"扬武"号舰上的詹天佑,就是20世纪初因修建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而闻名世界的詹天佑.但鲜为人知的是,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而声名卓著之前,就曾经作为一名海军见习官,在与来犯的法国海军舰队进行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战--马江之役的殊死激战中一战成名,名传遐迩,当时上海英商办的<字林西报>也对他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4.
京门铁路是连接京西门头沟与北京城区的一条铁路,其主要作用是将门头沟山区的煤矿更加方便快捷地运出.自1906年起,京门铁路曾经历数次修建,每一次修建都与当时的社会局势和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可以说,其修建历程正是一部鲜活的中国铁路史.  相似文献   

5.
段海龙 《兰台世界》2012,(19):59-60
京张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干线铁路,建设资金国内自筹。当时正值晚清政府国力大衰、内外交困之时,如此大笔资金到底从何而来,是一个需要搞清楚的问题。一、资金问题导致自主修建张家口是京师的北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末,张家口又成为华北地区及中俄等国皮毛交易中心,以"皮都"著称,其军  相似文献   

6.
台前县地处豫东北,京九铁路与汤台铁路交会处,周边是粮食主产区,依托交通优势,发展以粮食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台前县粮食局投资8000万元,兴建金粮物流园,为台前县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台前县金粮物流园,由物资转运站、综合商贸楼、储粮仓库、粮食批发市场等部分组成,具有物资转运、仓储、商贸、粮食交易等服务功能。两条铁路专用线年转运能力达80万吨,两座储粮仓库容量2500万公斤,粮食批发市场以散装、散运、散储、散卸为主要流通方式,年交易量达10亿公斤。台前县已建成日产200吨以上大型面粉厂6家,年加工能力达40万吨,成为周边百公里内面粉、麸皮、次粉集散地。同时,京九铁路国铁货场和汤台铁路地铁货场年转运能力分别达30万吨和20万吨,使现代物流产业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在督办洋务运动期间,最早提出了中国人自主修建铁路的思想,完成了近代中国铁路修建规划,主持修筑了多条铁路,维护了中国铁路主权.  相似文献   

8.
陈哲 《北京档案》2021,(5):44-46
铁路进入中国不久,铁路站房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就随之兴起,它承担着铁路旅客候车、运营管理和交通联系的职能,在中国近代交通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铁路站房主要包括候车室、售票处、行包房、小件寄存处、问讯处、站长室、客运室、行车室、广播室、进出站广厅等用房,依据建筑规模和性质又可以将站房划分为四个等级.在中国人自主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上,铁路站房就已经颇具规模和特色,其中一、二等级的车站站房更是所在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9.
江西日报围绕着京九铁路江西段的建设和沿线展开的生产布局,先后组织了两次具有震撼力的大型系列报道,它不仅使江西日报的宣传报道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在办报观念、记者队伍的锻炼、采访作风和文风的改进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以京九系列报道为契机,转变办报观念,推动报纸宣传上新台阶 京九铁路是我国铁路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性建成最长的铁路大干线,也是目前仅次于三峡工程的国家第二大重点工程。京九铁路对于江西来说,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纵贯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安徽科技出版社选送的《京九铁路》一书荣获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及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我国在防护工程、桥梁、地下工程等方面的 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对这套书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他们一致认为该书“值得参加优秀图书奖的评比 ,并喜于见到它应该获得的奖励”。该书还获得了铁路系统上下的一致好评 ,不少单位将此书当成样本 ,作为总结编书的模式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还接到了许多来自铁路系统和其他工程系统的购书函电……对编辑而言 ,能编出一种同时使国家肯定、读者欢迎、作者满意的书 ,是可遇而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反映中国铁路史与中国摄影史发展的重要文物—《京张路工撮影》简本相册,该相册以精选照片的方式记录了中国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诸多场景。相册的拍摄正值铁路与摄影术在中国快速发展之时,而流传至今的该相册不同版本也各有千秋。本文通过研究相册中有关车站站房建筑的照片并同相关文献进行比对,总结与归纳了京张铁路车站站房的建筑特点与建筑规制。而作为晚清纪事类摄影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京张路工撮影》对当下京张铁路史的研究和京张铁路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帮助,并对中国摄影史、中国照相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这条铁路的修建,由于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修建贷款权,清政府举棋不定,最后英、俄两国直接谈判,以互换照会的方式,订立谋求路权的互不妨碍协议。  相似文献   

13.
谁是中国第一条铁路,曾经有着争议,有人说是1865年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的展览铁路,但它仅仅是用来展览而不是用来实用的,只能算作是展品。中国第一条投入运营的铁路应当是1876年投入营运的吴淞铁路,它在骗局中出生,不到2岁便夭折,它多舛的命运悄然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一版几乎用了整版篇幅报道京九铁路全线铺通.可谓是对京九铁路的金景式描绘。版面编辑运用了多种编辑手法。使这一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多层面、多角度地充分展示在读者面前。这个版获得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大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实业救国”、“筑路强国”的呼声中,清政府决定,自行修筑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以缓和与国人保卫路权斗争的矛盾。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修建京张铁路有显而易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价值。修路消息传出,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也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独立修筑,双方可都不伸手。在英、俄看来,落后的中国完全无此能力,他们等待着中国人陷入僵局时向他们求救,此刻,詹天佑临危受命,知难而进。  相似文献   

16.
近数年来,正在加速建设的大京九铁路,日益成为江西、中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一条热线.它的新闻价值怎么估计也不算过份,因为它确实是一条承接沿海辐射,深化内地改革的生命线.它的历史意义怎么考评也难以穷尽,因为它起码是江西连通全国并与世界接轨,中国跨过旧时代奔向新世纪的政治、经济意义上的“希望工程”  相似文献   

17.
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 《中国档案》2012,(8):64-65
铁道部与各省、市、自治区合资修建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重大举措,它对弥补铁路建设资金不足、完善全国铁路网交通体系、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部省合资修建铁路的新形势下,加强合资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十五”期间我国排在首位的重点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青藏两省区各族群众多年的企盼。它的修建对填补我国西部铁路网的空白,对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意义重大。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沿途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修建青藏铁路是世界铁路史上的伟大创举。2000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对修建青藏铁路作出重要批示,2001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建设青藏铁路,6月29日青藏铁路正式开工。青海日报对青藏铁路的建设作…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2002,(5)
读罢《中国铁路建设的“火车 头”》这篇深度报道(载《西安晚报》2002年8月9日),总的感觉是它的特色鲜明,它的深度突出地体现在用变化去揭示现代铁路建设发展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正如这篇报道的提要中所标出的:“在这项工程(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中,往日时髦的超常规、跳跃式、跨越式、突飞猛进、赶时间、超进度、提前向节日献厚礼等现象已难觅踪迹;体现出来的民主、科学、环保、质量、以人为本等新的理念,开始谱写中国铁路建设的新篇章。” 这篇报道的第一段文字是充满趣味的,它的小题是“承担铁路建设挖掘任务,为什么要先签环保责任书?”  相似文献   

20.
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全国铁路第一家科技报纸《铁道技术市场》报,从1993年元月起向全国公开发行。该报立足铁路,面向社会,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倡导技术商品化,宣传国家和铁路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及时介绍铁路建设新成就,全方位地报道国内外铁路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与商品信息,为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牵线搭桥,为铁路逐步建立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