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油画传人中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长期的学习、吸收和成长过程,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那么这些韵味从何而来,源自于哪里?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从当代中国油画创作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入手,结合当代油画创作过程中的现实因素分析当代中国油画创作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王森 《文教资料》2011,(35):88-89
在当代日趋多变的油画风格中,浪漫主义风格无疑仍是当前油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倾向。本文梳理浪漫主义手法对当代油画创作的重要影响,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了浪漫主义手法如何运用于现代油画的创作的问题,为当代油画创作摆脱现实的羁绊,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和创造,产生更多创新性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油画基础教学中创造意识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是美术的灵魂,油画艺术正是藉此原创性来丰富人类的精神领域。油画基础课教学,从始至终都应贯穿着一条充满活力的、创造性的主线,应将基础练习和创造意识捏合在一起,增设一些发展记忆、想象、综合的课题,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势利导,积极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4.
油画艺术在中国经历了从过去的学习模仿到今天的融合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引人关注的是许多的画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营养,力图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油画语言。中国人的油画创作只有融入中国元素、扎根于中国文化及中国民族精神之中、脱离西方油画艺术特征的束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只有这样,中国油画才会在世界艺术大家庭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单伟 《华章》2011,(29)
油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挖掘创作油画艺术的潜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质.在油画教学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艺术界油画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社会大众中具有极其广泛的传播范围,以及被人们喜爱,但是现阶段属于多元性的文化大发展时代,促使在世界范围广泛地传播民族文化,将其逐渐转变为世界文化。同时在上述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油画艺术家在对油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进行吸收,确保在当代油画的创作中融入中国元素,以及在民族文化中对民族特色进行充分的展示,进而对民族的自信进行教学表现。因此,中国油画艺术家在对油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彼此有机融合民族文化的精华与外来文化,能够大力推动中国油画形成特有的表现形式,从而实现中国油画越来越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色彩的运用是油画创作者用以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本篇文章将油画创作者的内心表现途径作为切入点,探究了油画创作过程中不同的色彩所表现出的不同感情.同时表明了创作者合理利用油画色彩表达感情的重要性,以期望对我国当前油画创作的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一个阶段以来,油画教育界对"创造性素质"的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讨论颇多,但具体到如何在课堂上切实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却相当滞后。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油画教学的现状,然后从培养油画专业学生的发散思维、营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两个方面,论述了油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际操作过程,尤其是对创新思维的具体启发、培养措施等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油画自传入中国之后,面临着西方理论、制作方法和民族化、当代化的双重压力,中国油画在不断受到冲击又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探索前进。意象油画是中国油画家在探索中收获的有别于西方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文化果实,它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在油画艺术中的彰显。  相似文献   

10.
多年以来,乡土人物题材成为中国油画的主要创作元素,其深沉的文化内涵和温馨的家园意识凝聚了中国油画诸多的博爱思想和情感依附,并构成唯一一个以题材冠名的油画类别-乡土主义油画。在当代油画创作中,乡土人物题材已经成为不同油画风格的表现主题,诸多画家采用不同的创作观念、表现技法和绘画语言,从自我的艺术个性出发践履着这一题材在中国油画中的多元风格构成。本质上说,题材并不属于油画的本体范畴,但是从题材入手来研究中国油画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对于当代油画而言将是一个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乔兰 《青海师专学报》2009,29(6):135-136
众多中国油画家的探索使中国油画在“中西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日益丰富起来,他们在点线面、色彩、构图、材料等等的处理上,力求达到中西方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有意味的形式——中国画的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是不存在的,是人们为描述世界,通过观察、思考抽象出来的表现方式。这种本不存在的线,经过画家的观察、思维、想象,构成了绘画最基本的语言。特别是中国画家赋予了线特殊的意味,中国画的线是一种富于东方艺术特质的表现形式,中国画家注重线的质地,讲究线的力度、内涵、韵律等深层美感的表现,中国艺术家还把主观的感受及精神情感注入到了线的表现之中。线在中国画中早已超出了简单的造型的功能,是情、境、意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不少优秀的风景油画作品以其个性化的风格、鲜明的东方艺术样式,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文章指出,风景画家要借中国书画之笔墨,赋清新淡雅之色彩,体现姿意自在之意境,创作出触动中国人真性情的油画作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油画家探讨的中国油画“民族化”问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从艺术形式方面论述中国油画“民族化”需要在“中西结合”上不断探索和补充,形成能把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自然融入作品的富有中国油画特色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界存在的不良倾向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紧抱着西方名家的“腿”爬行。并以此为荣耀;跟随西方否定真、善、美的逆流,宣扬审恶“艺术”;缺乏鲜明的精神追求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全身心投入照片的怀抱,使绘画堕落为摄影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6.
文人画的产生 ,使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境界。它成了画家抒发个人主观情绪 ,表现作者个性的一种艺术手段 ,对中国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人画作品大都是立足现实 ,直面人生 ,渗透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像苏轼、倪云林、徐渭、朱耷、郑板桥等 ,这些有影响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作品总是流露出一些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因此 ,我们在研究文人画时 ,除研究其娴熟的笔墨技巧外 ,更要研究文人画的思想性。通过笔墨技巧探讨作品的思想性 ,才是研究文人画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The artistic practices of ekphrasis and reverse ekphrasis – integrating poetry and painting in their unique forms – have been long‐standing conventions both in the East and in the Wes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rationalise the new functions of the age‐old concept of reverse ekphrasis (i.e. 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verbal representation) as reactivated for the purposes of today's university‐level art education, and as exemplified by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s of poetry‐inspired Chinese brush painting that I taught at The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UCLan), UK, from 2012 to 2016, using English not only as a convenient contact language for art education, but also as a powerful vehicle for poetic self‐reflection, intertextual adaptation and intermedial transformation. To be more concise, my teaching approaches featured CREATE – Contact (C), Reverse Ekphrasis (R, E), Adaptation (A), Transformation (T) and Enrichment (E).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participants’ creative painting outcomes proved that, as brush painters, they could draw inspiration effectively from poetry written in English and/or poetry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so as to increase their personal capacity for artistic self‐express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Chinese‐style brush painting.  相似文献   

18.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以无形写有形,中国画家强调"无笔墨处是最佳笔墨处".所谓"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空处,而虚空并不是没有,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表现力,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一种独特风格,它是创造"空纳万境"的中国绘画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山水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笔墨技法体系。纵览历代山水画作,虽风格不一,但笔墨程式大同小异,师承之脉絡清晰可辨,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山水画的特质。古代大师大多都是从笔墨技法的学习研究入手,由师承而后体察、感悟大自然,获得心灵启示,创新技法,形成新的艺术风格。而笔墨技法的承袭,始终贯穿于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人物画起源最早。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物画也由兴而衰。直到近代,透视,色彩,光学结构,素描写生等造型手段融入中国画,特别是建国后中国人物画家走向,加之改革开放后政治文化开明,经济繁荣,把中国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