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伟 《贵州教育》2010,(21):39-40
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老师需要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如果观察探究不够充分,那就是有形无实。要探究就得有材料,如果没有材料进行活动,那可谓是纸上谈兵。因此材料的准备成为一节科学课的必备条件。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准备和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希望能够引起科学教师及有关实验室管理员的深思。  相似文献   

2.
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近年多来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材不再是“学校教学事实上的唯一依据”,它只是一种主要材料,是“学生和老师进行教学的材料”。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世界的一个例子。既然是材料、例子,教师就可以进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变化:顺序可变、时间可调、事例可换、内容可选。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的教学风格、认知水平也明显存在着差异,所以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便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灵活地使用教材,我认为科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基本理念是: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成为课程所规定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这些又依赖于教师精心创设的探究活动,才能得以实现。没有探究活动这个载体,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近,笔者在一次科学课改活动中,有幸听到一节科学课,在听课过程中,对于“科学探究活动如何设计和实施才科学、合理,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思考与认识。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常见的材料》为例,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实验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材料就是科学探究的"米",没有材料,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开始;没有材料,我们的探究就成了纸上谈兵。因此,课堂上对材料的的处理就需要优化。一、隐蔽性科学课经常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开展探究,材料一旦进入学生的视  相似文献   

6.
科学实验教学应为学生尽可能提供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获取科学知识、科学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提示、点拨极其关键,没有教师的引导,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整个课堂就可能是一盘散沙,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就可能成为一次没有路标的航行。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教师的科学教育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为幼儿设计和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能够做到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选择探究内容,使之贴近幼儿生活,能够依据探宄目标为幼儿提供具有适宜结构的材料,并努力创设宽松的探究氛围,但同时也存在着目标理解和把握、活动组织和指导等方面的不足。这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陈娴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11):22-23
如何在科学教育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学习和借鉴其它国家在科学课堂上的成功案例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本文以“物体的摆动”为例 ,介绍美国科学教师是如何在 5 -8年级学生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1.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基本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 ,每一个同学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任务 ,如 :实验材料的管理员、观察实验的记录员、代表小组的交流汇报员等。材料的管理员可以到材料台上领取一段绳子、一把剪刀、一卷胶带和几个尺寸重量各不相同的垫片。每一组同学利用这些材料完成如下工作 :●用胶带将铅笔的一端…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的主旋律。高效的探究离不开教师精心准备,科学使用有结构的、典型的材料。在我们当前的科学课堂中,教师们虽为材料费尽心思,甚至殚精竭虑,可是在实践中总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材料利用的不充分、材料选择的无结构、材料使用过早呈现、材料课前不检测、材料整理不及时等都将成为形成有序课堂行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生成科学概念的绊脚石。学会如何科学取材、选材、用材是提高科学课堂探究有效牲,构建、生成科学概念,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析当前科学课堂中材料准备、选择与使用的问题,寻找改进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郑小夏 《山东教育》2005,(17):43-44
假说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以已有的事实材料和认识为依据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推测性论断。假说也是科学探究的核心要素,科学探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过程.离开了假说的探究式教学,虽然也能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某一环节,但探究过程最精彩的片断——假说的提出却没有放出应有的光彩,就不可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囚此,探究来源于有问题,没问题就没有探究,没问题就无法探究。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彻底抛弃“授受式”的传统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科学能力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所以我认为在科学探究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不仅是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从学生出发,是学生的需要。下而淡一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儿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以来,“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等新的教育理念已逐渐为广大科学教师所接受和实践,他们正力求按这些新的理念组织教学。然而,科学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①教师对学生在科学课提问方面没有界定,造成学生所提问题范围过大;②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总想把自己思想完整展示,  相似文献   

13.
一、适时呈现教材不少科学教师上课时很少要求学生使用科学教材。对此,我认为科学教师应当适时鼓励学生熟悉教材内容,把握好探究要求,让探究更有效。例如,《哪种材料硬》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学生使用的探究材料都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简洁实用、可操作性强,材料与材料之间、材料与探究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摒除了外在的干扰,这样的有结构的材料能使学生的科学概念得到有效建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如何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67-68
材料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以供学生探究。但在上课时,常常会因为材料而引起课堂纪律的混乱,究其过程有以下原因:1.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每次出示探究材料,总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动的欲望。2.教师准备的材料太多或不够典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知所云而失去了研究的目标。3研究任务过于复杂,学生不能长时间对某一个问题倾注全力,导致探究失败。那么,能否利用材料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纪律呢?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材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结构性科学探究材料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材料的开发并非是教师的研究特权,学生根据自身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发现,也能够提出对探究材料的创新性思考,并改进科学课堂发展进程。学生在"找拱形"一课的研究中,就基于上述思想改变了课堂发展方向,推动课堂朝着探究的层面不断前行,科学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更为稳定的建构,科学思维同时获得了更为理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科学探究用的材料是由教师提供或学生收集供科学学习的物质基础。那么,科学课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怎样的材料?何谓“有结构的探究材料”?下面以两案例入手,对材料的“结构性”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8.
科学探究已深入人心.但由于受到教师素质和精力、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设施的制约.科学探究还没有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为了使探究教学进入每一堂课,在提高教师的素质、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过重负担、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方面应及时跟进.  相似文献   

19.
陶林 《内蒙古教育》2006,(11):15-16
科学课程在小学开设三年来,科学探究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科学教师都知道,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课堂是学生亲历科学的场所,教师要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科学发现时那种典型的思维过程。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科学探究缺少深入理解,或者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机智与灵活的应对,往往造成科学探究的表面化、简单化、形式化,甚至走入科学探究的误区,使学生的思维火花没有点燃,学生的科学素养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一、语言的随意性导致探究的形式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科学教师语…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炳升 《物理教师》2004,25(9):35-36
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写入课程标准,它既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实验中,科学探究进入课堂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们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也出现许多问题和困惑.一些教师反映.由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增加,教师负担加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课堂表面看来轰轰烈烈,学生似乎什么也没学到;在探究学习中,好的学生收获颇多,差的学生稀里糊涂,两极分化加重等等.面对现实中存在的现象,人们开始反思我们的种种提法和做法,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笔者认为,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比较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转为以教师指导下学生探究为主的方式,这种变化非常大,由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区、知识技能的局限、经验的不足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滞后等原因.出现了一种类似钟摆的阻尼振动现象,这是不足为奇的.本文想就这些原因中的一个认识问题——科学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