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烈初 《收藏》2007,(2):74-77
从“团方”看“南宋院画”总体水平 古代宫殿建筑,门窗未用玻璃,而用木条斗成图案形窗格,蒙以窗纱。为求美观,于窗格间留出方,圆形,张贴白绢书画。这些书画年久予以更换,贴土、剥落,即称为“贴落”。杨伯达先生《清代院画》49页即有关于“贴落”的引述;乾隆十六年(1751年)《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载:传旨:“汤山行宫内等处字画斗方五百八十五张,着造办处行取白绢写画。”  相似文献   

2.
同人 《收藏》2006,(4):55-55
我在这里把家藏清代徐三庚书写的横幅“味菘盦”(ān,同“庵”)介绍给各位读者。徐三庚(1826-1890年),字桂山,又字桂珊、诜郭,号井垒、又号袖海,别号金垒山民、似鱼室主、余粮生。  相似文献   

3.
《航空模型》2011,(8):43-47
八、美化座舱 在透明座舱底部粘贴一块KT板,使其恰好能卡牢在机身框架中,以防座舱在飞行时错位(图29)。笔者参考网上搜集到的“红箭。座舱细节图片后(图30),用泡抹削制出了“飞行员”、座椅和仪表盘等(图31)。  相似文献   

4.
王建防 《钓鱼》2013,(3):54-55
鲈鱼“拉流”(也叫“漂流钓”)钓组 1.传统钓组(见附图3): 拉流钓传统钓组为一条手线(也叫“手把线”,通常为透明尼龙线,线径1毫米左右),线的末端绑一单臂钢丝天平,绑一枚钩,  相似文献   

5.
叶楠 《新体育》2003,(1):39-41
棋坛异事多,最怪属谢赫。众口皆呼“谢怪”,无人说得出缘故。方方正正一张脸,言行得体举止端。恩师曹大元百思不解:“好好的孩子,有什么怪?”见“怪”不怪,谢怪就怪在不怪上。 玻璃·罐头·硬座 左看右看,都和“怪”字不沾边。上看下看,谢赫实在很“简单”。喝酒抽烟与他无关,一脸单纯像来自世外桃源。国少队总教练吴玉林评价说:“这孩子老实,待人诚恳。”曹九段则称爱徒“像玻璃一样透明”。 谢赫的心思全在围棋上。日韩世界杯期间,某网站发过这样一幅照片——棋院训练室,谢赫独自在灯下打谱,他身后是中国围棋队…  相似文献   

6.
何洪源 《收藏》2007,(4):88-89
李鱓(shan)为“扬州八怪”之一,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今年,恰逢李鱓诞辰320周年(1686-2006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7.
<正>相比于瓷器、漆器、玉器等,玻璃当年在清宫也算得上是一种新鲜玩意儿,被用于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用途“日常”,但它们在宫中受到的重视却有增无减,造办处的匠人们绞尽脑汁,使其符合皇家审美。因此,在纹饰方面,清代宫廷玻璃突破工艺壁垒,力图与御窑瓷器比肩。龙纹、螭纹等御用题材自不在话下,花鸟、折枝花卉等文人气息浓郁的图案也同样工整清丽。瓷器之外,漆器、铜胎珐琅器也是玻璃器效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张瑞 《上海集邮》2007,(9):38-41
法、意、德“客邮”邮票有多少?国内文献说法不一。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中国清代邮票目录》(修订版)(下称《目录》)所载附录二“外国在华邮局邮票”为较权威的统计:法国“客邮”51套685种,意大利“客邮”16套74种,德国“客邮”10套96种。但据笔者对信销“客邮”邮票研究后发现,有17套61种为《目录》漏载,[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简介调漂筒     
徐术 《中国钓鱼》2000,(3):26-26
材料:报废的日光灯管一支(最好40瓦)。 作法:用一把玻璃刀沿灯管上金属封口处环切一圈,切掉灯管一头(另一头做底),然后装入一些粗砂子,在灯管内来回摩擦(目的是把管内的荧光粉去除,露出透明的玻璃),装入水后,就可试漂了。简单易做,废物利用,钓友们不妨一试。简介调漂筒@徐术  相似文献   

10.
马起来 《收藏界》2010,(8):88-91
清代历时二百六十余年。清前期的山水画有“摹古”与“创新”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革新的一派,强调个性解放,提出“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他们不受古人约束,自辟蹊径,代表画家有“四僧”(渐江、髡残、朱耷、石涛)。  相似文献   

11.
祁建铭 《收藏》2013,(9):104-104
笔者藏有清代四川10两银锭一件,重358克,正面有两方官铸砸印戳记。铭文为“捐输·国宝源流”六字(见图)。  相似文献   

12.
清代的皇家“触斗兵”曹世铭《清史稿·太宗本纪》载:“天聪元年(1627)春正月丙子,命二贝勒阿敏·见勒济尔哈朗、阿济洛杜度·岳诧硕托率兵征朝鲜……”《清史稿·乐八》载:“太宗时,获朝鲜国乐,列于宴乐,是为‘朝鲜国徘’”。从上两条正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  相似文献   

13.
郑挥 《上海集邮》2007,(4):35-36
上世纪90年代初,周日逛邮市时偶然购得一枚清代蓝欠资半分旧票,上销汉英单线小圆戳“宁波NINGPO/6”,十分清晰(图1)。清代邮政在1904年前后曾发行蟠龙加盖“POSTAGEDUE欠资”及蓝欠资邮票,都有半分面值,其用途则值得探究。半分欠资极少见使用,旧票与实寄封都很罕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真实存在的少林寺的习武,在清代已经偃旗息鼓;清代甚嚣尘上的少林寺,实际上是天地会的旗帜与号召;天地会因需要必然习武,天地会所习当然是“少林武术”;天地会无处不在,所以是“天下功夫出少林”;明末真实的内家拳早已失传,清代的少林与内家之争,实则是天地会与清王朝的舆论战。  相似文献   

15.
何寿松 《收藏》2011,(3):77-78
近日,笔者在兰溪市诸葛镇附近一减友处见到一本旧时儿童“过关”仪式上的说唱词清代手抄本《阴门打关煞科》(如图)。这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社会生活,民间祈福谈灾、延年益寿的风俗,以及道教有关“法事”的程式、内容等,都提供了较为直接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温苏 《收藏》2009,(5):119-119
笔者藏有一枚清代“道光通宝”钱,较为特殊。该钱直径27.5毫米,厚2毫米,重8.2克;面文“道光通宝”中的“通”字为双点通版,背文为满汉文“宝临”。其铜质精良,铸工尚可,包浆熟旧、自然,唯钱文稍显粗糙(见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女性与围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女性与围棋谢奇(杭州大学)中国封建时代的妇女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公认下,她们所受的束缚往往最深。“三从四德、阃教闺范”于是成了她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于是教育、文化、娱乐等许多方面,都成了男子的专利。而围棋好象不在限制之列,清代的李渔甚至还极...  相似文献   

18.
薛福连 《武当》2009,(12):46-46
清代文学家曹庭栋(约1698~1790),号慈山居士,浙江杭州人。他精于养生之道。在他的养生名著《老老恒言》中有“导引”一篇,表明他对气功很有研究,并且十分重视气功养牛。  相似文献   

19.
刘如仲 《收藏》2006,(4):143-144
中贸圣佳2006年春季拍卖即将上拍的清代王翠绘《荷庄清夏图卷》,纸本设色,32.5&;#215;414厘米。款署“辛卯(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秋七月写于西湖翠雨阁乌目山人王翠”,钤白文“王翠之印”、朱文“石谷子”印。老曼题签日:“王石谷荷庄清夏图”。引首有武进张惠言于碧崖山馆所题“荷庄清夏图”,钤朱文“皋文”印。图内有恽寿平题跋“元人青绿山水,瓯波明秀,痴翁苍横,品不一而神妙一也。  相似文献   

20.
郑挥 《上海集邮》2008,(11):38-40
民信局在收寄挂号信函、汇银和包裹(POSTAL CHARGE承担责任的邮件)时收取号金、号钱,同现今的挂号邮件。在封面书“号金(号钱)已付/酒资照例”意为挂号费已由发信人支付,普通邮资由收件人例给,双向收费。但从笔者所收集的实物来看并非所有挂号邮件都是用“号金”两字加以区别的,有不少重要银信,发件人在封背以及信函内以手书“原班回条”或加盖红色“原班回复”、“务付回条”等专用戳记提示,犹如双挂号的回执邮件。下面选择部分清代和民国时期私邮实寄封、信笺和单证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