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乃千秋大业,民国办教育的很多做法都值得今天借鉴和学习。比如说教育法规。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国法制史》简评单强余明侠教授主编的《中华民国法制史》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中华民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项可喜成果,专家们认为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民国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中华民国法制史是以研究、探讨中华民国时期法制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是民国史和法制...  相似文献   

3.
毕苑 《教师博览》2013,(4):53-54
<正>中华民国的建立,对教育革新是一个巨大而根本的推动。民国元年元月,教育部通电各省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废除学部教科书,饬令各书局修改  相似文献   

4.
教育乃千秋之大业.民国办教育的很多做法都值得今天借鉴和学习。 比如说教育法规。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毛泽东就是在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的。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国时期,随着新教育的推进,宝安县的教师教育渐渐步上正轨。民国前期主要是通过宝安县教师社团组织活动和办期刊杂志宣传推动的。民国后期宝安设立了正规的教师教育机构简易师范学校,以培养宝安所需师资。宝安县立简易师范极为重视未来教师的专业思想教育、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鉴于师资匮乏,简易师范不能满足全县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广东省教育厅令宝安县申办县立师范学校,以培养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的师资,结果泥牛入海。  相似文献   

6.
早在1916年2月,年轻的陶行知就立志以教育为终身事业,他写信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说: 余今生之唯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鉴于我中华民国突然诞生所带来之种种严重缺陷,余乃深信,如无真正之公众教育,真正之民国即不能存在。……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学是民国史重镇,设有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先生是该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主持编纂的《中华民国史》是国家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规划项目,全书以最能反映历史事实的主线构建民国史的基本框架和学术体系,资料丰富全面,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提出了新观点和新见解。本文摘编自该书第一卷,略有改动。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国文学史(简称民国文学史,后同)被粗暴超越或不应遗忘半个多世纪了,文章作者从文学与政治关系、现有的文学史分期法失误、学术自由、中华民国史体系建树等方位予以分析,呼吁开展民国文学史研究,以弥补国内外此一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一) 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蒋介石“三民主义”国策制订了教育的根本原则——“必须以造成三民主义的文化为中心”,并确定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政体的中华民国,这是民主主义者们几十年为之浴血奋斗的夙愿。然而,民国以来,国内复辟丑剧频繁,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日甚,中华民国非但没有走上富强之路,而且连“民国”的招牌都有难保之势。激进民主主义者,对民国以来的社会现状和中国未来的去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随着岁月流逝,他们对中国问题的思考,要比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持枪奋斗的革命家冷静得多,客观得多。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而且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孙中山一生虽然没有写过专门的教育论著,但作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中国国民党的领袖,他一贯重视教育,并在有关论著和讲演中,以三民主义为理论基础,阐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诸多问题,形成为深刻的教育思想,制导了民国时期的教育决策,揭开了民国教育史的新篇章。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是他留给中国人民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2011,(11):78-78
——从去年开始.民国语文教材热潮再度兴起.社会上关于民国语文教育与现代语文教育差异的探讨也开始出现.民国语文的讨论热潮反映了人们对当前语文教育的担忧和不满.暗含着无奈与求新求变的愿望。民国语文确实有许多优秀的特质.但教育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把今天的课本换成民国的某一套教材.肯定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生涯中,在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他将教育作为实现民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在普及教育、道德教育、社会教育及成人教育和女子教育等方面,都有广泛而深邃的论述。他强调教育是社会进步、民族强盛、人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他的凡国民都应该享受平...  相似文献   

14.
1985年,张宪文教授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纲》出版时,曾引起美联社、台湾及大陆媒体的广泛报道,被视为大陆中国现代史学界“打破传统史观、解放思想”的标志性成果,这部50余万字的著作,是1949年后大陆出版的第一部中华民国简史。其后30年时光荏苒,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在社会日益开放及相互交流中经历了深刻变化,海内外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公布了相当数量的重要档案文献资料;民国史研究群体渐成规模,海内外学者的互访、交流也可以自如进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撰写学术化、为海内外特别是台湾学术界接受的中华民国史的条件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5.
民国成立以后,北洋政府以武昌起义之日为依据创制了国庆纪念日。他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精心策划的仪式活动,动员民众参加,以建构其权威,巩固其统治,获取民众对中华民国的认同。国家仪式的运作。客观上对塑造新国民起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双十节的考察,反映民国在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北洋政府利用仪式对民众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台湾光复初期的教育转型,是中华民国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台湾教育发展的转折,也是20世纪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与融合的关键。正确把握台湾光复初期教育转型的历史定位,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中华民国教育史的认识,可以防止对这一历史进行“孤岛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主持制定,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施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颁行,是中国制宪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笔者所见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两部《中华民国史》,于其在临时参议院通过的时间或语焉不详,或注释有误;而那部治民国史者案头必备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在收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却对其通过日期做了不准确的说明,或有必要做一辨正。  相似文献   

18.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舌,袁世凯成为中外瞩目、决定中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关键人物。革命党人希望他成为中国的华盛顿,拥护革命;清政府和一切反对革命的人们则希望他成为曾国藩,荡平起义。袁世凯经过权衡利弊,选择了共和,因而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民国改元后,封建统治的社会根基仍很牢固,在民国和国民之间还存在客观距离。袁世凯利用社会上的复辟思潮,在群小的包围下,悍然帝制自为,背叛民国,最终众叛亲离,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相似文献   

19.
作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及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长期间,开办平民夜校。提倡普及义务教育、男女同校,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平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教育思想及实践,开创了近代中国普及教育的先河,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高考》2009,(1)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