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自编问卷对河南省6所高师院校195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四个年级的学生回答问题是有差异的。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爱好文学的程度、认为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文学作品的数量、主要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比例、阅读文学作品后思考和评论的比例、认为文学素养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阅读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精华的体会,使其更好的掌握语言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英语在高中阶段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应积极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一、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性(一)阅读文学作品,有助于培养和保持高中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扩大其词汇量通过阅读调查,笔者发现,在英语学习时间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3.
欣赏性阅读是一种审美阅读,即从文学作品中获得赏心悦目的美感。它也是进行审美评价的阅读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欣赏性阅读的总要求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具体要求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对初中学段文学作品的阅读提出这样的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它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调查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要在阅读能力方面达到这样的水平: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是阅读的主要形式,因此笔者对每一届初一学生的课外阅读都会做一个调查,发现每一届的调查结果都会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学生读者文学作品借阅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心理具有明显的功利性、消遣性、时尚性、虚荣性;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引导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办法,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黄新 《中学文科》2006,(10):4-14
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评价要求:“根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抒情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有着明确的指导意见:"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这个意见的核心就是关注和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而且对"个性化解读"的内涵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说明.但是,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方法论意义上的原则有哪些呢?归纳起来,可以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叙事性很强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启迪学生的语言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无所不包,那么在高中阶段如何围绕文学作品的特点进行文学…  相似文献   

11.
肖金华 《湖南教育》2005,(17):40-4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这个意见对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然而现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热点,也是教学的弱点和难点。那么教师该采取哪些策略,突破教学难点,使文学…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背景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因人而异,各有自己的期待,当他们的期待视野与作品之间产生距离时,会产生更强的吸引力,诱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当学生不满足于一般的理解性阅读,就会对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进行再思考,这就进入了阅读反思阶段,甚至是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多年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仍受特定的社会观念束缚,教参、教师、专家对作品的解读呈现单一化、概念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叙事性很强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启迪学生的语言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林仁华 《华章》2007,(1):121-12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丛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就对教者和学者在分析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有自己的审美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凸现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作品的解读指导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入角色,领会艺术形象的精神境界,与艺术形象精神交融,对作品的语言运用、情节安排等艺术特色和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能够有初步的赏析和评价,就是抓住了阅读文学作品的根本,也就能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我对本地一些机关人员的文秘写作能力进行了多次详尽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公文、调研报告、讲话稿以及一些理论文章的分析,发现有90%以上的机关工作人员在写作方面存在缺陷。我认为,作为一个称职的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加强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内涵,从中得出自己对文本的不同见解,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经典文学作品的独特价值,使得它能够承担起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文字到图像,再由图像到文字而达到与作者感情共鸣的过程。所谓图像,就是人们在阅读文本时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定格的画面,只有借助这样的画面,才能形成自己对文字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创造性地解读文学作品内容及作者的隋感。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课程目标,要求7~9年级"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指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凭借作品的语言和艺术形式,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所描绘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可据我观察,现在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这原因究竟出在哪儿?恐怕是出在我们教师自己身上。反思新中国以来五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往往一篇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