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梁山整风     
三败高太尉之后,宋室王朝对梁山好汉已经无可奈何,用李逵的话说就是“鸟皇帝吓得尿了裤”。于是,梁山好汉英名远扬,声威渐在方腊、田虎、王庆等人之上,大有一统山河之势。梁山好汉在宋哥哥的英明领导下,吃香喝辣,兵强马壮,山寨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在这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背后,宋公明以他那特有的敏锐嗅觉发现了一丝可疑的痕迹……事情缘于一封举报信,署名是“一个真正关心梁山命运又害怕打击报复的正直而又孤独的好汉”。他在信中写道:“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斗,我们的‘替天行道’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但兄弟们不思进取,没考虑长远的利益,竟…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中,梁山招揽人才、稳定团队、构建管理体系,发展壮大了自己的事业。梁山选取人才的标准是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过硬的专业技能、积极的进取精神、较强的综合能力。梁山对人才的使用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3.
罗天大醮:大框架的支柱《水浒传》的结构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大部分。七十一回以前是各路英雄上梁山的过程,这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上升阶段,各路英雄纷纷上山,几乎天天有人入伙,整个梁山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七十一回至九十九回是梁山事业巩固发展和受招安的过程,这一部分是梁山事业由顶峰开始走下坡路的阶段。梁山好汉  相似文献   

4.
过去有的人肯定《水浒》中的宋江,重要理由之一,是说宋江指挥梁山起义军打了不少胜仗,为梁山农民起义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甚至把宋江吹捧为“具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宋江究竟是对梁山起义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的“军事家”,还是叛卖梁山农民起义的罪魁,我们必须用马列主义政治与军事统一的观点进行分析,认清它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中的李逵应该定位在悲剧人物而不是喜剧人物,尽管他具有喜剧性格,而且头脑简单、蛮干粗鲁、嗜酒贪赌、耍乖撒泼等,确乎是他落后的一而,然而所有这些,只是他思想性格中次要的一面,真正占主导地位的是他的憨直、勇武、豪气和反叛的精神,是他对梁山事业的忠诚和对梁山弟兄的最真纯的义气。但是,恰好是讲义气的哥哥宋江以不放弃忠孝为原则,讲义气的弟弟李逵以不放弃反叛为原则,于是义气就降为附属物了。由于义气与忠孝发生对抗性矛盾,执意实行招安投降的宋江就与反对皇权、反对招安的李逵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裂变:两人一面是“兄弟”.一面是“对头”。李逵的悲剧正在于:梁山事业最终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害死李逵的人,除了他的敌人.竟还有他的同志、朋友、兄弟!还可以说,除了大宋皇帝是罪魁祸首,宋江的忠孝思想与李逵的义气失误也充当了刽子手。这就是李逵悲剧的审美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宋江、晁盖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梁山事业的发展。宋、晁之间曾有过兄弟般的情谊,但梁山共事时却变得相当微妙需要细加研读。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创造了独特的梁山酒文化,具有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和非同寻常的积极价值:酒具有无穷魅力,令人迷醉神往;酒能激发英雄潜能,是梁山好汉超凡力量的源泉;酒有着广泛用途,能助英雄成就事业。梁山酒文化排斥庸俗与色情,反对造假欺骗行为,对于当下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警示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瑞 《今日教育》2011,(11):10-11
潘晓燕重庆市梁平县梁山小学校长,重庆市特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获梁平县"十大杰出人才"称号,2011年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感言"爱我所做,做我所爱,教育是我挚爱的事业。"早上8:00,接通电话的潘晓燕早已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他告诉记者第一节有课不能聊太久。短短二十多分钟时间,潘晓燕谈得最多的是梁山小学:梁山小  相似文献   

9.
(水淋传)作者在人物起名方面可谓独具匠心。就说来江吧,宋江,送江,送掉江山。他一出场就暗示了梁山的毁灭。那梁山地处水泊,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朝庭几次攻打不下,可偏偏来江接受了招安。结果是:林冲连梁山都没能下来,宋江自饮毒酒而亡,一百单八将的命运也大都以悲剧告终,这可真应了宋江一名。再说林冲吧,树林子被水一冲,自然是在水中,而梁山正是四面环水。林冲这个名字正暗示了他的结局是死于梁山。武松呢,舞松必断枝,其名字不也似乎暗示了他会断肢的命运嘛?还有天王晁盖、浪子燕青,黑旋风李逢等人的名字,也都暗示了他…  相似文献   

10.
刘琼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127-128
吴用作为梁山集团的军师,在一百单八将中排行第三,他学识渊博,才智过人,对宋江忠心耿耿、尽心辅佐,为梁山集团的组织维持、发展壮大做了重要贡献。吴用是备受封建制度和官僚压迫的不第才子,他的经历代表了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不满和反抗。吴用也是新版电视剧《水浒传》中所着力塑造的一个由知识分子改型后的草莽英雄的典型形象,再现了一个封建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处江湖之中、在社稷之下与命运进行抗争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1.
宋江是《水浒传》的主角,梁山泊寨主的不二人选,然而由于他是一个忠义之人,不肯轻易到梁山泊落草,也不愿违背晁盖的遗嘱,所以这就注定了他当寨主的过程是矛盾、曲折的。宋江当寨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给晁盖通风报信,晁盖等人死里逃生,这样使宋江有恩于梁山;以其“及时雨”之名团结了众多英雄好汉,得到了他们的坚决拥护;到梁山落草之后,屡立战功,展示了他卓越的领导及军事才能。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了宋江必然当上梁山泊寨主。  相似文献   

12.
宋江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造就了梁山的辉煌,但也由于宋江坚持招安使梁山队伍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对宋江的重要性研究者有共识,但关于宋江这个人物的性格历来多争议,从忠孝仁义的角度来看,宋江的孝、仁、义都只停留在表面,忠才是宋江思想里的坚持,这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墨家思想视域下元代水浒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家思想是战国时代代表小生产者的思想,贵义利他,具有献身精神,为侠之起源。元代水浒戏由于时代与作者原因,梁山英雄带有墨家思想元素,富有墨侠精神;明代水浒戏则不然,梁山英雄被塑造成了忠臣义士,儒家观念浓厚,与元代水浒戏相比,侠义性质大变。  相似文献   

14.
靖康之变北宋亡国后,梁兴为首的太行忠义社,在泽州、阳城、沁水、垣曲、翼城等太行山地区,坚持了长期的抗金斗争。太行忠义的意义不限于配合岳飞抗击金兵,他可能与梁山好汉有关,他的前身可能是梁山好汉。因此,梁兴为首的太行忠义,可分二个阶段:北宋末年,他们已经据险筑砦聚义太行山,反抗北宋暴政;北宋灭亡后,他们改换旗号,才转而抗击金兵,呼应岳飞收复中原。  相似文献   

15.
王立成 《读写月报》2023,(31):17-19
<正>梁山诸多好汉中,林冲是《水浒传》作者以浓墨重彩塑造的一位。他因祸从天降而官司缠身被刺配沧州,不料敌人将残酷进行到底,无情追杀接踵而至。生死关头他忍无可忍奋起殄戮,大仇得报后被逼上了梁山。就情节布局而言,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是“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排座次,不仅是梁山事业发展到高峰阶段的标志,而且也是好汉们在创立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每个人斗争活动的总结。虽然在这一回的一篇轿文“言语”中作者称赞他们“无间亲疏”“不分贵贱”(此据杨定见序本(忠义水浴全传》,但只要对这张座次表稍加查考就会发现,这种排法是分贵贱、问亲疏的,哪些人在“天罡星”队里,哪些人在“地煞星”队里,谁在前,谁在后,大致都有线索可寻。这些安排正体现了梁山领导核心——宋江一笑用体系的思想和意志O一百零八人…  相似文献   

17.
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座次是怎样排定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是“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排座次,不仅是梁山事业发展到高峰阶段的标志,而且也是好汉们在创立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每个人斗争活动的总结。虽然在这一回的一篇骈文“言语”中作者称赞他们“无问亲疏”“不分贵贱”(本文引《水浒传》文字均据一百二十回《忠义水浒全书》)。  相似文献   

18.
宋江是《水浒传》中梁山起义军的领袖,他和梁山起义军的发生、发展和失败息息相关,对宋江形象的探讨关系到对这部作品和作者思想倾向的评价。李玉昆同志的《宋江的道路》一文(见本刊1978年第3期),对宋江这个长期以来分歧很大的形象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读后颇受启发。但也有一些不同看法,写出来就教于作者和读者。宋江是一个出身封建地主阶级的小官吏,“自幼曾攻经史”,有浓厚的封建忠孝思想。但是出于受到重重的迫害,虽几经反复,终于被逼得走投无路而上了梁山。作者通过一系列具体情节写出了他忠孝思想浓厚,受束缚深,真实可信地写出他上山之难。诚如李玉昆同志所说:“这‘难’正反衬了‘官逼民反’的‘逼’”,“更深刻地揭露了  相似文献   

19.
宋江这个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在他上梁山以前就极力鼓吹招安,上梁山后,他更是迫不及待地等待招安,奴颜婢膝地乞求招安,卖力地推行投降主义路线,成为封建地主阶级镇压农民起义的一只忠实走狗。菊花会,正是他为公开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精心策划的一次黑会,是一个大阴谋。在会上,宋江借赋词明志之机,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抛出他“替  相似文献   

20.
智多星吴用,是《水浒传》中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梁山农民革命军之所以能由小到大,蓬勃发展,能够攻城夺县,闯京破府,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直使北宋道君皇帝“梦着也怕”,这赫赫勋业,既不能只归功晁盖、宋江的路线和领导,也不能只看作是李逵、林冲等英雄好汉的勇猛拚杀。其间,知识分子出身的吴用是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自他上山后,义军的每件大事、每次战斗,几乎都由他来谋划。没有他,没有他的知识、智慧和才能,就没有固若金汤的梁山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