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八佾》篇"子夏问诗"和《阳货》篇"教伯鱼读《二南》",分别阐述了《论语》诗教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复质"与"广大"。从《春秋》"复质"思想出发,结合《诗经·周南》中的《汉广》《汝坟》两篇的具体文本解读,可以把《论语》诗教思想中的"复质"和"广大"两层意思联系起来,获得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3.
清初诗经研究学者姚际恒的《诗经通论》风格独特,他主张"独立说诗",从《诗经》的本文中探求诗的意旨,不依傍遵从经典。崔述、方玉润在精神上继承了其疑古作风,姚氏说诗的内容与方法为方玉润借鉴甚至引用多次,尤其是"以文学说诗";姚氏《诗经通论》中的古史考辨对民国时期的顾颉刚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史记》中引用了四首逸诗,这反映出司马迁极力为自己所提出的"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使于礼仪"的"孔子删诗"说寻找理论依据;这与其撰写《史记》时所具有的"成一家之言"创新精神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诗经》分类中“颂”的涵义及特点的争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主要有政治说、音乐说和舞容说三种。《孔子诗论》的出土证明《颂》诗是赞美祖先和君王的功业的,它所反映的思想情感深沉、久远。其音乐具有安和、舒缓和悠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郑玄认为"笙诗"亡于战国及秦之世,实际是为了解释《毛诗序》"有其义而亡其辞"所作的一种推测。"笙诗"本非《诗经》所有,前人从"有声无辞"、编什、篇题重复、"笙诗"《序》等方面都作了论述。而从汉代四家《诗》来源看,四家《诗》皆得自"讽诵",三家《诗》却无"笙诗"。《诗经》在秦焚书前传播广泛,却没有征引六"笙诗"之辞的资料。"笙诗"加入《诗经》应在刘歆《七略》成书之后,即哀帝建平元年之后。元始五年,王莽征通知《毛诗》等典籍的异能之士,以民间学术校正学官学术,加入"笙诗"的《毛诗》进入官学系统,为人们接受。《毛诗》学者入"笙诗"于《诗经》,除受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的启发外,也与人们把经书看作"应时而作"、可以损益的观念有关。从《汉书.儒林传》"由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一语来看,入"笙诗"于《诗经》的学者很可能就是徐敖。故《毛诗序》最后完成应该在建平元年至元始五年期间。  相似文献   

7.
从《论语》看孔子的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教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孔子以降,诗教便成为一种以今本《诗经》为范本,浸润着礼义德行教化的教育,深为整个社会所看重。本旨在对孔子诗教的形成、功用及特点作简要阐明,以期获得对“孔门诗教”的较深入的认识,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诗经》,对待诗教。  相似文献   

8.
孔子在说诗实践中之所以给予"情"以充分重视,就是想从"情"教来建立人道,最终将人的心理情感导向对仁德的追求,使人性朝着善的方向流化,从而实现"温柔敦厚"的《诗》教结果。  相似文献   

9.
陈仅蔑弃以考据训诂解《诗》之法,倡导从《诗经》用韵入手,诵《诗》以会悟其情其趣。他认为,《诗经》是后世诗文用韵之祖,归纳剖析《诗经》用韵情况,并从用韵角度析论《诗经》中诗歌的章法结构及用韵造成的节奏之美、艺术特色。陈仅以韵诵《诗》,注目于"《诗》之为诗"的诗歌属性,是对《诗经》的文学诠释。  相似文献   

10.
先秦孔子以"诗"为教,言修身当先学诗,强调诗的政治教化作用,即为"诗教". 后世推尊儒学,奉《诗》为经,"诗教"思想遂传承久远. 探其广传之根源,其一,"赋诗言志"[1]对春秋时期"诗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极好的推介作用;其二,"独尊儒术"是"诗教"思想极盛于汉的重要原因;其三,封建科举取士制度是隋唐及此后"诗教"思想在士子阶层广为传承的根本原因;其四,宋元明清时期话,本小说、杂曲百戏等民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艺样式,也使"诗教"思想得以在市井细民之间广泛传承. 及至近代,虽因读经之衰落而致"诗教"思想沉寂良久,但今人若能在继承古之"诗教"传统基础上,假之现代科技之条件,丰富创新"诗教"之传播方式,必将有利于"诗教"思想之复兴,有助于"诗教"兴国之大业.  相似文献   

11.
《唐人万首绝句选》是清康熙年间“诗坛圭臬”王士祺(号王渔洋)编纂的最后一部唐诗选本(以下简称为“渔洋选本”)。该选本是对赵宦光、黄习远本《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为“赵黄选本”)进行的删纂,对于清代诗学尤其是绝句领域的研究极有价值,故有必要通过对《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读,弄清该选本的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渔洋选本基本符合唐诗当时发展实情、以诗人诗作本身的造诣选诗。该选本虽选“四唐”之诗,以选录中晚唐诗人诗作偏多,但通过该选本对赵黄选本的删纂仍可窥见该选“略重盛唐”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黄金台"的典故常常出现在中国文人表达"怀才不遇"与渴望"招贤纳才"的诗句中。由于朝鲜文人对"黄金台"意象的接受,他们在诗歌中谈及人才问题时,对"黄金台"典故的运用与中国是相通的。但是在明亡清兴之后,随着东亚政治格局的改变,朝鲜士人"思明反清"心态的形成,"黄金台"被适时地赋予了"思明反清"的新内涵,朝鲜文人对"黄金台"典故固有意象的这种"篡改",体现了他们对明清关系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是民国时期学贯中西的著名教育家。他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吸收西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援引西方教育实践的先进理念,从国家独立、社会改良和振兴学术研究的目的出发,架构了“人格独立”的教育思想,并贯彻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从剖析“人格独立”思想的实质入手,探求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认识根源,梳理西方文化尤其是德国教育实践和法国大革命思想对其产生的影响,透射蔡元培教育救国思想和开展思想启蒙的理念,对于今天教育教学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诗人马恂的《此中语集》五十六卷已经散佚,仅赖史梦兰《永平诗存》收录才得以部分流传.其诗歌创作承继了杜甫的“诗史”精神,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由于受长期科考应试影响,加之当时宋诗运动的熏染,其诗歌表现出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倾向。马恂这类诗人是清代冀东文坛上不可忽略的存在,对于清晰描述清代冀东文学发生发展脉络意义重大。因此以史梦兰《永平诗存》的整理出版为契机,系统彻查冀东地区清代诗文集的存佚状况,从而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整理,将是振兴冀东文学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5.
《今词初集》是清初一部极具特色的词选,其中收录了编者纳兰性德17首词作,是单个作家选词比重最大的。所选录的词作体现了纳兰"独抒性灵"的词学观念。另外,选词中还有典故的大量运用,这种看似矛盾的创作手法实际上也是与纳兰词学观相统一的,是纳兰调和理论观念与创作实践冲突的体现。纳兰词"自然"的美学传统渊源有自,消融了清初词派的隔阂,而纳兰词主"情"的特点也对清代词坛的创作起到了补弊纠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浊世剩儒真”——岭南大儒简朝亮笃实沉潜、经明行修、著述等身,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经学家、教育家。对其入、其著、其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探讨传统学术在中西、新旧彼此交织的中国近代文化递嬗中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和艰难处境。张纹华的《简朝亮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又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与研究角度。作为首本系统探讨简氏生平与学术思想的专著.它对学界深入研究简朝亮、朱次琦、“九江学术”甚至清末民初的岭南学术都有重要的启引作用。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该书中存在很多失误,对其发挥更大的学术价值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是一部大型古籍目录,为研究者提供了较准确、可靠的文献资源信息和检索途径,对于研究清代学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因各种原因偶有著录失当之处,如作者姓名错讹、版本信息错误、同一部书重复著录等。本文对这些讹谬之处作了相应订正。  相似文献   

18.
《清代殊卷集成》收录的许承尧乡试殊卷,具有多方面的文献价值。该珠卷资料是有关许承尧的珍贵文献:许承尧的个人信息、家族世系,业师、受知师,科份页以及三份乡试的文卷等。这些有助于了解近代徽州末代翰林许承尧的家世背景,求学历程,以及他早年的个人抱负、经济思想及其诗文才能;并据此订正学术界许承尧研究中的某些舛误。  相似文献   

19.
晚清幼儿师资职业化经历了立足于本土、不断积累、逐步获得突破的演进历程。本文梳理了晚清幼儿师资的来源,整理了清政府主动采取本土改造、"引进来、走出去"等措施培养幼儿师资的政策,描述了晚清有识之士从"女子无才便是德"到"兴女学"培育幼儿师资的立场转变,并介绍了晚清幼儿师资职业化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公正与廉洁:大学生廉洁教育传统文化读本》一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从浩如烟海的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选取了"公正、廉洁"的廉政文化要义,概括出"公正为民"、"公忠为国"、"公正执法"、"刚直不阿"、"光明磊落"、"清正廉洁"等主题,通过导读、名言、名篇、名人故事的编纂,有叙有论、有述有析,叙、述、析、论得当。该书挖掘了中华传统廉洁廉政思想资源,弘扬了优秀传统廉洁廉政思想精华,丰富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为大学生提供了廉洁廉政文化教育盛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