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以及国内美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现实主义绘画理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理论的解读,进一步阐述了徐悲鸿绘画思想的创新性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代画家悸南田的画论著作《南田画跋》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南田画学以阐发山水画理为主,其中蕴涵着丰赡而渊深的绘画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主要关涉山水画的创作主体、艺术本体、审美标准以及山水画的多重境界观,形成了以“逸”为主的绘画境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是以线造型为主的艺术,线条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画中,不论何种线条,都不仅用以表现对象的形、质、空间,还充盈着画家的主观意蕴和情思,并以章法、气势、虚实最终达成"气韵生动"这一绘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庄子书中多借寓言来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虚静"的审美心胸,"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行为表现,"解衣般礴"的审美自由精神这三点是庄子的绘画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而且,庄子是借助对绘画美学思想的阐释来完成他对艺术之道、艺术人生的追求。思想对中国古典绘画美学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六朝山水画的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南北宗论"是明末中国绘画理论家、画家董其昌在绘画理论上最有影响的作品,也是后人争论较多的一部中国绘画理论。董其昌发现中国绘画史上有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和艺术风格,于是他提出了中国绘画的"南北宗论"。他认为"南宗"绘画是"顿悟";"北宗"绘画是"渐修"。在画论中他有意推崇"南宗"画中的"文雅、淡柔、多韵"的绘画精神,有意贬低"北宗"画中的刚硬线条、急烈皴法及愤满不平之纵横气。"南北宗论"是一个时代艺术思潮的产物,它对后世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子庄是一个独具个性和风格魅力的画家,他从传统入手,以生活为创作之源,认为绘画应通"心灵",得"机趣",追求平淡天真、迹简意远的艺术境界。他善于攫取身边平凡的素材,重视身边的美,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尽管他后期是生活在精神禁锢最严酷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绘画作品却几乎没有任何政治色彩,而是按照艺术自身规律付诸实践。"文革"结束后,正当人们为中国画的发展焦虑和茫然之际,陈子庄横空出世,他的画昭示了传统文人画精神的博大精深和未有穷时,这正是陈子庄绘画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清代名人山水画家布颜困撰有《画学心法问答》。作为人画家的布颜困,比较侧重于南宗的绘画理论思想,同时也重视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来总结绘画的一般创作原理。他尤其主张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师“造化”为法,作为创作的基础,这符合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充满生命之精神的自然观,而且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8.
石涛的绘画艺术是辉煌的,从他的的影响范畴来看,他不仅以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又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和绘画理论的丰富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石涛晚年绘画作品的墨法、笔法、构图、书法等方面的梳理与总结,可以看到石涛的画风"笔无定姿",他能够根据客观物质的各种形态、质地、面貌的不同,画出各种物象的变化且不为俗套.  相似文献   

9.
果成是清代继担当之后的另一位著名的云南画僧。他的绘画深受宋,清两代著名画家郑思肖,郑板桥等人影响,以擅画兰花图而著称。他绘画的兰花,竹,牡丹等花卉图,写意性较强,思想内涵丰厚,较好地继承了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是晚清云南画坛上的一位较有影响的重要画家之一,清宫廷曾收藏有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张大千是中国绘画史上百科全书式的巨人。他对20世纪美术有着全方位的立体的贡献:集中国古典绘画传统之大成;全方位的画家之画;多画科并举;艺术收藏富可敌国;鉴赏才能无与伦比;艺术踪迹遍及全球;自创大泼彩;研究敦煌艺术的中国第一人;多才多艺的艺术天才;中国美术的重要对外传播者。  相似文献   

11.
在杜甫的题画山水诗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他对诗歌艺术及绘画艺术的重要见解,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杜甫注重神韵,崇尚形神兼备之美,注重虚实结合,强调想象,认为画家要乘兴遣画,讲究经营位置,他的诗题画与咏怀相结合,延伸了画意,达到了诗画交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庄子思想对我国绘画影响至深,约之主要表现在五方面。一是“道法自然”的思想使之崇尚画家的“解衣般礴”,屡为后人所称道。二是“蝶梦庄周”的寓言启迪了画家“物化”的思想,作审美的、非功利的关照。三是通过称道工匠之技,贯注“道进乎技”的精神,说出了艺术创造的规律性。四是以“心斋”、“坐忘”的学说,在神秘之中昭示了“虚静”对创作的重要。五是从美丑的相对性中进一步发掘丑中之美,对后世的人物、花鸟等画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思想,“至博、至大、至深、至约”,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文风。庄子是中国历史上富有特色的哲人和美学家。庄子美学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巨大影响,近年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有人认为,其哲学即其美学。我想补充一点,就是庄子美学更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人生自由的强烈愿望。庄子人生哲学就是要寻求一种逍遥自由,适意自得的艺术的、审美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只有在精神与“道”契合时才能达到。要达到与“道”  相似文献   

14.
宗炳《画山水序》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篇论述山水画理论的重要著作,学术界对《画山水序》的各种理论命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宗炳在传统山水画创作远未成熟的情况下,建构了系统的山水画理论,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却是非常薄弱的。慧远强调以"形象"的审美体悟本体的"形象本体"之学,为山水画理论的建构奠定了思想基础。宗炳追随慧远并接受"形象本体"之学,这是形成《画山水序》前瞻性的山水画理论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雪域山水"作为特定文化圈的一种艺术形式语言,不仅潜藏着山水画家深层心理的文化原型,同时也在不断置换、发展着山水艺术现实形态。以"雪域意象"为论点,将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绘画语境作为对"自然之美"展开的一种艺术观照,不仅是对"地域性"美学评判的分析与探究,更是借自然山水来折射画家生命境界的皈依和对山水艺术精神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著名的画家,是清初四僧之一,明王室的后裔,由于坚持自己对明朝的忠贞思想,所以在清代不愿仕官,一直隐居在山林,以绘画来抒发自己情感,是典型的文人画,一生画了大量的作品,但是他笔下的形象非常个性,充满了自己的悲情,是一个创新的画家,其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文章试图从他不平凡的人生来探析八大山人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以及国内美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现实主义绘画理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理论的解读,进一步阐述了徐悲鸿绘画思想的创新性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徐复观先生曾在他的《中国艺术精神》中说过:“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所导出。”庄子是主张返归自然,泯灭自我的大师。他把物我一体,与道为一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嵇康的意义就在于他把庄子的理想的人生境界人间化了,把它从纯哲学的境界,变为一种实有的境界,把它从道的境界,变成诗的境界,从而成为第一位把庄子的返归自然的精神境界变为人间境界的人。  相似文献   

19.
黄宾虹是中国古典山水画艺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黄宾虹一生的绘画与金石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金石美学又使他对书法和绘画的认识进入刚柔相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他于山水画创作中总结出“画之道在书法中”,“以书法之法入画”的系统理论,从而形成“雄浑古朴”的金石风格。  相似文献   

20.
曾贵斌 《教师》2013,(11):128-128
本文对中西绘画艺术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通过中西方绘画艺术史上不同时代的画家、传世作品、传世绘画理论、现代批判理论等方面的分析,总结了中西绘画艺术追求的绘画境界的相似之处,试图寻找绘画艺术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