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每位名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质,每位名师成功的背后也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新的一年,编辑部将名师讲坛栏目扩容,通过名师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事迹,让读者不仅了解他们的教学成就,更能走进名师的工作和生活,触摸名师的人生,与名师进行心灵的会晤,从而全方位解读名师。第一期,我们邀请到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汪云介绍她的成长经历,呈现她在课堂上的教学细节。希望教师们能通过该栏目,反复咀嚼、品味名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思想的精髓,从而审视自己的教学,正确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和规划,并逐渐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朝名师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相似文献   

2.
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反映了他专业发展的逻辑。无数位优秀教师、教育家的成长轨迹,便汇聚、呈现出教师成长的规律。本刊2012年特设“走进名师”栏目,并将陆续推出一批反映近年来在基础教育和教师培训中颇有影响的名师、名家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历程的文章,以飨读者。我们期望通过这个栏目,使广大青年教师能够从名师的成长经历中获得启发,尽快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定位,科学制订专业发展计划,在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和感悟中实现专业提升。  相似文献   

3.
我,长大的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1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名师人生”栏目拿什么奉献给一直关心、喜爱这个栏目的读者?李吉林老师饱含真情的《我,长大的儿童》,如一首优美的儿童教育诗,它浓缩着李老师成长的足迹,充盈着她“爱会产生智慧,爱与智慧改变人生”的育人情怀……可以说,李吉林及所有的名师都有耀眼的荣誉和光环。“名师人生”栏目就是让读者从名师平凡的人生的真实感悟中,去领略所有的名师都是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学科教学的探索中,走上成功之路的。如果广大读者能在每位名师成长、探索的过程中受到启迪,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起个人的反思型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则是我们开设“名师人生”栏目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阳光的园丁     
名师档案:杨志芳,南昌市洪都小学语文教师,任教十多年,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友班主任工作,并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的教学研究。曾有多篇教学论文、随笔、教案设计获省、市、区的奖励。她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一样多。自己能与学生在课堂上一道幸福成长,是她教育生涯中最大的快乐与心愿。名师心语:学校是大海,孩子是鱼,大海里有了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5.
2006年,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名师成长途径与策略研究立项,课题兼顾名师成长的个性和共性,关注名师成长的差异性,多层次探索名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策略。两年多来,该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大批中小学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本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各自的成长经历也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名师培养提供可资借鉴和操作的策略。从本期开始,《今日教育》师者师栏目将陆续报道一批具有代表性、快速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学名师,从各个不同侧面介绍他们的成长经验,希望能够为更多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项晓英 《文教资料》2014,(28):183-184
日记教学被许多老师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心路历程。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写好日记不仅能提高自身素养,更能使自己的心理压力得到适当释放。每位教师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学生爱上日记,乐于日记。  相似文献   

7.
赵昌木 《早期教育》2004,(7):U006-U006
教师的教学反思应该是多角度、多维度的。在布鲁克菲尔德(Brookfied,S.D.)看来教师的反思主要是对各种假定的反思而我们认为教师的反思除了要对各种假定、信念进行审视外,还要学会:1.从自己的经历中反观自己。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经历都蕴含着他(她)的体验、经验,反映出他(她)所处的环境和所过的生活。然而,仅仅拥有经历并不意味着已经对它进行了反思,只有对它们进行理解、分析和批判,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和进步。2.通过学生的眼睛省视自己。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结果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许多优秀教师正是通过学生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在假期校长研讨班上,培训学校的教授提出了一个讨论话题:"说说校长职业生涯中,哪种经历对自己成长促进最大。"各位校长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发言。有的认为实践出真知,实践锻炼对自己的成长帮助最大;有的认为学习作用最大,学习经历能使得自己带动学校一步步发展;也有的说课题研究对自己的帮助大,通过做教育和管理的课题研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校一步步成长起来……校长的经历不同,发言的角度不同,观点不一。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平台能切实帮助校长迅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共生写作和再生作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很多老师都为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而苦恼。但全国有一批名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为了让更多老师分享名师的经验,也为了推动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开设了"名师有招"专栏,请名师们亮出他们的高招。希望大家予以关注并及时反馈意见,也恳望全国的语文名师通过这个栏目奉献出自己宝贵的作文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副校长,关注每一个教师的成长,注重和教师们进行思想的沟通交流,是名师窦桂梅一进关心和努力的。为了促进每位教师自身的发展,她曾给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写了一封长信。下面是她和焦玫老师交流读书话题的信。  相似文献   

11.
有位教育家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他坚持写三年教学后记,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教学后记如催化剂,能推动教师茁壮成长起来,向教育家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有位教育家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他坚持写三年教学后记,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教学后记如催化剂,能推动教师茁壮成长起来,向教育家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从观赏名师的课堂,到自我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们的迷茫集中在一个点上:该怎样学习名师。 我们认为,学习名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行动。我们提倡以名师的课堂所折射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来反思我们的教学现实,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从而走向专业成熟和精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更科学合理地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本文作者尝试从建立“教师师成长档案”入手,让每位教师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使每位教师都能看到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此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激发教师的发展潜能,从而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我国名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成为名师,是每位教师的理想。如何才能成为名师呢?《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倡导与名师展开思想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在理性的剖析和心灵的意会中,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收获教育智慧。尤其是在走入新课程之际,广大教师无不企盼借鉴名师的成功经验,获取教育智慧,以适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丛书已出版22本,每本书收录一位名师,包括“人物小传”、“教育思想概述”、“课堂操作实录”、“专家评述”四个部分,真实再现了这些名师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实践和成长经历。对有心的教师来说,《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丛…  相似文献   

17.
一名普通的教师,怎样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进而成为具有鲜明教学主张的卓越教师呢?本文选取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成功典型,剖析他们的成长经历,归纳名师们教学主张形成的基本路径——知识积累,从强基固本走向厚积薄发;实践反思,从教学尝试走向技术娴熟;经验打磨,从传承创新走向德艺卓越;思想提炼,从行下之作走向行上之思。前辈名师们成长的宝贵经验,必将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埘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教育后记是进行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进行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源泉。叶澜教授主张:“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位教师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纳也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所以,深入细致地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提升经验,发现问题,完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学名师专业持续成长要求教学名师实现"二次成长",通过深化对教学名师的认知更好地分析其"二次成长",可以推动教学名师队伍建设。采用质性研究法剖析某重点学校教学名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二次成长"困境及其解决策略,并将其行为背后的"二次成长"与教育生活进行了联系。重点归纳一名教学名师突破"二次成长"困境的策略,即自我统整、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研究发现,教学名师的"二次成长"与其教育生活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