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文学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徽州文学有自己的地位和价值,但长期以来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反而出现了轻视、贬低和简单否定的情况。本文把徽州文学摆在徽州文化、安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背景下加以考察,论述和说明徽州文学的独有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徽州审美文化的"徽派"特征具有重要的精神内涵,它是徽州文学、艺术审美风貌产生的内在根据,是徽州人审美精神世界的本质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伦理至上的道德理性和经世致用的实践理性并重;第二,崇尚锦绣辉煌的宏富之美的审美取向;第三,追求宁静致远、淡雅高古的意境之美的艺术风格;第四,尊崇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天然之美;第五,拥有"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这是徽州审美文化的精髓,相关研究对当下安徽文化振兴以及中国审美文化建设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学,是课程教学改革凸显“地方性”的重要体现.以“徽州文学”为例,从徽州文学的创作状况、主要类型、基本精神等方面论述徽州文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另外徽州文学进入《大学语文》教学在内容设计方面可以通过凝练主题及根据特定主题选取地方文学的经典作品体现教学内容的鲜明主旨,同时通过相应的单元拓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明清徽州文学发展到鼎盛,徽州女性文学更是蓬勃发展。明清之际徽州闺媛数量达到140余人,这些女性或是名父之女、或是名士之妻、或是令子之母,抑或多种身份兼而有之。创作的诗词数量颇丰,题材丰富多样。其中的弃妇诗更能代表徽州女性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世界。徽州闺媛诗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学存在,她们的作品不仅具有女性诗作共有的特征,也体现了"程朱阙里"闺媛诗人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5.
徽州古街是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和载体,是徽商在徽州本土成长兴盛的大本营,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重要平台。保护徽州古街就是保护徽州古村落、保护徽州文化整体生态、保护徽州文化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6.
由于清代徽州女子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名媛的不断涌现。清代徽州名媛呈现出家族化、分布在各个阶层及与徽商同兴衰等三大特点。清代徽州名媛的涌向促进了徽州社会文学主体的不断扩大、家庭教育水平的日益提升,但也加剧了徽州的节烈之风。  相似文献   

7.
徽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仍然缺少美学维度的考察。徽州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审美文化,蕴育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徽州的文学、戏曲、绘画、篆刻、雕刻、建筑等艺术凝聚着徽州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徽州的美学家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表达出自己的美学观念。重视徽学研究的美学维度,对于把握徽州人的精神创造性、有效阐释徽州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发展当代审美文化以及进一步深化徽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生于徽州,该地域的文学元素植入其记忆和心灵之中从而又自然地渗透在其创作中,《儒林外史》与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研读《儒林外史》管窥徽州文化,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徽州文化在文学中的表现,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徽州文化对吴敬梓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徽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仍然缺少美学维度的考察.徽州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审美文化,蕴育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徽州的文学、戏曲、绘画、篆刻、雕刻、建筑等艺术凝聚着徽州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徽州的美学家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表达出自己的美学观念.重视徽学研究的美学维度,对于把握徽州人的精神创造性、有效阐释徽州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发展当代审美文化以及进一步深化徽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徽州名贤,灿烂史册.古往今来,几多"世界第一"、"中国第一"出自徽州,本文列举并简介了这些"第一".  相似文献   

11.
徽州文化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三大基本内核,徽派民间家具具有浓郁的徽州文化特征。文章着重从文化背景,家具造型、装饰以及陈设分析徽派民间家具的礼教追求,探究徽派民间家具的礼制文化渊源。文章以家具设计为契入点,以徽学研究为理论基础,结合民俗学的研究成果,集中探讨徽派民间家具的礼教特征。  相似文献   

12.
徽州文化是颇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徽州民谚、民歌与民谣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关于此的英译研究在徽文化研究领域尚属空白。以徽州民谚、民歌、民谣与徽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探寻其英译策略,可以在译语中传真与重构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13.
回族作为中国本土儒家文化与外来伊斯兰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有他本民族特殊的礼仪习俗。主要表现在饮食、婚姻、丧葬、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回族婚姻形式发展演变的研究,对回族族际婚的主体双方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探究回族族际婚姻的真实情况,探讨回族族际婚姻对回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推理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科研方法,对宁夏高等院校回族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及其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籍以了解分析现代大学生篮球运动价值观和消费行为,旨在促进大学篮球运动的开展,增加校园篮球运动人口,提升大学生篮球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5.
当前,有些学者把徽班的“徽”字理解为徽州,从而造成徽班起自徽州的误解。实际上,徽班在概念上实指安庆班,它的基本曲调“二簧”形成于安庆,它的主力是安庆艺人。这三个方面清楚表明,徽班起源于安庆,徽班实质就是安庆班。  相似文献   

16.
陈建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57-59,70
苏州是一个地处沿海的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回族是苏州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语言情况值得关注。对苏州回族居民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掌握程度、语言态度的调查表明,在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生活中,普通话、苏州话、其他汉语方言的社会分工明显。苏州回族居民普通话、苏州话掌握得较好,回族别同用语掌握得较差。在感情和理智上,他们更认可普通话和苏州话。  相似文献   

17.
关于张元干的出仕时间,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编之《唐宋词选》认为是宣和元年(1119)。程千帆、吴新雷合著之《两宋文学史》亦特同一见解。本人通过考证,认为早在政和三年(1113)时,张元干已出仕。关于张氏致仕的原因,前人多认为系“不屑与秦桧同朝”。本人则通过对张氏自靖康至绍兴初之行踪的考辨,认为其致仕实与秦桧无关,真实原因是为了“避谗”、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场域中的行动者为理论视角,在徽村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徽村村民拦车事件这一集体抗争行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徽村村民先后采取了举报与上访、暴力抗争、日常抵抗的行动策略,推动了徽村旅游场域的结构变迁。  相似文献   

19.
回族语言、回族教坊与回族社区幼儿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特定的社区化,对每个社区成员施加影响,对社区内的学校教育系统地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要发展回族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协同家庭、社区、幼儿园的力量共同提高办学质量。其中,重视社区教育的力量,求得其支持,对回族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改变其幼教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回族语言的特点和功能提供了现代幼儿教育与回族本土化相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甘肃徽县方言是北方方言中西北方言的一个分支,属中原官话秦陇片。从对徽县境内各方言点的调查情况来看,徽县方言在语音上与普通话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其内部差异也是明显的。在此,我将徽县方言(以城关口音为代表)与普通话进行对照,找出其在声韵调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进行辨正,以方便徽县境内的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