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要读一些中华经典--序《〈老子〉〈论语〉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庆刚去 ,重阳又来。秋风今是 ,不是春光 ,胜似春光 ,战地黄花分外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征路上 ,佳音频传 ,喜事迭出。《〈老子〉、〈论语〉今读》(以下简称《今读》)也即将出版。我热烈祝贺《今读》出版 ,我的祝贺是发自我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谐振的真情 ,心心相印。我校涂又光先生讲得极为深刻 :在基督教世界 ,几乎每人都得读一本书 ,《圣经》 ;在伊斯兰世界 ,几乎每人也都得读一本书 ,《古兰经》 ;那么 ,我们中国呢 ?也得如此 !读什么 ?读《老子》与《论语》。作为中国高级人才 ,还得再读一些中国经典著作。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 ,我…  相似文献   

2.
学会读书     
读书其实也有读书的学问,正因为如此,才有读一部好书有如交一位好朋友之说。   我最爱读的书不是那些文坛上最走红、最流行、最畅销的长篇巨著,而是些有着真知灼见的小篇什,有时也迫使自己读一些世界名著,但常半途而废。原因是那些名著代表的仅是译者的水平,也有读二至三遍的,如《红楼梦》《羊脂球》《茶花女》,其情其景常感动得我淅淅沥沥地哭泣,有时甚至扑倒在地,落花流水地哭,可见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除这些之外,读的更多的是业务书籍。   我常想,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人间世事,难免孤陋寡闻,“胸中卷帙浩繁,挥笔…  相似文献   

3.
《爱的教育》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国的儿童名著,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1920年,夏丐尊先生得到这本书的日译本后,一边读一边流泪。他许愿要译成中文,不光是给孩子们读,也要让父母和教师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感动的泪、惭愧的泪。身为教师,我反复诵读,觉得这实在是一本好书。它以最朴实的语言,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莫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中有《总论为学之方》一卷和《读书法》两卷,我希望读肯花点时间去读一读,对于怎样进入中国旧学间的世界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苟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径。  相似文献   

5.
我用了整整两个星期的业余闲散时间,终于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我读外国的学名一般都是要回读的,可这一本我没有.因为这本书太动人心魄了,即使一个心肠再硬的人,读了也会感动的,甚至会流泪,何况我是一个好动感情的人呢?《爱的教育》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名,它是用日记体的形式写就的.  相似文献   

6.
越走路越宽     
与《老年教育》结缘已有10多个年头,由于耳濡目染,老伴和子女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铁杆读。每期杂志二来,全家老小争相阅读,不少亲友也慕名上门借阅。在我的影响下,已有6位退休教师订阅了《老年教育》。  相似文献   

7.
高行健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家。他的获奖是一次有争议的获奖。《灵山》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你可以将它否定得一无是处.也能够将它视作完美的极品.其中的是是非非读当然心中有数,学史自然会有评判。作为眼下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重要的是认识他的作品.《灵山))是高行健所有作品中最难读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部。读和评论家便将解读的目标指向了《灵山》.  相似文献   

8.
郭靖 《广东教育》2003,(9):55-56
“电影《花样年华》导演王家卫看中了莫言的新小说《檀香刑》,有意将其拍成电影。他说小说写得很好,就是花100万也要买下来。”我是因为看了这条消息,才去读《檀香刑》的。到目前为止,王家卫电影里还没有大陆作家的作品,那么在他眼中,这会是怎么样的一部“写得很好的小说”呢。当我看完了《檀香刑》之后,我还是大吃一惊,我的直接的阅读感觉,  相似文献   

9.
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徐大同我知道鲁迅还是在中学时代。那时,除了在国文课本中读了几篇他的作品外,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课外也读了一些他的著作。知道了《阿Q正传》、《狂人日记》、《彷徨》、《呐喊》、《药》,也知道了孔乙己、祥林嫂和闰土。叶绍钧、夏丐尊等人一样,...  相似文献   

10.
曹璇  谭伟 《大学时代》2005,(6):18-19
“我也要写武侠”我的父母都是医生,也都是武侠迷。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阅读《七侠五义》《杨家将》等章回体小说,这样的书读多了,难免做起武侠梦来,幻想自己能有一身武艺,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第一次读到《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时,十分激动,没想到新派武侠能把故事情节写得这么曲折,把人物个性写得这么鲜明。我也要写武侠,这两部书让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于是模仿这两本书的情节,加上平日里自己的幻想,在作业本上写了起来,本来以为会是一部煌煌巨著,不料写了不到十页纸就煞了尾,取名《白衣侠女》。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它给…  相似文献   

11.
于莉 《小学语文》2007,(8):54-55
说来得感谢人教网萤火虫教师读书会,第一次读曹文轩的作品,是在萤火虫教师读书会举办的“儿童文学阅读研讨会”上,蒋军晶老师执教了一节《草房子》班级读书会。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交流着,一个个可爱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交流中逐渐鲜明。回来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找来《草房子》一口气读完,然后又读了曹文轩的一系列作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丌天择 《学子》2004,(8):22-23
很早就想把《荷马史诗》全部读完,可仅仅一部《伊利亚特》我就读了近半年,惭愧自己阅读能力低下的同时,也为荷马——一个盲人——能将公元前十二世纪的一场战争,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而感动,但更让我感动的是《伊利亚特》本身!  相似文献   

13.
留住纯真     
今晚,我读了一篇名为《月光手帕》的散文。文巾的那位小姑娘把一片月光误认为是手帕,弯下腰去拾。正是由于作者捕捉到了这么一个动人的画面,才写下了自己的感动——“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空灵,走过去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练得很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4.
刘景蕉 《福建教育》2006,(10A):55-55
2006年1月18日,我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短信:“刘老师,你的文章已刊发在《福建教育》第2期,敬请关注!”我把这条短信读了又读,第一次体验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学习了五首外国诗歌,我发现有三首是批判社会的 (《浮云》、《豹》和《我们都是被囚的动物》 )。一个社会无论多好,它总有自己不理想的地方,就是光辉灿烂的太阳,它里面也有黑子呢。所以,我觉得,对社会中黑暗不公现实的批判是必要的。该赞美时赞美,该诅咒时还得诅咒。   相比之下,《浮云》和《我们都是被囚的动物》要好懂得多,它们主要想表达什么,一目了然。《豹》的主题就隐藏得很深,读第一遍,我眼前好像只有一只豹在铁笼中有气无力地走,我不敢说自己“把握”了这首诗歌。多读两遍后,我感到这诗还不赖,让人想多咀嚼它几回…  相似文献   

16.
叶丽嫦 《师道》2005,(12):63-63
《师道》是我读师范时十分爱看的一本杂志,我从她的身上吸取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今年学校应刘博士的推荐,给我们每人订了一份《师道》,我心中暗暗叫好。  相似文献   

17.
小引《金瓶梅词话》虽然是一部自话长篇小说,但是读懂读通并不容易。香港学者马力先生在《评梅节点校本<金瓶梅词话>》中说到:“大陆研究《金瓶梅》的学者王汝梅也承认,《金瓶梅词话》‘有很多句子、词语尚读不懂、读不通’。”(《明报月刊》1988年3月号)他引述的这句话是我本着实事求是精神说的。我深感读《金瓶梅》之难。概言之,读《金瓶梅》之难有三:  相似文献   

18.
[案例1] 那次上《卢沟桥的狮子》一课,老师让同学们按顺序读课文。当轮到我时,我很激动,可老师却没有叫我,而是让全班同学齐读。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我知道,不就是因为我上次朗读时卡壳了么?你看不起我不让我读,我还不想读呢。从那以后,我对朗读非常反感,有一种抵触情绪,连语文课也不愿意上了。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了李希贵先生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和《学生第二》两部著作,感受颇深。李希贵的书,文字浅显易懂,却往往视角独特、发人深思。在《学生第二》一书中,作者敏锐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作者的思考是:要把教师放在学校第一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一部中国妇孺皆知的《水浒传》,我第一次读它便深深地融进了我的血液,我决心一生一世都要读它。其实一个人要寻找一本能陪伴一生的书,犹如寻找一个能爱一生的人,是一件很不容易却又极其幸福的事。有很多名著,我承认它们伟大,但我不喜欢,或者只喜欢一时一部分,绝不可能去读一生。一部值得读一生的书,不单单是这部书可以给你知识给你教育,更重要的是,在你漫长的一生中,它能陪伴你,它适合你的性格,像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它将融入你的血液和灵魂。《水浒》像一位母亲,它用民族文化的醇厚乳汁哺育了无数中国人。记得我第一次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