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集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于一体,产生于16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从西方歌剧的传入到中国歌剧的发展在人类的历史上存在了4个多世纪,歌剧在中国的传播是快速的,中国歌剧本土化的发展却是漫长和曲折的。  相似文献   

2.
歌剧作为以音乐为核心要素的整体性雅俗共赏艺术,源自于音乐而来,随着音乐的发展,逐渐演变的戏剧舞台表演艺术。在西方,莫扎特在歌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人们留下了丰富多彩并且独具魅力的歌剧作品,他的作品给世界歌剧的演变带来了巨大的贡献。这里就浅析以莫扎特的歌剧为中心,来探索一下他的歌剧创作以及独具特色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歌剧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歌剧是20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产物。中国的音乐家们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观念的同时,对西方歌剧这种体裁形式结合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习惯开始进行大胆尝试。本文从中国歌剧的启蒙开创、曲折发展、突破及进一步发展等几个阶段,揭示中国歌剧发展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4.
欧洲是歌剧的发源地。其主要形式是将声乐、旋律、舞蹈、戏剧、文学等相互融合在一体的舞台表演艺术。歌剧在西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古希腊戏剧,而自歌剧传入我国之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则起源于20世纪初期,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直至今日,中国歌剧不仅在作品创作,更在表演形式上有了很成熟的发展,中国歌剧的发展也更加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也使得歌剧这门"西学东渐"的表演艺术在中国人自己的舞台上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5.
歌剧1600年出现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是一门西方表演艺术,主要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歌剧一般以交响乐队伴奏,但交响乐队有时也不方便,在很多情况下,也会用到钢琴伴奏,所以我们在弹奏钢琴缩编谱时,应用交响化思维处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京剧和欧洲歌剧分别代表着东、西方戏剧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由于它们诞生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以及政治体制、民族性、哲学思想与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了中国京剧的写意风格和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形式以及欧洲歌剧的写实风格和以音乐为中心的欧洲歌剧演唱艺术形式。文章从戏剧的起始源头、发展脉络对中国京剧与欧洲歌剧作了阐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詹棉棉 《文教资料》2012,(29):62-63
中国歌剧是20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一方面借鉴了西方歌剧的形式,另一方面吸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营养,从而使中国歌剧日趋走向成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歌剧《江姐》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典范之作,它掀起了中国歌剧的第二次高潮,引领了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围绕着音乐表演艺术的相关探讨究竟存在着怎样一种"主体-理念"?什么才是西方音乐表演审美实践的"哲学-美学"基础和实质?这些审美观念又经历了怎样的嬗变过程呢?西方音乐表演艺术经验和美学观念与思想又如何应用于实际的音乐表演活动中,音乐表演艺术的视界和话语空间又在何处得以拓展和深化?本文是对西方音乐表演美学观念的演进历程的整体思考,以期探究西方音乐表演艺术的现代意义及音乐表演艺术的其他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燕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109-112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巧妙地将<茉莉花>等具有中国五声调式的"中国旋律"运用其中.在真实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双重话语环境下,普契尼根据音乐的需要、人物表演的需要对选定的中国音乐元素进行了选择性的审美化创作,十分明确地确定了其在歌剧中象征与隐喻的审美作用.<图兰朵>中真正中国本土音乐与作曲家本人独特音乐语言的完美糅合,对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以及歌剧声乐的教学和演唱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歌剧是西方重要的表演艺术之一,以歌唱和音乐作为表达剧情的主要方式。歌剧《伤逝》是中西结合的产物,将我国的文学作品用西方歌剧的形式呈现,具有明显的艺术特色,是我国第一部侧重心理表演的抒情歌剧经典名作。本文以咏叹调《不幸的人生》为研究分析对象,从咏叹调的创作背景、剧中人物个性的剖析、作品情感的处理、巧妙生动的二度创作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并从主人公心理情感变化与个性特征着手,结合自身的长期学习与舞台表演经验,对作品《不幸的人生》的情感表达和呼吸技巧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为演唱者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歌剧《苍原》中的咏叹调《情歌》,用西方歌剧的音乐结构创作手法和表演形式,呈现中国民族特色的经典唱段。在演唱时应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充分挖掘音乐内在的民族元素,展现作品其特别的民族情感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歌剧是我国音乐文化板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基于我国民族元素与西方歌剧传统的融合进而打造的具有中国独特韵味饱含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运河谣》正是融合了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戏曲、民歌、民俗等创作而出的表现民族气质的中国民族歌剧代表作之一。本文从作品音乐内容、音乐美学的角度对《运河谣》这部作品做简要分析,以期大众能对这部作品带来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利用当代西方后殖民主义观点深入探讨如何将我们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与歌剧这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高度融合和提升,形成独具中国本土特色和民族特质的"中国歌剧"。  相似文献   

14.
西方音乐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发展趋于成熟及完善,音乐流派、代表作曲家及其歌剧作品层出不穷,其发展高度是空前的.真实主义歌剧诞生于西方音乐的浪漫晚期,其创作理念源于文学,它是特定社会背景下大众审美需求的产物,此类作品立足生活,折射出人生百态,往往以悲剧结尾,具有极高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真实主义歌剧,是西方音乐浪漫时期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在西方歌剧史中亦具有一定的地位及影响.本文将以真实主义歌剧典范之作——《丑角》为例,对真实主义歌剧艺术风格特征进行探索并加以总结,从而了解其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东方主义视角下歌剧《图兰朵》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田学院学报》2019,(1):73-77
阐述歌剧《图兰朵》中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中国民间音乐、儒道思想、婚丧嫁娶习俗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从东方学的角度来看,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是西方话语语境中的东方元素,是西方主义者在西方价值维度下建构的产物,歌剧传播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其实代表的是西方的利益,观众由此产生的崇拜西方文明而鄙视东方、否定东方文明的"全盘西化"心理与文化自卑感,也是所有现代中国人应该警惕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歌剧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的诸多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古典音乐、古典歌剧和古典戏剧的优秀音乐成果,不断融会发展,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型中国歌剧。歌剧创作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尤其是歌剧中优秀的女高音咏叹调唱段更是脍炙人口、久唱不衰。当年那种"人人争唱洪湖水、处处都闻红梅赞"的盛况至今还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底。女高音咏叹调在歌剧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第二单元Reading Turandot in Beijing(图兰朵在北京)。本单元主要介绍西方音乐及其发展史,歌剧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本课是某音乐杂志一名英国记者对1998年张艺谋导演的在紫禁城上演的歌剧"Turandot"的评论。学生对歌剧这种西方的音乐形式普遍比较陌生,而对中国导演张艺谋导演的歌剧充满好奇。这一课会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民族歌剧的形成和发展记述,叙述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成长过程和时西方与本国音乐的借鉴与吸取,以及随后形成的各异的发展前进方向,并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方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歌剧《图兰朵》是普契尼的不朽之作。这部以中国故事为题材的《图兰朵》是普契尼的最后一部作品。歌剧从中国素材、传统乐器、民间音调等方面大力渲染了"中国风",并成功运用了极具中国色彩的"茉莉花"这一清新优雅的旋律,使得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得到完美的融合。本文将从歌剧《图兰朵》中所体现的"中国风"、歌剧《图兰朵》中丰富多彩的"茉莉花"两方面,探究歌剧《图兰多》的艺术魅力之根源。  相似文献   

20.
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之后,中国音乐工作者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洋歌剧,开始了中国歌剧的探索之路。经过近90年的摸索与总结,时至今日,中国作曲家们励精图治、兼容并蓄,把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同西方完善的作曲技巧结合起来,掀开了中国当代歌剧创作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