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片断一:(师引导学生解读课文题目)生:老师,我想给编辑叔叔、阿姨提个建议——这个题目太长了,读起来有点拗口,是不是可以把“必须”这个词去掉?师:请同学们发表意见:课题中的“必须”能去掉吗?注意联系课文内容讲出自己的理由。(生自学,合作探究,师巡视,相机点拨)生:课文里说:“这时,耳边传来爸爸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是爸爸对汤姆说的话,如果去掉“必须”,题目前后就不能加引号了。师:说得对。但可以把爸爸说的话改成这样呀:“你把这条鱼放掉!”生:不好!“必须”,有一定得这样做的意思。去掉“必须”,命令的语气就…  相似文献   

2.
杨芸萍 《云南教育》2005,(26):32-33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教学主要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以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杨芸萍老师参加昆明市第二届骨干教师培训后,回校试教本课,受到好评。  相似文献   

3.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教学主要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以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杨芸萍老师参加昆明市第二届骨干教师培训后,回校试教本课,受到好评。]片断一师:  相似文献   

4.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探疑则能获益。”语文的本质是通过涵咏文字,提升人文素养,提高语言敏感度的基础学科。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质疑,从质疑中读书,从质疑中领悟文本,才能内化于心,丰富自己的语文积累。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并在学生的质疑问难处点拨迷津,展开探究,这能使课堂教学风生水起,柳暗花明。一、在题眼处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题眼是文章的根本所在,也是探寻文本主旨的关键点,在语文阅读课堂中,从题眼人手引导学生质疑,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我在上课之初便让学生针对题眼质疑。师:大家一起读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注意,哪个字眼的语气要重?生:必须。是命令的口气,不容商量,必须无条件服从。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质疑:这是谁对谁说的话?(爸爸对儿子)为什么必须要放掉?钓上来的鱼为何不能带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质疑,仔细寻找文本的脉络,梳理线索:抓住“必须”两个字,首先要读出“我”钓到鱼儿的兴奋、快乐,然后要读出爸爸态度的坚决、不容商量。这样一来,钓到鱼儿的快乐与必须“放掉这条鱼”的命令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爸爸的不容置疑和“我”的心理矛盾,构成了文本的精彩看点,借此,学生也深入体会到了文本的意蕴。那么对“我”来说,到底放还是不放呢?这是学生急于知道的问题,也是他们乐于继续读下去的动力所在,这种希望尽快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的阅读欲望激励着学生深入课文之中。  相似文献   

5.
今天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学生热火朝天争论的场面还浮现在眼前。《“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一篇记叙文。课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爸爸到湖中小岛钓鱼。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由于没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在爸爸的要求下,汤姆把大鲈鱼放回湖里,遵守了规定。作者将人人都应该时时处处严格自律,遵守公德、执行规定这样一个主题寓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感人至深,意味无穷,孩子们现在最需要正是这方面的教育引导。课文除语言浅显,层次分明,叙事清楚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贺成金老师执教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不禁为其精心设计的阅读课而陶醉。现将自己的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文字虽不艰深,但是寓意却十分深刻,三年级的小学生很难  相似文献   

7.
一、注重生成,鼓励学生自化地辩论 在我校的一次教学比赛中,有位教师在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汤姆该不该放掉这条鱼?”课堂响起了两种声音“放!”“不放!”有些教师适时抓住了契机组织学生展开了一声激烈的辩论:不放,“我觉得汤姆好不容易才钓了一条大鲈鱼,放了?谁舍得.”  相似文献   

8.
【学习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7课 【教材简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回忆了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相似文献   

9.
严息美 《教学随笔》2007,(11):19-19
案例 苏教版三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2-4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或者还有什么不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贺成金老师执教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不禁为其精心设计的阅读课而陶醉。现将自己的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一、立足句子,写中明辨道理案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师:汤姆有遗憾吗?他后悔吗?师: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师:哪一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板书:铭刻)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相似文献   

12.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汤姆和爸爸一起钓鱼,有生以来第一次钓到了一条大鲈鱼,高兴之际却被爸爸要求必须放掉,因为还未到钓鲈鱼的时间。面对这一要求,汤姆不得不选择了服从,但却成就了他对"必须遵守"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并因此在以后的人生中获益匪浅。这篇文章情节简单,语言平实自然,但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笔者曾去一所学校参加由区教育局组织的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课改已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因而本次活动显然是为展示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成果而精心策划的。承担本次活动示范课的几位老师也是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努力想把最好的课奉献给大家。其中有一位老师执教的苏教版第七册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课文语言浅显,层次分明,叙事清楚。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  相似文献   

14.
<正>《"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汤姆和爸爸一起钓鱼,有生以来第一次钓到了一条大鲈鱼,高兴之际却被爸爸要求必须放掉,因为还未到钓鲈鱼的时间。面对这一要求,汤姆不得不选择了服从,但却成就了他对"必须遵守"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并因此在以后的人生中获益匪浅。这篇文章情节简单,语言平实自然,但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既是对社会公德的一种拷问,也是人生规则的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时,在体会了汤姆钓到一条大鲈鱼的惊喜之后。我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汤姆心中很不情愿的心情,然后再和老师一起自由对话。可是当我巡视时,听见同学们同桌交流时的想法很多都是不理解、不服气、不接受,甚至他们还对爸爸的理由表示出了很不屑的神情。比如,一个学生就小声嘀咕了一句——"反正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在这个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上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我让全班学生做练习册上的一道练习题:“你感受到父亲对你的爱了吗?请举一实例说明。”全班学生奋笔疾书,这时却只见小宇东瞧瞧,  相似文献   

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文字虽不艰深。但含义却十分深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人情入境的朗读.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与文本进行有质量、有深度的对话。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现实视角”与文本的“历史视角”有机整合。将“文本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配合.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以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珍娣 《小学生》2013,(6):68-68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对话,认识"提示语"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几种形式,并会运用两种以上。2、从人物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学习将提示语写具体生动。教学重难点:运用适当的提示语将对话写生动。教学准备:1、课件2、作业纸【教学过程】一、课前沟通交流,引入"对话"1.师生互动交流:谈客人老师来听课,心情如何?2.引入"对话"。二、例文引路,了解"提示语"1.那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对话呢?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我们提供了示范。我们先来打开书,分角色读汤姆和爸  相似文献   

19.
师: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向大家提两个小小的要求:(1)朗读课文的时候,向老师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时候,挺起胸,声音要响亮;(2)你必须使用麦克风。  相似文献   

20.
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以灵动的语言实践,促进学生的语言内化、外显与精神同构共生,建构了“活”而“实”的课堂,其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