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课程为教师参与教材建设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与创造的空间。要求教师不能只研究怎么教,还要研究教什么。教师应灵活地运用课本的知识,利用儿童的认知特点,巧妙的手法,使学生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儿童是感性的"王子",理性的"睡眠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着一双双富有灵气的眼睛,我们既要尊崇儿童的感性,也要唤醒儿童的理性.情境教学,恰好在这两方面都满足了儿童发展的需要,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使语文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的而且有意义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多彩且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假扮游戏伴随着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而发展,儿童只有具备必要的认知技能才能参与假扮游戏.与假扮游戏有关的认知技能主要包括社会参照、解读意图、现实与假扮世界分离、符号化假扮、角色扮演等.假扮游戏的发展与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体育游戏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多样性为一体,生动、具体、有趣。皮亚杰的游戏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游戏的认知功能主要是儿童以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儿童游戏与认知发展构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的协调关系。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游戏是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游戏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游戏中,儿童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大脑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相似文献   

5.
假扮游戏的出现、发展到成熟伴随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需要具备必要的认知技能才能参与假扮游戏,与假扮游戏有关的认知技能主要包括:社会参照、解读意图、分离、符号化假扮、角色扮演等.假扮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作用的起点是假扮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对建构游戏和空间智能的基本含义和表现形式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彻底地阐释建构游戏和儿童的空间智能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以便于建构游戏能够为更好的发展儿童的空间智能服务。  相似文献   

7.
儿童游戏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指游戏中的随机性、生成性、不稳定性、不可确知与预测性。游戏中的不确定性能为儿童主体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生成开辟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教育形态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游戏的不确定性表现为游戏主体的不确定性、游戏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游戏活动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游戏的不确定性对儿童自我认知、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游戏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游戏的价值包括健康价值、社会性价值、认知价值。从认知角度看,游戏不仅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为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前提,而且能促进儿童感知觉、注意、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的发展。幼儿园、家长和社会都应为儿童游戏提供条件,并鼓励儿童进行游戏。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主要综述了前人有关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状况及相关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对培养儿童的空间能力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家长和教师可以借鉴前人的科研成果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方式对儿童空间认知能力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5,(4):92-95
角色游戏是一种常见的受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扮演游戏中的角色,通过想象、模仿、观察等赋予角色灵魂使游戏得以进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会因为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而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积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儿童行为和认知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儿童认知方面入手分析3-5岁儿童的认知特点,揭露在角色游戏中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行为特点,教师主要通过计划、指导、观察、记录、评量、沟通有针对性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这样几句话: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能把儿童的功课表填满。这不仅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更新方法,还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加大信息量的传授,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户外自主游戏活动是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放性、自由性的特点,还有广阔、刺激的游戏环境,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也可以锻炼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幼儿园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大力改造适合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空间,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言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促进儿童非语言技能的发展。当所属类别是抽象范畴时,语言对认知产生的影响更大。空间语言与空间认知之间究竟是谁引领了谁,还是这两者通过日常经验的相互作用同时发展,目前尚无定论。跨语言研究、空间语言线索和空间语言表达是研究空间语言和空间认知关系的三种主要范式,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化汉语儿童空间语言和空间认知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儿童游戏的认知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0年代以来,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游戏是包含了多种认知成份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儿童的最佳学习方式。正因为游戏本身包含了丰富的认知成份,所以它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促进儿童的学习。那么,游戏究竟包含哪些主要的认知成份?游戏又是如何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来促进儿童的学习?本文试图运用理论分析和自然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两个问题作初步探讨,旨在为早期教育和改善儿童的学习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一、游戏的界定要分析游戏的认知心理,首先必须对“游戏”这一术语进行界定,这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巴特勒·戈特斯和奎森伯里…  相似文献   

15.
幽默就是一种游戏,幽默也是一种游戏精神。儿童的幽默通过游戏的情境得以表现,并促进儿童的发展,这个过程即是幽默游戏。儿童幽默游戏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儿童的幽默游戏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儿童幽默游戏对儿童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道德养成、行为塑造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成人与教师应积极关注和支持儿童幽默游戏,通过儿童幽默游戏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培养儿童的幽默意识与幽默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认知策略的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有关认知策略的研究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然而目前有关儿童认知策略发展的研究都集中在数学领域。但是,对于学前儿童而言,游戏才是他们基本的活动,因此,研究它们在棋类游戏中的认知策略的发展特征,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主要研究了4岁~6岁幼儿自发产生策略的年龄特征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17.
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儿童"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游戏是儿童期最基本的活动,而幼儿园建构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又具有独特的价值,因为它不但能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性,还能够充分给予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嘴巴、眼睛、双手、空间和时间,从而在幼儿园建构游戏中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空间认知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对空间认知能力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空间认知能力的概念,其次分析了空间认知能力的属性,最后基于属性多级化模型的儿童空间认知能力进行了实例分析,以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一直是早期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母语习得发生在儿童认知能力的早期发展阶段,是探究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参考标准。词汇是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指示语反映了说话人对所述对象与自身关系的认知,即其空间认知机制。本文通过综述前人对空间指示语的研究,展现了空间指示语的研究现状,旨在基于空间指示语的使用,探究儿童心理空间构建情况。  相似文献   

20.
心理理论是了解儿童社会认知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热点之一。捉迷藏游戏是各年龄段儿童最常玩、最喜欢玩的一类游戏,本文主要从生活中儿童捉迷藏游戏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水平,最后提出了一些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