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谁为主体谁为客体,二者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始终是中外教育界争论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确定各自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不仅有助于现代教育理论的构建和发展,而且对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先来考察一下有关这~问题的几种不同观点。一、几种师生主客体关系认识的回顾回顾关于教师和学生主客体关系的种种认识,大体上有这样四种观点:“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理论中 ,对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研究 ,可谓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迄今为止 ,主要的观点有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说 ,学生中心说 ,教师、学生双重主体说 ,复合主客体说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这些观点之所以有些相左 ,是因为它们关注的重点不同 ,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有别  相似文献   

3.
教育主体性问题论争述略(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观点之争 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研讨,主要聚集在三种不同观点的论争上: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三种观点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且还在于各种观点内部又是“同室操戈”、各自立异。以双主体论为例即可窥见一斑。双主体论内部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世界:“主导主体”说、“主导主动”说、“轮流主客体”说、“双主体主从”说、“三体——双中心人物”说、“教育主体的滑移位错”说、“同时主客体”说,等等。有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是建国以来教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们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持久的学术论争,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我们将沿着历史运行的轨迹,展示这一问题的研究概况,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一、历史轨迹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问题可上溯到本世纪初“现代教育”派“学生中心说”与“传统教育”派“教师中心说”的对峙和论争.赫尔巴特尖锐地抨击了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片面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宣称“按照方法培养(学生)心智的艰巨任务,从总体上讲应留给教师”,“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杜威则走向另一极端,在他看来,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是在经验中获得生长的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客体及其关系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先后提出了“教师主体说”、“学生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学生双主体说”等观点。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无疑地,这些探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然而,纵观各种学说、观点,不难发现,它们都企求为诸多教育形态和过程构筑一种静态的主客体关系,并做出封闭式的结论。我们认为,教育过程是一种由多因素、多环节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动态  相似文献   

6.
教育主体与师生关系阐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教育理论中,对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研究,可谓是仁见仁,智见智。迄今为止,主要的观战有: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说,学生中心说,教师、学生双重主体说,复合主客体说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这些观点之所以有些相左,是因为它们关注的重点不同,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有别。  相似文献   

7.
由于在认识上存在着对“人”的曲解和德育过程中以传统的“三要素”作为德育实践的误区,从而影响着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实现.作者认为,有必要准确地把握“以人为本”和践行其教育理念,提出了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德育环境资源为客体的德育过程“两要素”观点,以此形成完整的主客体关系的德育过程,才能真正意义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的主要观点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关系问题的争论已持续很久,从上个世纪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的“教师中心说”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论”而进行的关于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争论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争论的持久性更充分说明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正确理解,有助于揭示教育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文章首先介绍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现有的主要观点,以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接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的方法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指出主客体在关系中生成也应在关系中把握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三生”。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抑或二者都为主客体,这是迄今为止尚有争论的问题。钱老师有自己的观点:”处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有其两重性,是互为主客体的。但是,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最终是以学生的认识岁归宿的,因此在确认谁是主体的时候,主要应该把目光投向学生,即确认学生是具有主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教师与学生,明晰二者的角色是教学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从上个世纪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的“教师中心说”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说”进行的关于教师和学生地位与角色的争论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对其争论可谓旷日持久。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学范畴,师生角色关系的涵义从哲学层面讲不外乎包括三种情况:其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其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其三,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不难看出,这三种情况都没有摆脱主体与客体之间认识关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11.
一  时下教育界广为流行的“主体主导说”(“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认为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这种观点对教学实质的认识是可取的 ,但是 ,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界定是有误的。  从教学理论看 ,既然承认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那么在教师进行指导 ,也就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 ,被指导的学生处于什么地位呢 ?难道还是处于“主体地位”吗 ?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时候 ,教师又处于什么地位…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主体主导说”(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中小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本文试图阐释“主体主导说”并非科学论述。“主体主导说”的理论根据是: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真理、获得真理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这个认识主体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些“理论根据”站得  相似文献   

13.
对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及师生的地位问题,现有“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主体”、“学生主体”等观点。各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理论界关于教育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地位的争论,缘于要确定新的学生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主客体研究:盘点与梳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最近 2 0年的教学主客体问题研究囊括了教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观、价值论等不同层面的主客体问题 ,主要观点有 :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双主体论、主导主体说、三体论、主客体转化说、复合主客体论、过程主客体说、层次主客体说、主客体否定说等。尽管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认识 ,但弘扬师生双方的主体精神已为多数研究者所认同。深植于教学实践当中 ,并以促进教学实践的合理化为最终指向 ,应是今后研究所应把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为教育界“热点中的热点”。人们在探讨中将目光凝定在教育活动中主客体关系上,围绕着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有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各种观点内部又是“同室操戈”,各自立异。仅双主体论就有“主导主体”说,“主导主动”  相似文献   

16.
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是近些年来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极为关注并争论很多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仍然存在着种种不尽相同的观点:单一主体说,双主体说,复合主体说,主导主体说,动态主体说,超越主客体说等等莫衷一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教师和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尽管对各种观点的解释从某个角度看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仔细分析便可以看出这些理论的研究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思辩层次上,而没有把德育过程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因此要真正揭示德育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关系,我们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一、师生关系研究范式与回顾其一,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说,亦可称之为“教师中心”模式。此种观点将教育理解为一种纯粹对象性的活动。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两者是改造与被改造、影响与被影响的主——客关系。由此构成了一种典型的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其二,学生中心说,亦可称之为“学生中心”模式。这是针对“教师中心”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观点。在师生关系中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责任是在学生学习中给予帮助,并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三,教师、学生双重主体说,复合主客体说亦可称…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德育——欣赏型德育模式论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过程的本质是价值引导情境中道德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这就要求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教学关系民主化、德育内容具有开放性及教育方法具有自由特征,即实施主体德育。而欣赏型德育模式符合主体性德育要求,其基本构想为:教师是参谋或伙伴,德育情景审美化,在“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对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中外教育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商讨。一、对几种关于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的评述1、教师中心说。传统的教育理论,包括中外传统教育理论,都把教师置于教学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