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脑的可塑性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塑性是大脑的主要属性之一,在动物和人类毕生发展的进程中,中枢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可塑性。有关大脑可塑性的研究对于揭示大脑活动的规律、进行临床矫治和干预以及教育教学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从分子、细胞、皮层地图以及神经网络等层面研究了大脑可塑性的表现模式、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但是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大脑发生可塑性变化的过程中,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大脑在加工不同任务时可塑性的表现模式、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特异性的,还是受到共同的机制的调节?成熟和经验各自在大脑可塑性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二者如何通过交互作用影响大脑可塑性的表现形式、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目前都不是十分清楚。此外,从理论上讲,有关大脑可塑性的研究对于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但是当前有关大脑可塑性的研究并没有很好地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如何结合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大脑可塑性的研究,以便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化和实效化,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认知神经科学工作者、教育实践者面前的一项急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脑科学的关于脑功能发展存在关键期、脑功能发展受环境影响、脑功能具有终身可塑性、脑具有多元智能结构等许多研究成果,对我们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和谐发展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脑科学的关于脑功能发展存在关键期、脑功能发展受环境影响、脑功能具有终身可塑性、脑具有多元智能结构等许多研究成果,对我们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和谐发展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脑脑神经功能是数学认知的生物基础,数学高效率教学应该是基于脑、适于脑和开发脑的教育(3B教育).(1)基于脑的教育依据是大脑神经系统发育的阶段性和大脑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异性;(2)适于脑的依据是大脑信息加工的方式;(3)发展脑的依据是大脑皮层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5.
鲁国荣 《教育与职业》2006,(27):171-172
文章介绍了当今脑科学的进展和研究成果,从智力开发的科学内涵、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与早期教育的必要性、脑发育的关键期与早期教育等方面,论述了脑科学研究与大脑开发对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根据脑科学理论来整体、全面开发大脑,总结、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基于脑的教育:当今脑科学给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当今脑科学研究的进展和最新成果。从脑发育关键期与教育的适时性,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与教育的可行性、必要性,情绪的脑机制与情感教育,脑电波与最佳学习状态等方面论述了脑科学研究和大脑开发对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根据脑科学理论来整体、全面开发大脑,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推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根据新的经历而重组神经路径的能力,它是一种终身的能力.神经可塑性体现在大脑功能性回路重组、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从时间维度看,儿童期发育可塑性与成年期可塑性存在着差异.深入了解大脑巨大的可塑性潜力及其相关机制,有助于教育者理解基因、经验与脑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而探索真正"基于脑"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1.脑的可塑性。 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刺激下,脑的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就是脑的可塑性。脑的可塑性是由树突、轴突、细胞体和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变化决定的。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神经解剖学家就发现,加大并丰富外界的环境刺激,可使大脑皮层加厚,细胞体增大,树突增多。近十年来的脑科学证明,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脑成像技术使得人类探索语言发展过程的脑机制成为可能.当前,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家正试图描绘语言系统的基本因素--话音、词汇-语义及语法在大脑皮层中表征的典型发展进程.脑损伤、脑发育、第二语言习得、个体老龄化及特殊语言训练都会导致语言大脑表征的可塑性变化.儿童语言大脑表征发展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深层脑机制并科学地制订"基于脑"的儿童语言教育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科学研究发现,人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突触的数量决定大脑的发育水平和功能,丰富刺激的外界环境与突触的增加有密切的关系,脑内的神经递质也影响大脑功能的发挥。因此,通过提供丰富刺激的外界环境和调节脑内化学物质的含量,有利于充分开发儿童潜能,促进其身心发展。但由于脑科学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研究成果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必须谨慎。  相似文献   

11.
学科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学科是主体为了教育或发展的需要通过自身认知结构与客体结构(包括原结构和次级结构)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知识范畴的逻辑体系,它具有创造知识、系统管理和全面育人的功能和价值。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体系是构成学科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是学科产生的原动力,教育不仅具有选择学科的功能,而且还有创造学科的功能。学科论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使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建立在比较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之上,而且还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中心是笔者创立的教育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区域内,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教育活动的集聚地。教育中心具有体系、功能的完备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性、条件性和地位的中心性等重要特征,具有引导、传播、聚合、服务等功能。研究教育中心对区域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地理学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教育技术机构面临着新的职能定位。文章通过对南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和发展的考察,提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机构应该是肩负建设、服务、管理、教学和科研五大职能的综合性机构。其中,建设与服务是立身之本,是基础;教学与科研是强身之路,是两翼;管理是教育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推手,是龙头。夯实基础,强壮两翼,抓住龙头,五位一体,均衡发展,才是高校教育技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分析是优化各因素的系统关系,促进创新教育发展的基础。影响创新教育的因素既有来自教育机构内部、外部的因素,又有内部、外部相互作用产生的互动关系所构成的动态因素。创新教育改革实践应从转变教育观念为突破口,以此改变管理制度、学术环境、课程设置、教学实践、质量评价、师资建设等几方面影响因素,并充分考虑系统内部和外部各因素的影响关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优化教育生态,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生态是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教育生态平衡则主要是教育系统的综合平衡、运行高效、功能优异及其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协同。学校生态环境的优化,就是宏观调控校内外各种环境要素,使之处于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最佳发展,实现教育资源之间的有机整合与整体创新。教育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全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dvances in neuroscience during the past century have yielded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mental functioning, but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field of education have remained largely unexplored. In a bold attempt to bridge this gap, Immordino-Yang presents findings from 2 boys, Nico and Brooke, each of whom lost half of his brain. The remarkable recovery of functions in the 2 boys highlights the degree to which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social experiences shape brai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plasticity. Immordino-Yang places emphasis on cognitive plasticity—the ability to use different strategies in solving a task—which is clearly evident in the boys' performance. It is possible, however, that neural plasticity may have occurred as well, either prior to or after surgery. Although it may not be possi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cognitive and neural plasticity at this point, Immordino-Yang makes a crucial contribution. By placing these findings in an educational context and presenting their implications in a clear and compelling fashion, she successfully brings neuroscience and education a notch closer.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评估作为实践和活动的评估有着发现价值的功能,它通过对教育教学现实的综合分析、对主体潜在的教育需求的分析以及对主体教育需求与客体现状的动态关系的分析来加以体现。高等教育评估要建立价值发现的实践机制,以利于大学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育开发的程度。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力资源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为此,必须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必须建立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系统,必须重视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机制建设:教育本质性进步的理性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长乐 《天中学刊》2004,19(3):100-106
教育机制作为由包括教育体制在内的所有与教育活动有关的教育内外部要素组成的社会活动系统,其活动能够产生促使教育事业依照一定的性质、宗旨、方向、路线、速度、规模、方式进行“非此不可”活动的客观趋势。运用教育机制理论能够清楚地解释教育发展变化的原因、理由及逻辑,能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科学的理论启示。积极地建设教育机制可以说是我国教育本质性进步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