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籍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见证和标志,整理古籍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它的质量又关系到学术研究的发展.结合问卷调查,分析了古籍工作人员的素质状况,提出培养古籍保护人员专业素养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有绵延不绝的五千年文明史,其中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将近四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我国保存丰富的文化典籍,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浩如烟海,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一笔巨大财富。与其他专业相比,古籍出版虽然有着资源狭窄和不可再生的特点,但是,也没有任何一个专业的题材像古籍出版那样具有广泛性和恒久性的优势。像“二十四史”、“十三经”以及《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千家诗》等等都拥有众多的、世世代代源源不绝的读者,这是古籍出版中最大的优势。据调查,保存至今的古籍品种大约有10万余种,而实际上整理出版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加以整理,可以根据古书的内容、性质及流传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整理办法,或保存原貌,或整理提高,或普及推广,大致可分为5类:1.体现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深远影响的经典性古籍,数量少,价值高,学术地位重要。2.流传较广、影响较广、为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基本古籍。3.需要普及的优秀古籍及选本。4.对专业研究者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古籍。5.在历史上影响不大、研究价值不高的古籍。其中,普及读物是弘扬中...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于去年12月10日发出了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通知。通知中说,1958年在原科学规划委员会之下,曾成立古籍出版规划小组。二十几年中,曾整理和出版了古籍约两千多种,但这与我国丰富典籍应该整理和出版的数量,还相差很远。而且这个规划小组,已很久没有工作,成员也逝世过多。鉴于这个工作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青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极大的重要性。因此,国务院决定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为53人,李一氓任组长,周林、王子野任副组长,另聘34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古籍,是中国文明的历史标志,作为中国人,以中国拥有大量古籍而感到自豪。整理古籍,更是图书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整理古籍,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古籍中,反映著者项和书名项的记载显得较为复杂,这和我们今天的新书所反映的著者项的情况不大一样。我们对古籍著者、书名标示进行必要的分析,舍去其繁杂而多余的记载,取其可用部分,不仅需要地  相似文献   

5.
古籍整理是关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事,但是,当今的古籍整理却存在着一个必须提高质量的问题。我们知道,要提高古籍整理的质量,就必须着意对古籍整理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然而,当今我国整理的古籍虽多,但研究如何整理古籍的书却很少,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近读岳麓书社出版的胡渐逵先生所著《古籍整理释例》一书,甚觉令人欣喜,因为它确是一本研究如何整理古籍的难得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古籍文献浩如烟海。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古籍不少于八万种,其中包括经、史、子、集各个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这些古籍进行整理,这是批判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文化最古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把知识和经验记录在文字上流传下来,数量之多,内容之富,实所罕见。前人往往以“浩如烟海”一语形容之,一点不错。我们如何批判地继承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利于今天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事业,实为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自从陈云同志指出古籍的整理、标点、注释和今译的重要意义以来,中央即积极筹划开展这项工作,国务院成立了古籍规划小组,并在全国各重点高等院校筹设古籍整理研究所或中心,一方面负责古籍整理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们的祖先首创造纸法和印刷术,为人类交流思想、传播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丰富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其数量之多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而大量古籍能够连绵不断地整理、翻刻,留传到今天,首先要归功  相似文献   

9.
论古籍藏书章整理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红 《图书馆论坛》2005,25(5):214-215
藏书章是馆藏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将古籍藏书章归类辑录,说明古籍藏书章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古籍的版刻时代、了解古籍的收藏和流传过程,并丰富我们的馆藏资料,是古籍整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韩国十分重视古籍的整理、编目和数字化工作。随着文献数字化工作的开展,韩国各典藏机构开始将历代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开发并建设了大量古籍数字资源。由于我国的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存在资源类型丰富、开发建置单位多元、格式多样等特点,古籍数字化资源难以整合与共享。我国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应借鉴韩国的经验,设置由政府组织的统一协作机构,使用标准、可兼容的数据格式,建设开放的资源获取平台,以完善古籍数字资源建设,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古籍的整理和出版,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回顾建国三十多年来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虽然几经曲折,问题不少,但还是作出了很大成绩的。了解古籍整理的进展情况对于做好图书馆工作也是颇有关系的。据初步统计,建国三十多年中经过整理(包括标点、校勘、注释、集解、汇辑、辑佚等)出版的古籍近两千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成绩我们必须看到,而且给予恰当的评价.从数量上来讲,我国浩如  相似文献   

12.
整理古籍,标点是最基本的工作。唐人李匡文说:“学识如何观点书。”(《资暇集》)可见古时点书就需要有丰富的学识。我们今天去古已远,标点古书的困难就更多了。近年出版的古籍标点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标点失误的问题,即使是专家学者整理的书也在所不免。看来,标点还是古籍整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说错误多少,也是比较而言的,并没有一个绝对标准。如果是一部三十万字的书,平均按十个字一个标点符号计算,那么三十万字应加三万个标点,千分之一就是三十处,即使出了一  相似文献   

13.
谈些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青年读者不熟悉目录学,整理古籍要懂得古籍目录学。古籍中有繁体字,繁体字中还有古体字。不仅如此,古籍中还有行书、草书,整理者认识不多。这是一个大问题,要整理古籍、整理稿本,不识字怎么行?稿本和亲笔尺牍,都是  相似文献   

14.
系统了解安徽古籍工作现状,分析安徽古籍工作的不足,探索新时代安徽古籍工作举措。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对古籍收藏单位、整理出版单位等的工作调查,较全面地了解安徽古籍工作的政策导向,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保护、整理和修复状况,以及古籍出版单位的出版概况,总结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不足。针对当前安徽古籍工作的瓶颈,借鉴古籍工作经验,从古籍工作的领导、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古籍资源转化和古籍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期推进新时代安徽古籍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有浩如烟海的种种古籍珍本一直流传至今,这是世界文明的一个奇迹。中国为什么有那样多的古籍流传至今呢?我国历史数千年来从没有中断过,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除此而外,我认为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无数热心的文献家努力搜聚、珍藏、保护和整理这些古籍,使之免于各种厄难,代代相传,就像是无数接力队员,一棒传一棒,一直传到今天。  相似文献   

16.
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籍的整理最初注重对经典古籍进行注释和阐述.随着古籍整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经典古籍整理的日渐完备,一些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他人无而我独有"的地方古籍开始走入学者的视野.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特别是地方学者对于地方古籍的关注和研究.我们应当顺应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重视甘肃地方古籍的整理、开发与利用,并在此过程中注意甘肃古籍整理的全面性、连续性、和整理方法多样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贾晋华 《中国索引》2004,2(1):31-31
香港所收藏的中文古籍数量丰富,并含有不少珍本善本,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整理著录,将极大有益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为香港和祖国及其他国家地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读者提供方便。《香港所藏古籍书目》的编纂,就是为此目标而作的努力。而本书目充分运用计算机数据库进行编纂,其间亦有一定经验.可为同类书目的编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依据彝族古籍目录整理和发表的时间,彝族古籍目录工作发展可以分为草创期、恢复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彝族古籍目录编撰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学术研究工作,编撰者们通过目录著作的编撰,反映自己的学术理念,体现个人对彝族古籍目录编撰的一些思考,尤其是在目录的收录范围、分类编排和著录方式等方面的探索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若将这些经验提升为彝族古籍目录编撰的基本规范,还需从理论层面进行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9.
编纂古籍书目展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珍贵的典籍,对了解古籍善本庋藏概貌和流传、鉴别、整理古籍善本,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先后编纂古籍善本书目多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09年至1988年间编写并正式出版的六部善本书目,其价值巨大、影响深远。论文旨在对善本书目的编纂加以梳理,对主持编写者的学术成就予以评骘。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云南省建构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古籍保护体系,即省、州(市)、县成立了相应的古籍保护机构;依靠自身的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力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根据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收藏丰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彝文古籍、藏文古籍、傣文古籍和东巴古籍的修复工作,在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同时也培养了一支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古籍的数字化建设和整理出版,一批珍贵古籍和拓片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围绕寺庙和民间少数民族古籍的普查登记、少数民族古籍修复,论文认为古籍保护涉及多学科知识,应尽快开展古籍保护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