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探寻的目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精研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并一改过去的“老师独导”为“学生演导”或“师生合导”,把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得出新、出奇,出巧,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专家说,语文教师导入新课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设计新课的最佳切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情境。其实,“根据”中还应该加上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师的每一节新课的导入,都要吸引学生“眼球”,开动学生“脑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拉开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导入是各科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结合语文教材进行激情导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激情导入的方式很多,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实际组织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运用情境导入时,要遵循以教材为根本,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要符合课堂教学的客观条件等。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一个声情并茂、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教学形式也由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传统“导——学”式变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现代“学——导”式.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则起“导”的作用.导出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导出学法,培养学的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教师的导必须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主体是学,关键是导,明白了两者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就会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中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5.
覃章俊 《河北教育》2004,(11):17-18
“导”,叶圣陶先生认为是“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授之谓也”。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就在于“导”。根据“导”的生成性、随意性的特点,重在相机施“导”。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高深的教育艺术,它包罗万象,广袤深邃。无论是上下五千年,还是古今中外事;无论是“字、词、句、篇”,还是“语、修、逻、文”,作为语文教师应能够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否则还是捧着一本“老皇历”(教材),翻来覆去地念,未免有点让学生感觉趣味索然。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因为教师“导”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和阅读教学效果。发挥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以从“导入”“导问”“导拨”“导写”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导 入新课的环节,用各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 注意力尤为重要。下面,谈谈 我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实践 中归纳出的七种导课方法。 一、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即教师用生动 具体的语言,结合教学内容 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达到 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如教 学第四册《可爱的班集体》 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什 么是集体”这样一个问题,并 引导学生联想到学校班级、 少先队组织、小组等都是集 体,然后问学生:“你们就生 活在集体中,你们觉得集体 可爱吗?”学生回答:“可爱。” 教师就势便可导入新课:集 体为什…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一定要明确如何去“导”,在什么时机去“导”。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给学生以“引导”,导得过多,学生会缺少思考和表现的空间;导得过少,学生的思维和才智又得不到拓展。可见导得适时适度真是一门学问。一、教师的“导”要“掌握好难度”教师“引导”的根本目的在于把裹在疑难问题上的一层“窗户纸”点破一个“小洞”,给学  相似文献   

10.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良好的导人像戏剧妁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一波才动万波随”,虽然它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头,却犹如一株株奇花异草,弥散着诱人的芬芳,焕发着灿烂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课文导入,好似课的“第一锤”,应敲击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为了吸引学生,很多教师会在“第一锤”上下功夫,尤其是公开课,谁都想一“亮相”就技惊四座。因此,教师对导入新课可谓煞费苦心。但所有的导人都只是“开始”前的“预热”,应当简洁明了,如果设计过于冗长、环节繁杂,就变成了华丽而臃肿的“虎头”,浪费有效教学时间。  相似文献   

12.
语文作为初中教育中的基础课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核心地位,教师则要恰当地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者的作用,以“和谐共生、互动共赢”为语文教学改革目标。初中语文课程集情感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因此,要积极构建和谐、互动、共赢的语文高效课堂,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语文技能的同时,陶冶学生的语文情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一、重视语文课程的导入,激发学生的互动热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程导  相似文献   

13.
李焱 《四川教育》2020,(5):73-76,78
课堂是师生一段愉快的旅行,是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同频共振、联动共生而弹奏出的一曲交响乐。以问题导入和学生自学为主的“学本课堂”,与我一直倡导的“语文教育是启发,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二十多年来,本着“以人为本、以学为基”的初心,我踏上了“导学自如,和美共生”的教育之旅。在课堂场域中,“导”与“学”构筑起了一个立体交叉的课堂教学生态。这里的“导”不只有“引导”“指导”“辅导”之意,还有“督导”之味。“导”是教师角色使然,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性,更是超越了“教师知识讲授”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或在进行新课学习时.运用各种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程序中,形成定向导入,称为导人新课。“教必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空间、时间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纷繁复习的过程。一堂课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导入新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1,(50):45-46
语文教学的高效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语,一开始上课就吸引学生,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教师要和学生多交流,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由喜欢教师到喜欢教师所教的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10,(10):23-23
许歆在2009年12月23日的《中国教师报》上撰文指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语文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者。在语文教学中,主导者的责任就在于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并完成对习得的知识、经验的再创造。一要导需要。教师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不同“需要”出发而导出学生共同的“需要”。二要导动机。  相似文献   

17.
一语文教学,不管是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还是运用语文课本进行的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主体语文学习行为的发展和优化,关键还在于教师主体“导”的行为之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行为,既包括教师主体的“导”,又包括学生主体的“学”。在高效的语文课堂里,这两者都必须是  相似文献   

18.
讲台犹如舞台,教师犹如导演。一堂课的开始就如一幕剧的序幕一样,好的导入能更有效地吸引来更多的“观众”。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如果导八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那么怎样“导”?“导”什么?  相似文献   

20.
程文祥 《教育革新》2009,(10):49-49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讲授型的“讲”师变为引导型的“导”师.而学生则要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我认为,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课改特色,而不是教师让位给学生。而且,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发挥的效果如何.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导”的艺术.“导”的水平。只有在教师“导”的指引下,才能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开启语文学习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