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政治是民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参与政治、了解政治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网民在网络政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政府决策、政务管理都产生了极大影响。网民在网络政治中扮演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角色,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政治中的政治主体分三个层次:网民、网络共同体、网络政府.其中网民是网络政治生活中的基本组成单元,本质上说是虚拟人与现实人的统一体;在网络政治中,网络共同体正在成为重要的政治主体,其发展速度将会更快,影响及作用将会更大;网络政府将在政治主体中处于核心的、关键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网民的作用和意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引领网民精神生活、促进网民个体社会化、发展网民主体性等方面;实现其价值,必须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民的网络学习、网络人际交往、网络娱乐、网络购物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 ,针对网络影响 ,利用网络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网民的思想和行为发展规律以及对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学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这个飞跃过程的必然结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是有条件的。首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殊矛盾性 ;其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需要 ;再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既深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应是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简单网络化,而应根据人们的网络实践和发展需求打造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有效地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拓展。在当前网络大发展的背景下,积极关注网民的"网络自我"教育,加强网民"网络理性"的培育,突出网民"网络实践精神"的塑造,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的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网民的思想和行为发展规律以及对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学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这个飞跃过程的必然结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是有条件的。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殊矛盾性;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需要;再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符合人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既深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具有多元性、即时性、开放性和无界限性。网络对网民的吸引,网民对网络的依赖,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应充分认识网络影响的双向性,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充分认识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充分认识网络发展规律,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网络社会、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和谐稳定发展对网络公民的网络参与意识、网络参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公民的培育应考虑:在网络政治动员中培育网民的公民意识;在网络政治参与中锻炼网民的公民技能;在网络文化共建中强化网民的公民责任;在网络社会治理中树立网民的公民道德。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纽成部分,更是广大网民和政府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网络的不断发展.已经对法治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强化法治保障方面的建设,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作为信息来源、沟通手段和虚拟公共空间,与政治参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作为信息来源,网络显然为人们获得政治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但人们获取政治信息的动机、必要的网络使用技术、网络使用者自身的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网络上大量政治信息的存在并不直接导致人们政治信息拥有量的增加.政治信息的增加与政治参与之间也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作为沟通手段,网络对不同的政治沟通方式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政治参与方式受网络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网络因其分散性、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商业化等特性,而对于扩大公共空间的作用有限,网络还不能形成“一个”公共空间。尽管如此,网络论坛还是为网民表达意见提供了新的平台,因而有利于提高网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多,网民通过匿名的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网络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实行网络实名制将给网络参政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克服实名制给网络参政带来的不利影响,化挑战为机遇,将会为网络参政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网络参政有了更大发展空间,将会促使网络实名制从可能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2.
网络民主参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主参与是普通网民或网络社团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网络公共空间为平台,参与政治,表达个人或社团意愿,从而影响国家机关权力运行,影响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活动。它具有虚拟性、多向互动性、去权威性和离散性、直接性、快捷高效性等特征。网络民主参与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功能,其中积极功能是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公民可以通过网络监督、网络论坛及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互联网以民主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为特点,对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保证政府工作的廉洁性和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培养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以人人网、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作为人们交流、娱乐的途径,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喜爱。其中,高校用户作为社交网络的积极参与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用户黏性差,流失量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交网络的发展。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理论基础,从高校用户参与度的三个主要的决定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愉悦和重合度,以及三个外部因素:信息性动机、社会交互和自我展示入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分析影响社交网络高校用户参与度的决定因素和外部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熟人网络”、信息以及自我展示对社交网络用户参与度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相比,具有民主化、信息化、社会化等时代特征。现代网络技术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网络研究,探索传播规律;强化法制意识,规范网上行为;采用新的工作内容、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如今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如何维持网络的稳定性和速度就成为网络管理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着眼于设计一套简易的查询系统来辅助网管人员了解网络的情况,一般用户也可用此系统观察目前使用的网络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如今,互连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上网产生问题不少,特别是某些网站对注册表的修改让许多用户无所适从,烦恼不已,因此,懂得相关注册表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网络已成为人们接受外界讯息,沟通情感的一个主要渠道,而在网络平台中,网络视频以其独有的魅力,强盛的生命力,逐渐成为网络流行趋势,颇受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青睐。然而网络视频内容的纷繁复杂,也对伴随着网络技术成长的青年一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一代""非主流"等各种称呼应运而生,或褒或贬,莫哀一是。如何看待"网络视频"对网络一代所产生的影响逐渐成为我们当下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成为公众舆情表达最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其影响已超出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而开放的信息平台,增加了新闻信息监管的难度。各种文化、情绪和倾向并存于网络,极易滋生极端的言行,其传播影响深远。本文揭示了网民的媒体选择习惯,网络技术能力、参与社交网络的类型等加剧网络社会人群的演化,网络舆情形成的内在规律,提出了网络舆情评价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20.
网络协商是协商民主在新时期的重要实现形式,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政治参与"近似地"实践协商民主的理想。鉴于网络协商民主中参与主体身份的开放、地位的平等、话语权的开放及网络本身的即时性等特征,公民参政的途径得以扩大,参政的热情和能力得以提高,这些都有助于我国的公民参政逐步走向成熟,并最终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网络协商民主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正视这些缺陷,并通过进一步加大互联网硬件设施建设、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促使政府自觉发挥在网络协商民主中的功能等举措,使网络协商民主最终成为当前实现民主治理应该选择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