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学想象是基于对文本知识的符号加工、图像表征和意义建立的认知过程,是语文学习特有的意象思维过程.语文学习需要想象的参与,通过文学想象促进学生文本理解、形成形象思维、丰富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从文本理解到文学想象的发生,促生了学生的文学审美活动,实现了文本所蕴涵的对学习者的审美期待.文学想象以感知文本意象为基础,主要包括人物想象、情感想象、道德想象、审美想象.其基本过程包括文本的"游移视点"、表象的"塑性形变"、阅读中"唤情"参与三个环节.文学想象也是语文课程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实施想象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力,要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注重学生意象思维能力培养、增强课堂画面感、建构想象课堂生成生动而丰富的文学意象图景,实现语文学习中文学想象的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育,以经典文本为教学对象,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基本上以文本解读、赏析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的是对文学作品的认知、理解和审美。然而,文学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和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其他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相关地拓展性阅读,借助文学来把握、认知整个社会文化、历史,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3.
认知诗学从心理过程解释文学文本的意义和理解过程。文本是认知的客体,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建立有其心理学基础.阅读过程是心理认知过程,意义来源于读者对文本的心理体验。心理过程因其个别偶然和偶然性。把理解作品仅看作心理活动,似乎能说明文本的意义的开放性、多样性,而意义差的共通性、普遍性却难以保证。根据康德关于鉴赏判断力的质、量、关系和模态的分析,在审美中采用心理学方法和概念分析是徒劳的;而在解释学看来,完全不用概念也不可能,而要用人文学科的独特的概念来分析审美过程。因而,认知诗学须借助人文科学的概念来分析文本,而非依靠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恶概念。  相似文献   

4.
初中文学类文本教学存在过度解读文本或者随意解读文本现象,导致文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文学课程理解肤浅等问题。而通过文本"细读"是让初中学生回归文学本体教学的关键。通过对字、词、句等单独元素意义的追逐,对文学形象的探索,对文本意义的追求以及对文本张力的理解可以让初中生在以文本本体为核心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作品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璇 《知识文库》2023,(21):9-12
<正>文学赏析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让学生从文本阅读和鉴赏中获取美感、提升审美能力的过程。在小学阶段,进行文学赏析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文学有基础的理解和认知。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赏析内容,分析其意义,探究如何有效地进行文学赏析教育,以及如何评价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研究文学赏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寻求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贾龙梅 《现代语文》2009,(5):125-126
人类文学的博大精深让人折服,耐人品味。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每一篇章都值得仔细揣摩,细加涵泳。阅读教学在从文本到学生的理解过程中担负着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其成功便能使学生更好地汲取文学精华,也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笔者曾用“读写互动与文本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地分析文本、理解文本、品味文本的基础上化写文本,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阅读活动是一种对阅读材料进行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由于学生是活生生的、独立的阅读个体,他们在感悟、体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个体,面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认知状态,我们该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控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些自己的看法。一、认知受阻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有时限于文学积淀和认知水平,对文本的感受、理解出现一些困难,造成建构新知识的经验、背景不足,思维受阻,遇到认知的障碍。对此,我们可采用如下策略:1.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是现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系列Ⅱ欣赏类的课程。英语文学阅读因其具有思维培养的价值取向而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将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与思维型课堂教学结合,形成"输入文学文本—激活认知结构—产生认知冲突—操作思维活动—表征文本意义—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课堂教学架构,是基于思维过程来研究学生英语文学文本解读新认知结构形成与思维能力发展过程。这种课堂教学架构不仅突出学习者对英语文学文本意义的分层次表征,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层次思维操作活动使学习者在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过程中发展各种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本阅读理解是读者与创作者之间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二者交际的前提是共同的认知基础。这个认知基础也就是交际双方已有的知识积累,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图式"。运用图式进行语言理解和文本解读研究是图式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文本中存在的言语缺省这一现象,运用图式理论阐释读解缺省言语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认知诗学关注文本解读,将文学能力与人们的日常认知能力结合起来,这一理念对英美文学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以此理念为基础编写以认知话题为纲的英美文学教材,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测评模式,促进学生阅读,在学生的日常认知体验与文学认知体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认知语境与语篇理解的关系,探索认知语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利用学习者的认知语境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同时,发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专业的英国文学教学中,荐在着两种主张。一种主张是教学应以对文本的分析和欣赏为主,提倡侧重具体的作品选读;另一种看法是,学生应当首先了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零散的作品阅读不能使他们从宏观上把握文学的脉络,也不利于他们更为透彻地理解和欣赏每一部具体的作品。这两种主张都有失偏颇。单讲文学史或者单讲文学作品,都是片面的。文学教学应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既把握了大的背景知识,又能切实体会到作品的内在韵味和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3.
学生篇章意识薄弱,英语语言能力只停留在句子水平上,因此造成阅读理解能力不足,这是一些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文章借助于外语阅读和篇章教学法的相关理论,试图提出精读教学应引入篇章教学法,立足篇章整体,分析篇章结构,以培养学生的篇章意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大学英语文本阅读的特点,认为单纯句子层面的浅层次阅读难以实现对文章的完整理解。把顶层结构理论应用于英语文本阅读,并结合构思图示理论,提出英语阅读应采取“自上而下”模式,注重文本内容的结构分析和文本语用分析。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顶层结构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思维是紧密相关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将提问作为教学手段,从提问中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聚焦问题,激活主题,在阅读前生成问题,衔接新旧认知经验;在阅读中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阅读后追问,拓展学生英语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课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实践中,从解决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探索出一套《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课文教学模式。其步骤包括单词预习、初步了解;反复阅读,层层深入;语篇教学,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专业《精读》教学普遍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其主要根源在于未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通过分析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结合互动教学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式来优化专业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高级英语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策略训练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训练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高级英语课堂中的合作任务活动是学生通过合作,使用语言来取得实际结果的活动,完成这些任务的各个阶段所涉及到的学习策略训练活动为:学生介绍精读课文的背景知识、认知阅读活动、口头论述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写作活动强调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文学批评融入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是当下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融入文学批评不仅要考虑到文学批评的维度,还要考虑到教学目标设计的维度。以文本、语境和批评为知识维度,以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和创造为能力维度,构建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矩阵,可为具体文学教学目标设计提供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虽然在观念和做法上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改进,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选材(selection),解读(interpretation),设计(manage-ment),上课(practicing),定位(locating),反思(extension)。教师要充分关注对教学材料的解读,在解构文本的基础上建构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评价性阅读等手段,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