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曹雪芹既是一位卓越的小说家,又是一位成就了得的诗人。从散见于他人著作中的片言只句、《红楼梦》中的诗作及小说中林黛玉等人的诗论,可知曹雪芹主张诗词创作应:自然、清新;形式为内容服务;情景交融:“善翻古人之意”。  相似文献   

2.
清朝时,著名小说家曹雪芹曾在北京香山—位老王爷家当过差。有一年秋天,老王爷要为儿子娶亲,娶的是—位刘姓老臣的千金,要曹雪芹跟着去送彩礼。临行前,老王爷嘱咐他道:“如果刘大人与小姐在,就把彩礼的狁给大人,1/3给小姐;如果夫人与小姐在,就把彩礼的1/3给夫人,加给小姐。”曹雪芹听后,点头记在心中。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作为小说家的声名,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是要说曹雪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这恐怕就要拿出一点证据来,否则就会有人说是标新立异,近乎发“怪论”。说起来,曹雪芹还确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杰出的诗人。证据有三:(1)敦诚、敦敏兄弟和张宜泉诗文集中的记载;(2)他代《红楼梦》中各色人物写下的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诗人。单在《红楼梦》中,他就写了大小两百多篇诗词曲赋.这些诗词曲赋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得上是“百家锦纳。五色眩曜”。同时。小说中的这些诗词曲赋在丰富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纯文学的角度来探讨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成功地运用传统诗歌艺术,精炼而生动地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林黛玉。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是一位具有鲜明的民主启蒙思想的教育改革家。其民主教育改革观集中体现在《红楼梦》香菱学诗的故事中。这个故事突出体现了曹雪芹教育改革观的三个核心内容: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观、教材的精品意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 以自学为主、 践履为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佩 《教师博览》2005,(8):48-49
曹雪芹写了一部大书,人们能背诵得几句来?有位朋友幽默日:“我只背得一句:‘女儿是水做的。”’引得在座之人皆哈哈大笑。友人之言是戏语,大家笑笑正好开怀解闷:但曹雪芹的这句“名言”为何脍炙人口?难道就是一个“登徒子”的“好色”的“审美感受”?若那样.《红楼梦》“风斯下矣”!  相似文献   

7.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出自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的一幅对联,其意思为:真正弄懂了世上的任何一件事情的本质,就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人情世故处理得和谐、圆融,就是一篇美丽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仅仅享有“四十年华”;《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问世的仅仅八十回。这怎能不使人“徒唤奈何”、“以未窥全豹为恨”呢? 曹雪芹的《红楼梦》究竟要写到多少回?这又是个猜不透的谜!“脂砚斋”时而说“全部”是“百回”,时而说是“百十回”。裕瑞说,曹雪芹“有志于作百二十回,书未  相似文献   

9.
从《江宁府志》曹玺传可得出结论:曹锡远即为曹雪芹上世入辽始祖。辽阳一籍并非铁岭一籍;曹雪芹关外祖籍应是辽阳;曹锡远乃曹端可七世孙曹以缮,曹以缮之名列于《南昌北直合谱》和《氵更阳曹氏族谱》上,因此说曹寅为“丰润人”也不错。曹玺确为宋枢密武惠王彬之后。说曹雪芹关内祖籍丰润比原来更有根据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名曹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耐寒道人。曹霑很喜欢苏东坡的诗,受他的影响很深。只要对《红楼梦》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曹雪芹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还是一位烹饪"专家"。我们翻阅一下《红楼梦》,便会看到书中有大量有关食物和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塑造了众多娇美多姿的少女形象,薛宝琴就是这个芳香美丽女儿群中一个特殊的人物。在众女儿“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悲剧中,宝琴算是悲剧色彩很淡的一个,是一位集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气,有独特性格魅力的聚合了大观园中各出众女儿优点的女子,是红楼世界中唯一接近完美的人物。在她的身上体现了曹雪芹关于至善至美的人的最高体悟,表现出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她是曹雪芹在缺失里营造的完美。  相似文献   

12.
今年正值我国文学巨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逝世250周年,重新审视他的一生,有三个方面令我们难以忘怀:一是遭遇家庭变故;二是注定难以入仕;三是暮年魂断红楼。  相似文献   

1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其作品以刻画人物感受见长,幻灭感是其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题材。林黛玉则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多愁善感闺秀之典型。本文主要通过对曼斯菲尔德的几篇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及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性格分析比较,揭示曼、林二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触景生情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14.
薛宝钗在她的<咏白海棠>诗中,以花拟人,实际上描绘了自己的形象.她自夸身心俱洁,是"淡极"而"花更艳",俨如道德的形象化身.但曹雪芹却委婉喻示宝钗其人"任是无情也动人".她工于心计,矫情做作,挟德与术收拢人心,不动声色地争夺那"无情"的"金玉良缘".宝钗其人虚伪得"动人",其诗亦虚伪得"动人".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与《镜花缘》均意在"昭传"女子之事迹,题材相同,作者也都具有比较进步的女性观。曹雪芹重在表现女子的才情,揭示她们悲剧的命运;李汝珍则要彰显女子的才学,重在显现她们的学问,于是作品展示出迥然不同的两种写法,引来了后世读者两种截然相反的阅读评价。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是在“阴阳乾坤”的哲学基础之上建构大观园世界中的两性关系的。“阴阳对立”观使曹雪芹以主导者的身份对大观园女儿世界作出了理想化的建构和本质主义的定位,并将这种本质主义的定位推向了极致。而“阴阳合一”观使曹雪芹塑造出了融和阴阳气质的完美人物贾宝玉。在父系社会中,“阴”为基础,“阳”为主导,大观园女儿世界的建构从本质上说是为了成就贾宝玉的完美,帮助其完成由色而空的命定历程,实现最终的超脱境界。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女性观的满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进步女性观的形成是满汉两种文化合力作用的结果,既受明清以来进步人文思潮的影响,更有满族传统文化之根由。曹雪芹之极重女性,正是直接继承了满族尊女这一特殊传统。满族社会中女子持家、姑娘为尊、重内亲等习俗在《红楼梦》中都有生动体现,从中可以看出满族文化对曹雪芹女性观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朱有燉系明初杂剧大家,曹雪芹以《红楼梦》名世。二者相去甚远,似乎毫无干系。其实不然,朱有燉杂剧在清代宫廷有着广泛影响力,曹氏家族与宫廷关系密切,故曹雪芹对朱有燉杂剧当不陌生;朱有燉贵为王侯,周藩系中原名藩,及至清代则风光不再,曹雪芹由朱有燉及周藩遭遇引发身世之痛,曹雪芹对朱有燉的接受存在事实依据;朱有燉喜好、对女性态度与曹雪芹很近,《红楼梦》中有所体现;朱有燉度脱剧封闭式的结构与《红楼梦》以神话开篇又以神话终结也颇为一致,种种迹象表明,二者之巧合看似偶然实有必然,虽无铁证,但合乎常理,与那些按图索驹式的考证、索引相比,更接近事实。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的个性与阮籍相似,都狂傲不羁,他出生在18世纪,正是封建王朝走向没落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萌芽的时期,在夹缝中生存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面临着重重困境,但作者依然相信这样的理想社会一定会到来,在贾宝玉的这个形象上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宝玉成为作者的精神幻影。  相似文献   

20.
周巍《曹雪芹生年考辨》考辨曹雪芹生年为康熙五十四年(1715),其论证的前提是将曹雪芹认定为曹颙之子,即曹頫(曹颙堂弟)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上皇帝奏折所云"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所生之遗腹子。而据现存《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和《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可知,曹颙单传之遗腹子乃曹天祐:"天祐,颙子,官州同"。其考证之生年实为天祐生年。既云单传,则其论暗含了曹天祐即曹雪芹的结论,其说混淆茫昧,当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