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0年,后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人物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辞世九年之后,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拉康研究专著《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写于这样的一种语境下:国际后精神分析学其实已经数易盟主,但国内研究界关注的中心仍然是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传统精神分析理论。虽然零散介绍拉康的论文与译作已经出现,但与拉康在国际后精神学的地位相比,却相距其远。此后中国大陆与港台地区的拉康  相似文献   

2.
齐泽克运用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对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征兆合成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希区柯克电影中征兆合成人的生成机制及其叙事策略,阐释了希区柯克电影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品位和深远的文化意义,认为希区柯克的电影是对拉康哲学的生动再现。同时,齐泽克通过对希区柯克电影的拉康主义研究,也深入阐述了拉康哲学思想与大众文化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3.
电影《芳华》的女主人公何小萍从来到文工团的第一天就注定成为大家眼中的笑话。她自小生活在一个破裂的家庭,难以融入集体,误打误撞当上英雄却罹患精神障碍,痊愈后渐渐过起了朴素知足的生活,最后与刘峰没有结婚但彼此相爱相守。电影作为反映社会的影像,有太多对雅克·拉康理论的投射。本文从拉康的镜像阶段入手,并结合他者、自我、三界认知理论、缝合等精神分析概念,重点探讨《芳华》女主人公何小萍置身于他者的环绕和影响,如何完成其自我的认同与建构,从而达成自我对社会现实和整个人生的和解。  相似文献   

4.
【导读】吴冠军教授的新作《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借由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后人类思潮,试图把握“电影之为电影”的本体论要素。这恰恰构成了在后电影时代重新捍卫电影之合法性/独特性的一条坚实的论证途径。引言新千年以降,“后电影状态”(state of post-cinema)似乎悄然“迫近”电影研究的学术场域之中。  相似文献   

5.
吴月 《东南传播》2021,(5):58-60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第二电影符号学的重要基础.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转世》不再直接讲述哪吒的少年英雄事迹,而是将其重构为一个顽童的自我探寻、逆天改命的自我成长故事.哪吒这一角色的自我认同以及身份建构的过程契合了拉康的"镜像—主体理论",再探索电影中哪吒与敖丙的成长变化以及这两个角色的身份建构和认同,也许能让受众逐渐对自我的本质有更多的思考,重新进行自我的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6.
李常叶 《东南传播》2012,(12):157-159
2009年上映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获孟买电影博览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角(波曼·伊拉尼)、最佳剧本等六项大奖,并获国际印度电影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情、最佳摄影等十六项大奖。对于当代西方的解构主义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来说,拉康的这一理论成果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将用此"镜像理论"分析影片中三位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以及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众多理论、态度、倾向及流派的混合体。其中,精神分析学说为后现代语境下的图书馆学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和诠释其思想的方式。本文阐述了精神分析下的无意识后现代图书馆学和文本后现代图书馆学。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需要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媒介文化全球化与当代意识形态的涵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涵化理论”角度分析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媒介与民众意识形态关系。文章从媒介文化的传播形式、经济和技术背景分析了产生涵化功能的物质前提条件。同时借助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阿尔都塞的“主体召唤”理论系统分析了媒介影响意识形态生成与认同的机理。作者认为 ,文化他者侵入是以“球土化”的形式进行的 ,受众日益加深的对媒介长时间的依赖是文化“他者”对本土民众意识形态涵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年末,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传来消息,精神分析大师、自体心理学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的经典作品,也是他生平最后一部重要作品——《精神分析治愈之道》经过重庆大学出版社和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协商,终于最终通过报价。在精神分析领域,科胡  相似文献   

10.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1.镜像阶段(imaginary realm) 这是婴儿第一阶段的自我发展,大约在六至十八个月时。这一时期的婴儿显然还没有性别观念,而仅是透过镜中影像或他人的影像获得一个认同的概念,并内化为一个“理想我”(ideal ego)。“将‘认同’理解为发生在主体身上的转换,此时,婴儿获取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从精神病诊疗方法、释梦、对待神秘学的态度和角色等方面,列举和分析了影片《危险关系》中荣格与弗洛伊德之间产生的分歧,一睹精神分析心理学发展的片段,感受精神分析先驱们在探寻人类灵魂中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析学说与信息用户心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精神分析学说博大精深,且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本文应用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核心理论,从用户信息需求的本能分析、人格三重结构与用户个性分析、潜在信息需求分析、唯乐原则与用户信息行为倾向等四个方面,揭示其内在本质关联性,期望为用户心理研究开辟一块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七月与安生》改编自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两位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这种套层式的叙事结构使那段经历更像是一场"梦"。笔者将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女性主义的观点,分析七月与安生在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过程中的两面性,同时将这两种可能性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下去分析文本所要传达的深层内涵及意识形态症候。  相似文献   

14.
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电视剧批评可以从创作者、情节、受众三个方面切入.从创作者来说,传记式精神分析方法应受到重视;从电视剧内容来说,精神分析理论原则上几乎全部适用于电视剧的内容分析;从受众来说,尽管存在争议,但是在某些条件下精神分析理论仍然能够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15.
李楠 《今传媒》2013,(1):80-81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了诸多的人物,人物的行动必然会受到其心理变化的影响,而人物又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以精神分析中本我、自我、超我为理论依据,通过对《金陵十三钗》中不同人物或人物群的心理变化的分析,阐述《金陵十三钗》的叙事动力。  相似文献   

16.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对当今的电影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精神分析学中的人格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入手,分析了美国导演托尼·凯耶执导的影片《超脱》,对电影中的主人公性格,女性角色设置和电影的救赎主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斯拉维奇·基载克(SlavojZizek)是斯洛文尼亚拉康学派的领袖。虽然拉康精神分析学说一直在西方学术领域占一席重要的地位,真正使这一理论发扬光大的还是基载克所代表的斯洛文尼亚学派。英美学术界中对拉康学说比较有成效的应用主要限于女权主义与电影批评。而在法国拉康学说往往是更多的与心理治疗联系在一起的。自从1989年基载克发表了他的第一本用英文写的论文集之后,西方学术界这一局面颇有改观。该书题为《意识形态升华的客体》《SublimeObjectofIdeology》London:Verso,1989)。这本书的诞生给西方文化批评领域带来了冲击,使…  相似文献   

18.
新书长廊     
《中国图书评论》2011,(9):125-127
哭泣的尼采与中产阶级的精神分析 当尼采哭泣/【美】欧文·亚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从章士钊1929年给弗洛伊德写信,渴望成为精神分析的中国传教士开始,精神分析与中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刘福森教授整理了他最近十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发展伦理学的研究成果,完成了《西方文明的危机与发展伦理学》(以下简称《发展伦理学》)。读完这部专著,我的最深体会就是: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或许问题不在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析与非精神分析各有所长,这两者之间的互补很重要。没有哪种理论是绝对的真理每种理论都像是打在黑暗中那未知物上的一束光,更多不同的光束让我们的视界更加接近清晰。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历史与实践罗凤礼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