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謇的文化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张謇的视角触及到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化面临的时代主题、品位价值、中西会通、知行结合、地方资源诸方面问题,形成了独特的较为系统的化观。得益于张謇化观的指导,江苏南通近代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得到全面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城市因知名度空前提高而被誉为“模范城”与“理想的化城市”,化事业的成就在国内极为罕见。近代中国,在实业、教育以及化事业上有杰出建树不乏其人,但如张謇将三集于一身,并世无双。故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张謇的化观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2.
南通在近代的领先发展,是清民之际内轻外重特殊政治架构的时代产物。张謇经营的地方自治,做到了对南通地区社会整体性立体型的改造和重建。张謇的自治实践开创了中国知识分子“穷则兼济一方”的人生新道路。张謇承传中国古代志士仁人关于“理想社会”的理论遗产,并以毕生心力付诸实践,成为继汉魏之际的田畴之后,在相当程度上是独立自主地经营地方自治而获得辉煌成果的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区域社会改良家。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认为,乡村建设是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政府支持的学者所倡导,通过兴办教育、改良农业、调剂金融、提倡合作与地方自治和移风易俗等措施复兴农村经济的改良运动。然而,大量史实表明,张謇尽管没有明确提出“乡村建设”理念,但其实业家身份、“村落主义”思想、“经营乡里”以及良好的实施效果足以令南通乡村建设独树一帜。张謇的南通模式与“邹平模式”、“定县模式”、“江宁模式”同样是中国近代乡村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张謇与近代博览事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謇系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开拓人之一,但过去对张謇在这方面的贡献论述不多。本从张謇对1903年日本大阪博览会、1906年意大利米兰渔业赛会、1910年南洋劝业会的参观和参与,以及创办南通博物苑等活动,具体说明张謇在推动中国近代博览事业方面的巨大贡献及其对举办近代博览事业的思想主张。本认为,张謇所从事的近代博览事业,不仅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观察张謇之近代“绅商”、“儒商”性格的一个绝佳视点。  相似文献   

5.
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謇在兴实业、办教育的同时。致力于城市建设,创造性地构筑起南通“一城三镇”的空问布局,以谋求城、镇、乡三的整体协调发展。与同时期的西方城市相比,张謇建设的南通足与霍华德所经营的新城(莱奇华斯Letchworth与韦林Welwyn)相媲美;张謇的城市区域思想不仅与盖迪斯的提出的“区域观念”(regional concept)、“组合城市”(Conurbation)理论有暗合之处,同时张謇还是将城市建设与地区发展作综合考虑的这一城市建设思想的实践。与同时期的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这一论断的要义在于:南通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它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列强占领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张謇对城市建设的认识是超前的,业绩是杰出的,中国城市史及世界城市史都应给这位先驱以应有的地位。这同样有利于人们以更高的“远见、创新和毅力”,迎接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张謇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有着较丰富的旅游经历,其旅游过程亦是一场文化之旅。张謇不但喜欢旅游,而且将旅游观光与事业考察结合起来,与南通的城市建设与经营结合起来,注重城市基础设施、旅游环境建设,注重旅游文化建设,致力于民俗民风的改良,因而构建了近代意义上的南通旅游文化。打造张謇旅游文化品牌,不仅是现实的需要,而且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成平 《江苏教育》2005,(5A):2-2
江苏省南通中学简称“通中”,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在规划建设“中国近代第一城”时(1909年)亲手创办,为当时南通第一所推行新式教学的中学堂。  相似文献   

8.
张謇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之一。在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数十年中,他顺应时代潮流,身体力行地在实业、教育、公共事业等方面进行了近代化实践,无论对当时还是以后的中国,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张謇的思想与实践,越来越被人们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即旨在从张謇事业的整体性出发,对张謇的“地方自治”作一尝试性评论。 张謇办实业、教育、公共事业,其目的是按照他的理想整体性地改造社会,这一点在他毕生事业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实际上是“治国平天下”这一传统士大夫的人生价值观念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转换形式,用  相似文献   

9.
在南通近代化的探索中,张謇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业绩。从这些业绩所涉及的范围,我们可以看出他经营南通是以地方自治为基本指导思想的。他自己曾讲:“窃抱村落主义,经营地方自治如实业、教育、水利、交通、慈善、公益诸端。”但“自治须有资本”,故而他把实业看做地方自治的根本。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张謇经营南通的模式是:以大生纱厂为实业主体,以一个经营较为稳定、收入相对显著的企业为依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很难有另一个人既是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又是思想家、政治家。张謇的思想是那样的博大深邃,性格是那样的倔强坚韧。直至今天,我们还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张謇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二”事业!更具现实意义的是他为我们留下了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值此第二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本报摘要发表由中央电视台、南通电视台制作的历史人物传记片《张謇》的文字本,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张謇师从张裕钊学习古文法始,张裕钊的学识、人品给张謇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淡薄功名利禄、爱国之心,对张謇的思想形成影响极深,为张謇的务实、进取奠定了思想基础;张謇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发扬了恩师的"讲求时务"的教育思想;张裕钊勤练书法的精神为张謇所学习,尤其是楷书上的指点,使张謇的书法终成大气.  相似文献   

12.
论张坚及其《玉燕堂四种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坚是清代在传奇创作上颇有特色的戏曲作家。张坚一生穷困落魄,特殊的人生阅历对其戏曲作品《玉燕堂四种曲》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随着年轻梦幻的破灭,剧作的情感内涵由最初的"情大于理"向"理制约情",最后向"发乎情,止乎礼"的儒家情爱转变;另一方面剧作又表现出特有的幕僚文人心态。《玉燕堂四种曲》在戏曲体制、情节关目、语言艺术上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动荡而四处奔走的众多思想家,对此多有精要论述。自秦以后,提倡社会和谐的思想有所弱化,但其思想一直得以延续,直至近代。西方文明中的“和谐”理念以古希腊为盛,后来文艺复兴时期及至近代出现过两次高潮,宗教看到了现实世界的苦难与不公,但它不是去建构现实中的和谐,而是到现实世界的彼岸,求得幸福与安宁。“和谐”在本质上是矛盾同一性的具体体现,是驱动自然、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动力源。中国共产党要成功的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就必须身体力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消除党内日盛的腐败。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和谐社会思想体现在他所提出一种理想的“优良城邦”的设想中。他认为,外物诸善、身体诸善和灵魂诸善三者的和谐,是人类优良生活的体现;在中道原则指导下,由奴隶主中产阶级掌权,实现城邦的富人、穷人和中产阶级的和睦相处,是最为优良政体建立的应有目的;以理性为基调,实现公民天赋、习惯和理性的内在和谐,是形成公民优良品德的前提条件。“优良城邦”就是“优良生活、优良政体、优良品德”三位一体的理想的和谐社会。亚里士多德的和谐社会思想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但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虽然不是思想家,但其诗文中展现出丰富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我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以及与自然的和谐。自我和谐由三部分组成:淡泊的名利观;“固穷”的贫富观;旷达的生死观。其和谐思想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和谐世界建设,都具有许多启示、很好的借鉴作用和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地方企业家兴办职业教育的先驱,张謇致力于家乡职业教育的发展,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他提出了普及生计、谋生立足的平民主义职业价值观,教育经济双赢、产学结合的合作教育观,广开门路与节俭办学相结合的教育经济观,学习西方与园地制宜相结合的教育发展观,其思想对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溯本求源、开拓致思的基础上,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思想.从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到追求和谐的愿景,从和谐社会的建设到和谐世界的吁求,和谐世界思想层层推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8.
张謇是“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人物,拥有多顶“家”的桂冠,并被习惯地首称为“实业家”。其实,匡危济世、兴教启民既是张謇兴办实业的心理动因,也是他的人生目标与终极追求,同时,教育活动是其一生最为成功的社会活动。首要的、本质的评价,张謇最应称教育家。张謇视教育为“父”,又以“父”事教育。一方面,“父教育”是张謇最富哲理、最为核心、最具个性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南通教育深深留下了张謇的个人印记,他已成为南通教育之乡之父和南通地方文化的标识。因而,张謇更应称“‘父’教育家”。  相似文献   

19.
与近代其他的慷慨忧国之士一样,张謇的爱国思想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不民胡国”的转变历程,他们认识到必须凭借民间的精神与物质资源才能从根本上改造自己的国家,实现救亡图强。在近代中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欺凌的处境中,民心、民气、民力极易与民族义愤相结合,这种义愤值得珍惜,但如果不提升为理性认识,也容易被误导成为笼统排外主义。张謇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认识到了这种危险,并始终坚守理性务实的精神,将爱国思想落到教育改革、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实处,甚至为此而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发扬这种理性爱国主义精神和如何正确地维护与发展国家利益,正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着重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