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是我国著名的军事记者。作为新华社随军记者,采访过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及对越自卫反击战,发表了大量的军事通讯和报告文学。 50年代,他被新华社派驻到中南海采访中央政治时事活动,并担任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随身记者。 80年代末,他担任新华社新闻业务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研究生导师。他殚精竭  相似文献   

2.
他作为新华社随军记者,曾冒着枪林弹雨,采访过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及对越自卫反击战,发表了大量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通讯和报告文学。50年代,他被新华社派驻中南海采访,并担任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随从记者。80年代末,他担任新华社新闻业务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研究生导师。他治学严谨,著述丰厚,其著作有的成为国内大学新闻专业教材而被广泛使用。他就是现任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徐熊。北京。新华社宿舍楼。前不久,徐熊虽然很忙,听说是滨海县家乡来人了,还是欣然…  相似文献   

3.
在罗马尼亚,我结识了一些新闻界的同行,发现他们除了熟悉新闻业务外,都懂得一门专业。一次,《火花报》农业记者海尔采克和我去弗朗恰葡萄种植场采访。一路上,海尔采克不断地向我介绍罗马尼亚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情况。当我们驱车驶过葡萄种植研究所和几处实验站时,他都一一作了介绍,表现出他对研究工作项目和各种技术上的问题,甚至研究所工作人员的情况,都很熟悉。我不禁问他,“你是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华社随军记者,他冒着枪林弹雨,采访过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及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发表了大量的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军事通讯和报告文学。 50年代,他经过严格政审,被新华社派驻到中南海采访中央政治时事活动,并担任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随身记者。 80年代末,他担任新华社新闻业务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研究生导师。其研究专著作为国内大学新闻专业教材而广泛使用。 他就是现任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的徐熊。 北京。新华社宿舍16号楼。新华社高级记者徐熊在他满屋洋溢着书卷气的家里接待了我。 虽然早听说徐先生的朴素,但我依然不能相信自己的感觉。环顾室内,年久未换的旧沙发、简陋的木板床、陈旧的柜橱……令人有一种年代久远的似曾相识之感。只是一个个装满了大量书稿的书橱和一台用于写作的电脑,才显示出主人的职业和大雅。徐先生目光炯炯,精神矍铄,他用亲切的滨海乡音,与我娓娓而谈。  相似文献   

5.
张骏德 《新闻记者》2005,(10):42-43
我想探讨一下记者的社会角色定位问题。我记得1980年复旦新闻学院曾经开过一次新闻业务的研讨会,有一个题目专门讨论记者采访到底是什么。当时基本上有三种意见。北方来的记者认为采访就等于调查研究:南方来的记者(暨南大学的陈朗先生)认为采访不等于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航 B2406号专机从平壤顺安国际机场起飞,在白云上端飞行着。在访问朝鲜后的归途中,江泽民总书记正在同随团采访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记者交谈。他同大家一一握手,感谢大家访问中不顾劳顿和紧张完成了报道任务。他见到新华社摄影记者李生南时高兴地说:“咱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确实,总书记同记者们建立了友谊。大家觉得他对记者  相似文献   

7.
我受一个新闻刊物的委托,去北京采访几位新闻界人物成长经验。有人建议我去找找新华社记者顾迈南。说她作新闻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但成就不小。她是怎样走过来的,这个问题肯定对从事新闻工作的年轻同志会有帮助的。于是我便去采访了她。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党组最近通报表扬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拒收采访对象“馈赠”的一些新华社记者。近年来新华社总社各部门和国内各分社为了保持记者队伍的廉洁,加强了思想教育工作,许多分社专门制定了有关职业道德的行为准则或具体规定,使廉洁奉公的精神得以发扬。浙江分社记者陈坚发在采访时,被采访人硬塞给他1000元,事后他交由分社党组  相似文献   

9.
9月29日晚,《青岛晚报》记者邹亮在采访一起火灾时遭围打。10月10日,新华社记者顾立林在采访河南登封市昌达煤矿透水事故时,采访被阻,相机被抢,并被殴打致伤……近年来,新闻工作者权利被侵犯的现象并不鲜见。维护记者的合法权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本刊一直追踪研究的问题。 阚敬侠,中国记协新闻调研中心调研员,长期从事新闻与法制的理论研究。李毅,大众报业集团新闻诉讼室主任,先后参与了上百起新闻官司。在第四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本刊记者就“记者的权利与维护”这一热点话题,请他们分别从理论和实务层面发表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1994,(6)
“情景记者”的“情景新闻”新华社著名军事记者阎吾被人们称为“情景记者”,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他采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闻名篇。这些作品大都是他亲临火线实地采访和观察的结果,因而情景交融成为他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情景记者”的美名...  相似文献   

11.
我怀着敬慕的心情去拜访我国著名新闻摄影家、浙江日报社高级记者徐永辉同志。总编室的同志引我到他的办公室,徐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乐呵呵地对我说:“欢迎,欢迎,您是采访我的第107位记者了。” 徐老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新闻摄影家。他一直是浙江日报社的摄影记者,勤奋刻苦,富于创新精神,发表了大量的摄影作品,青年时期就在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赛中获得了铜牌奖。徐老是获得我国新闻摄影特别贡献奖最高荣誉的  相似文献   

12.
梁衡  康笑宇 《传媒》2001,(5):64
文学是人学,新闻也是人学。记者每日每时接触和研究自己的采访对象,他同时也在这研究中修正自己。大概每个人都是这样,我初当记者时总有一种新鲜感和莫名的自豪感,仿佛周围的人物事件都由我的笔尖来调遣。但再当下去,就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方式。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我随部队进入了南京市。由于形势迫切需要,党很快在这座新解放的城市出版了新华日报。我从第三野战军新华社前线总分社调到新华日报工作。那时候,整个报社编辑部里充满了紧张热烈的战斗气氛。采访部的记者们一清早便纷纷骑着自行车出发,到各个部门采访,傍晚回来,立即写稿,夜晚编辑部里经常灯火通明。记者们写的大都是新闻,稿子当晚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单分析了重视新闻采访者采访艺术的必要性,针对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提升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使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6.
我到新华社安徽分社工作不足一年,正式当记者从事采访还不够半年。在一次年终总结会上,我把我几个月工作中的体会。归结为一句话:痛苦多于收获。想不到分社领导对这句话产生了兴趣,让我给《新闻业务》写点东西,题目就叫《“痛苦”也是提高》。好在平时草草写了些日记,在此选几篇,与新记者交流,向老记者请教。×月×日采访了一天,累得我精疲力竭,心里颇有点不高兴。本来,在决定采访这个文明村时,已收集了不少资料,我想,进一步采访要做的工作无非是了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从事文学写作的人。由于革命的需要,抗日战争后期,党调我到重庆新华日报社工作,也只是编编副刊、做做党的工作,并未真正接触新闻业务。毛主席到重庆谈判,胡乔木同志随同来到重庆,他对我的工作状况,不大满意。有一次他跟我说:党调你到报社工作,不是不要你搞文学创作了,你应该做记者,做记者可以接触生活。每个党员都要为党报工作。如果鲁迅活着,他一定也会为自己的报纸做记者。我记得我们这次谈话是在公共汽车站候车时讲的。后两句话讲得特别精辟,因此记忆甚深,也正是这两句话成为我做记者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界,新华社老记者冯森龄同志以善于调查研究和采写现场新闻著称。前些时,我就如何采写现场新闻的问题,专程到西安他的家中拜访了他。1984年,他采写的《陕北有煤海》电稿,曾被全国35家报台采用,被公认为典型的视觉新闻,荣获全国好新闻作品一等奖。冯老有40余年的新闻工作经历,曾任新华社宁夏、甘肃、西藏、广西、陕西等分社社长,高级记者。现退居二线,仍一往情深地关注着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新华社1007号大楼的10楼一间10平方左右的办公室里,好几台电脑在争分夺秒地工作,台湾的海量新闻便源源不断地从这里传播到世界各地。记者陈斌华的案头前墙上挂着五颜六色的采访证,这使他的案头有一道别样的风景,也把国家最大通讯社一名有特殊经历记者的沧桑心路包裹在采访证上了。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听一位基层通讯员讲,他平时采写的新闻稿件,都是寄给某报的一位记者。这位记者见到稿件后稍加修改或索性原封不动,便共同署名发表。更有甚者,有几次他的稿件发表时,署名的记者他并不认识。他对笔者说,这是一些新闻记者为完成新闻采访和发稿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偷懒办法。据了解,这种“挂名”发稿的现象,在其它一些新闻单位也有不少。记者与通讯员合作写稿本是正常的事情,这样既可以了解基层的详细情况,提高采写质量,又能加强和密切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工作联系。但上述那种变味的“合作”和无端的“挂名”,弊病很多:一是容易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