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已经不再是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本,仅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资料。教育工作者已经对此达成共识,“用教材”成为教学活动中对待教材的理想方式,然而这一理想的实现过程远非设想的那般简单,现实的教学中大量的教师仍然困步于“教教材”。如何走出“教教材”的困境,自如地“用教材”还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2.
深入挖掘教材中关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因素,因势利导,设置“情境”,通过教学启发、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潜能,步步“探索”,主动“发现”,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让学生体验到创造思维的全过程和探索科学奥秘的艰苦劳动,开拓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一、创设探究情境,注意科学思想的启迪   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培养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看到“葵花朵朵向太阳”、落在墙角地上的草籽长出的嫩芽弯向光源,普通人习以为常,科学家却能够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找到研究课题:植物直立生长和向光生长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上好阅读课 ,让学生学得快活 ,教师教得轻松 ,是语文教师长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从语文教材是“活”的学习对象 ;学生是“活”的教学对象 ;生活是“活学”的源泉三个方面对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 ,从而阐明 :“阅读教学应鲜活”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索”学生正在经验到的一切”。在这种学习作为建构新知识的活动中.特别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开发智力。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时代呼唤教育的创新。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新课程标准物理教材又称“探索物理”,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探究式实验能为学生创造一种基本物理环境.它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推理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的要求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侧重于实际应用,着眼于鉴赏陶冶,旨在引导探索研究。但随着新课程,自选修课走进中学校园以来,似乎并没有达到顶层设计者预想的效果,尤其是表现在“选”上,落实不到位或有所缺失。因此,笔者从实际操作的层面出发,对“课程视野”观照选修教材、“哲学思维”审视选修课程、寻找“联系点”重构选修教材、创设“亲历亲为”的情境开发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几个层面做出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教师需对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并整合各版本教材呈现的素材,将彼此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商不变性质”内容为例,选取西师版与现代版两个版本的教材,按照“学习素材、引导探索、概括性质及习题设置”四个板块进行比较,并得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通过多版本教材的比较,撷取众家之长进行教学设计,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助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实验区的数学教师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教学 ,我深有感触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实验教材 (北师大·七年级 ) [1] (以下简称《新教材》)作为课改实验的主要载体 ,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及“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改变学科本位观念”的课程基本理念。《新教材》以人为本 ,特别是为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还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展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价值 ,满足了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及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要求。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领域设计了“探索规律”的内容与目标,凸显了探索规律的教育价值。苏教版教材精心设计了两个学段“探索规律”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仔细研究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一、精心备课,专业设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思考要在准确地把握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各环节进行周密的设计。一节好的备课是多个设问的累加,每个环节的设问以是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为目的,不赘述,不废话。一切基于“授人以渔”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探索中找到知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数学新教材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数学”课程是大学中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因此,该课程教材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介绍了我校与上海交大合编的“高等数学”新教材的改革思路、创意、探索与实践。新教材重视数学思维方法教学,注意微积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并引入了数学软件以训练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努力使该课程在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要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产生,要克服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牵着学生走的现象;要把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给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动脑、动口;要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建构、自主探索,从而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3.
从通俗意义上讲,“放”意味着教师相信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及独立探索的能力,从而给予学生相对充分与自主的探索时空;“引”则意味着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给予必要的介入、引导和点拨,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展开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4.
张玉霞 《教育文汇》2003,(11):24-24,4
多年来我们是“教书”,书是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唯一的依据,结果教师成了教材的奴隶。现在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可以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了,即用教材为媒介培养发展学生。苏教版教材主编洪宗礼说:教材不是化瓶,也不是展示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引  相似文献   

15.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学习和生 活中,需要用心去“润物细无声”,拒绝空洞的灌输式说教。在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将教材中的一些具有思辨、探索、实 践精神的教学板块充分运用,可以让教材内容融入生活,提升 教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探究与分享”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空间”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让 学生去更深切地体验生活;“方法与技能”让学生从培养良好习 惯着手,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品味。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7.
“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四川大学“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指出教学团队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驱动力,是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材建设,有利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适应学科的迅猛发展;“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交流·研讨”、“观察·思考”、“活动·探究”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而设置的学习活动内容,也是新旧教材最为明显的区别。其共同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去发现、分析、总结、归纳知识,在共享、协作和交流研讨中愉悦地学习,增长知识和技能并健康地成长。一年来我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对鲁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交流·研讨”栏目进行了探索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化学新课程课堂的“交流·研讨”是有原则和方法可循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和地理新教材教学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地理教育》2002,(5):45-46
一、研究性学习和地理新教材目标的整合地理新教材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整个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在继承现行地理教材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地理新教材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指导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包括地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主要有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有发现  相似文献   

20.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思考性的必然反映 ,它的本质在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它所提倡的就是一种探索、一种思维的创新。面对新教材中出现的“算法多样化” ,老师该怎么理解、怎么处理呢 ?就此 ,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没有“个性化”就没有“多样化”在传统教材中 ,对“数的运算”无所谓算法多样化 ,往往强调的只是一种编者主观认为最优或较优的算法。比如 :计算“9+ 3 =□”时 ,便选用被一贯认为是最好方法的“凑十法”(9+ 3 =9+ 1+ 2 =12 )。因此 ,教材中呈现出的也就仅有此法 ,而无它法 ,学生也自然地、被动地“接受”这种教材(或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