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面对市场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和高校培养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本文从"学生满意度"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7个评价指标、24影响因子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满意度评价体系,并以商洛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个案进行测评,评价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针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培养方向、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市场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独立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适应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面向文化产业一线,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继续学习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其人才规格,在知识取向上,应更加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在能力构建上,应突出能力本位理念;在素质构建上,应根据文化产业的特殊性,高度重视人才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独立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创新,一是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双主体"办学模式;二是植入职业元素,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三是校企紧密结合,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3.
梳理了"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制定的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阐明了制约安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的瓶颈在于文化产业人才总量不大、文化产业专业人才不足、文化产业人才流失严重;提出了制定文化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引进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多渠道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保护好非遗文化传人等安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发展日益迅猛,它在经济、文化安全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占领文化产业的制高点的关键是人才。从"产业"、"人才"的角度来看,我们的高校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各有侧重点和地方特色。然而,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问题是我们教学的短板。科学而正确的人才培养机制凸显其重要性。高校、企业和政府要共同构建有效可持续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教育模式:确定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力本位目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建构合格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普遍存在设置时间短、专业知名度低、总体规模小、办学经验缺乏等问题。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发展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基于区域特点的特色学科定位,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亟需的文化产业应用人才;依托当地文化企事业单位资源,通过共建产学研实践基地,构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重模式;整合东西部高校的优势资源,以"协同创新"为契机,探索和构建东中部与西部高校间文化产业管理学科深度合作互动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滞后.因此,构建和完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加强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摆脱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以能力为中心"编制教学计划,构建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而又适应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符合要求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高职文化产业人才主要培养文化创意技能型人才和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高职文化产业人才可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等策略实现。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和人才队伍的支撑。文化产业人才的队伍构建及成长问题,应该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所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按文化产业不同层次人才的素质标准,我们将文化产业人才划分为领军人物、领军人才、基本人才和基础人才;他们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事业的定向与激励、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充分的模拟性实践、艰苦的实战磨练、环境的熏陶和同化等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支稳定的、职业发展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队伍是实现湖南文化产业持续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湖南文化产业的技能型人才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培训投资不足、薪酬结构不合理、职业资格证的认同度低、人才评价标准不科学等问题。要及时发现制约湖南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发展的"瓶颈"并找到突破对策,科学地预测湖南文化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使湖南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产业、行业特点相适应,并实现超前规划。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它在起步成长阶段迫切需要政策的扶持、指导和推动。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关于人才的政策在鼓励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中,起到了核心价值的作用。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与发达国家相差很远,起步较晚,在人才政策上必然会出现不少问题,包括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人才界定问题、人才标准,以及人才从选择到培养体系再到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导向问题,更重要的还包括人才政策落实甚至人才立法领域相关研究方面。本文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人才政策的现状、文化产业人才类型与范围,以及我国文化产业人才政策之中的问题,提出了对文化产业人才政策的几点建议,包括文化产业人才的界定问题、文化创意人才的综合培养体系、人才的激励措施与政策、文化产业人才管理的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1.
熊威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6):109-111
高职行业文化教育就是要把各具特色的行业文化融入到高职的校园文化中,通过行业文化氛围来塑造学生的职业素质。行业文化进入高职校园并不是一帆风顺,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两个阶段:一是高职诞生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其特点是行业文化教育缺失;二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其特点是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开始了初步对接。行业文化教育的未来必将是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专业课程教育是为特定的行业设置,所培养的人才也大多是为相关行业服务.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有针对性地将行业精神或行业文化引入课程教学中,采用了“多批次、少内容”的分阶段式的行业精神教学方式,让学生及早了解该行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前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行业情操,为将来从事该行业工作做好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3.
演艺业是最传统、最具专业性和市场化特点的艺术行业,也是最具有再开发和产品衍生潜力的原创型文化产业。近年来,安徽省积极鼓励、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和重组改造,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投资兴建各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使民营资本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安徽省民营演艺业发展势头较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切实解决。  相似文献   

14.
利用“饭店英语”课程的特点,通过文化意识导入课程标准、行业特点与课程教学中的语用礼貌原则相结合等措施融入人文教育,对在专业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人文素质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性,在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同时,吸纳行业文化精髓,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应科学定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凸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行业技能与行业精神的双重建构;引导教师群体增强行业文化体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践行行业文化精髓;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理论研究,完善文化建设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各高校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基本一致,对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多是依托自己原有的专业特长,对于专业方向课程,很多高校则越来越倾向应用。但是,在这个逐渐完善的课程体系中,始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价值维度,去关注文化产业实践和理论中那些更加基本的问题。因此,从文化产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个方面共同构建文化产业课程体系的价值维度,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是促进文化产业理论健康发展、实现文化产业专业学科范式逐步成熟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但是传统手工工匠的行业知识同样不能忽略。北京脱胎漆艺就是这样一个个案。这种工艺知识在清宫造办处油漆作档案中,与其他漆艺一同被记载;民国时期在北京民间的油漆局得到传承;油漆工匠在工程空闲时用它调节行业生活、补给生活。从传统手工工匠的行业知识系统和行业民俗文化两方面考察这个个案,对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文化建设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8.
"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教育","绿色产业"需要"绿色人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建设高职绿色校园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中,明确了培养"绿色职业人才"是建设高职绿色校园文化的核心,提出了"四个层面+七个目标"的高职绿色校园文化结构模型,并通过与同类院校、企业和社区的合作,积极开展"绿色教育三进"实践。  相似文献   

19.
高校能否培养出具备优秀能力素质、为社会实际所需要的人才,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职业生涯塑造和行业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能力素质建构可以从良好的思想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的文化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及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五个主要方面着眼,通过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开展与职业能力挂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职业观念和道德意识等途径,造就满足社会需要、推动旅游业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和文化产业时代,大学参与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方面,拥有先进文化和雄厚科技实力的高校是所在区域文化研究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是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与精神、软实力与硬实力、文化与经济之间良性生成的制衡和引导力量,使文化产业更理性、更稳健、更审慎地面向未来;另一方面,区域性文化产业是推动高水平大学跨学科研究、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催生力量,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河北文化建设新跨越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